徐友林
摘要:現在社會對人才的創新能力有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因此教育就必須要做出調整,在各個階段的教學過程中強調對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而初中階段正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關鍵時期,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讓學生認識到創新的重要意義,并且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通過合適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以此為基礎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升,這樣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才能夠真正的發揮好其真正的價值,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提供科學有效的幫助。
關鍵詞:初中教育;思想品德;創新能力;思考建議
在現在初中階段的教育過程中,老師必須要選擇對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而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對于學生的價值觀念的樹立以及其他方面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老師要重視對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積極的調整,教學方法,但是去和他交流過程中,為學生的創新能力的發展提供科學有效的幫助,只有這樣,現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才能夠真正的發揮好自身的價值,為學生的全面成長以及相關素質的提升提供科學有效的幫助。
一、課堂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的前提條件,是創設能激發興趣、啟發思維教學問題情境
如果說,教學設計中確定目標和內容這一環節回答的是“教什么和學什么”的話,那么,選擇合理例題的 教學方法這一環節解決的就是“怎樣教和怎樣學”的問題。這一環節的設計中,最能體現創新教育的一個途徑 的就是教學問題情境的創設,即給學生提供創新的條件、機遇和氛圍。
創設教學情境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激發興趣和啟發思維,強調的是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興趣是構成學習心理的動力系統中的最活躍因素。思維是能力的核心,啟發思維是政治教學中培養能力,發展智力,進而提高學生素質關鍵的一步。因此在思想品德課中創設問題情境,能使學生認知的動力系統和智力系 統處于興奮狀態,使學生的認識活動和意向活動全身心參與投入,在創設新環境中,能產生碰撞,開拓思路, 這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創設情境主要通過設疑。設疑能使學生從原有認知結構中產生矛盾,激發思維的欲望, 這不僅能使學生在興趣和成功的喜悅中較好地掌握新知識,還能從中發展思維,培養創新能力,逐步形成良好 的學習方法。
二、重視學法指導,是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之一
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認識活動的主體。只有學生積極地、能動地參與,凝聚于知識中的智力因素才能 轉化為個體的創新能力。從學法指導入手,強調的是“發現”知識的過程,而不是簡單地獲得結果,強調的是 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這是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之一。
學法指導的設計是有層次的,以自學方法為例,第一層次是預習,給預習提綱,指導學生學會逐字逐句的 閱讀,理解其中的關鍵詞語,然后是逐段逐節的閱讀,理解并歸納其中的重點內容,目的是讓學生學習閱讀方法;第二層次是指導學生學會整理筆記、比較、歸納知識,形成知識體系;根據所要學的知識,結合社會實際 提出問題,以培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第三層次應該讓學生學會獨立獲取信息,并且將新信息與原有知識結 構結合,主動地提出自己的見解或問題解決的方法,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獨立地獲取知識是學生創新能力的 一個質的飛躍。
三、思想品德教學與生產生活有機結合,創設情境化教學氛圍
思想品德是一門非常有趣的學科,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開展離不開生活化教學氛圍的營造。在多媒體技術的支持下,學生可以身臨其境地體驗情境交融的多維度教學環境,感受思想品德教學內容的實踐價值和意義,同時在歡快、愉悅的教學氛圍中,建立最佳水平的學習動機,逐步培養思想品德學習的自我效能感。例如,在學習《網絡交往新空間》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在多媒體教室上課,為學生播放有關“網絡交往”的微課視頻,視頻中為學生呈現如下內容:互聯網給現代生活帶來的諸多便捷、網絡對青少年的消極影響、上網成癮的實例分析等等;學生津津樂道地觀賞視頻,視頻中的內容有效地引發了學生對“網絡空間”的思索,對教材內容充滿探究和學習的欲望;隨后,教師巧妙地導出課文內容學習,同時提出相關的探究性問題,如:我們應對互聯網有怎樣科學的認知和理解?現代生活中的哪些問題可以通過互聯網來解決?我們該如何發揮互聯網的優勢?我們應如何科學規避互聯網給對青少年產生的消極影響?等等;學生圍繞教師提出的問題,結合教材內容,進行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教師進行必要的思維點撥,這一高效、靈動的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創新能力、理解分析能力進一步提高。
四、創新教學模式,改進師生關系,激發學生創新思維
在傳統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宰對學生發布命令,學生只需要端端正正地坐在課堂上,將教師講解的內容一一識記即可,無需做過多的探究。如此教學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嗎?答案是否定的。那我們要怎樣改善這種教學現狀呢?我認為,首要的任務就是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當前的教育教學活動開展中,有很多極具開放性的教學形式值得我們借鑒,如“參與式”“討論式”“啟發式”等,這些教學形式都注重將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地位,在教學組織中,教師作為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
綜上可知,初中階段的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使人終身受益,思想品德教師應堅持不懈地進行教學探究、創新、反思與改革,不斷完善教學模式和教學體系,致力于為學生營造更能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熱情的課堂教學氛圍,為學生提供更能充分展現個人風采,發掘創新思維及能力的教學平臺,從而將學生培育成德、智、體、美、創新能力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程甦.初中思想品德課“回歸生活”教學模式構建[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7(02).
[2]毛翠琴.淺析多媒體技術與初中思想品德課堂的有機結合[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17(04).
[3]張曉東.快樂教學貫穿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我的教學的觀[J].課程教育研究,2017(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