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霞
摘 要:對于貧困地區而言,加強教育扶貧十分必要,根據其教育需求的特點來看,強化教育扶貧極為關鍵。通過強化文化教育可以幫助貧困地區學生打下結實的學習基礎,便于將來與其他地區學生共同享受公平的教學發展機會。開展扶貧教育其關鍵在崗位對接、產業對接,找到與貧困地區發展需求的契合點,以此為該類地區培養大批專業技術人才,促進貧困地區進一步發展。本文重點分析了在精準扶貧背景下對貧困地區實施職業教育的必要性,然后詳細介紹促進職業教育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措施。
關鍵詞:職業教育;精準扶貧;分析
中圖分類號:F3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9-0273-01
一、前言
我國對貧困地區所開展的精準扶貧,其重要方式就是教育扶貧,可以說加強基礎教育就是促進貧困地區脫貧的重要途徑。所以,基于我國精準扶貧的角度,對貧困地區開展并進一步發展職業教育一直備受廣大群眾關注,同時也得到了政府高度重視。與此同時,對貧困地區加強職業教育不僅僅可以促進該類地區脫貧,而且還有助于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甚至推動著社會進一步前景,加之各地政府方對此給予高度重視與支持,使得基于精準扶貧的職業教育幫助貧困地區儲備了大量的人才,這對于提高該地區的綜合經濟水平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
二、精準扶貧背景下貧困地區發展職業教育的重要性
(一)滿足了我國創建小康社會的重要需求
眾所周知,在我國創設小康社會工作中,貧困地區屬于難點之一,這類地區不能完全脫貧的話則無法實現全國建立小康社會的這一美好目標。但是,在我國精準扶貧背景下實施職業教育,簡單而言就是對貧困地區開展教育扶貧,其目的在于提高該地區的綜合教育水平,提升人們的綜合智力,在此視角下開展職業教育有助于將一些適合于貧困地區的職業技能更好地融入其中,是貧困地區成為國家建設小康社會的一個重要部分,幫助該地區扶貧、脫貧工作不斷向精準化和集約化的方向不斷發展,從而加快小康建設的步伐①。
(二)加強精準扶貧的職業教育能夠滿足貧困地區人口精神需求
在我國傳統扶貧中較為重視貧困地區人口內的經濟情況,但是精準扶貧不在局限于經濟方面的扶貧,主要經過強化困地區社會及環境的建設而提升地區人口的職業能力及素養,從而促進當地的經濟持續發展,久而久之實現脫貧的目標。而這類扶貧更加重視精神文化的建設,側重于滿足貧困地區群眾精神方面的需求,而通過職業教育說簡單其實就是開展文化教育,使其地區群眾文化生活不斷豐富起來,進而提高其綜合的文化素養,滿足文化及精神需求,使兩者也能得到實質上的“脫貧”。
(三)滿足貧困地區經濟發展需求
在貧困地區開展精準扶貧職業教育,不僅可以將其衣食住行問題解決,同時也有效處理了人口發展的問題,但無論是何種發展,首先都要先做到經濟發展。通過職業教育幫助人們掌握更多先進的職業技術,學習更多文化知識,使其職業素養得到綜合提升,滿足廣大用人單位的招聘需求后提高貧困地區就業率。因此通過開展短周期、實效性強的扶貧教育課提升貧困地區勞動力綜合職業素養及技能,使其滿足各企業、單位的用人要求,從而促進這類地區經濟進一步的發展。
三、精準扶背景下開展職業教育的要求
(一)培養并提高學生脫貧能力
基于精準扶貧下的貧困地區職業教育核心,主要是為了培養和不斷提升學生脫貧能力,在此背景下職業教育的課程設置務必圍繞脫貧能力、持續發展的能力來制定專業的教學課程,同時合理設計培養計劃與方案,與此同時強化學生思想教育后提升其自信心與積極性。除此之外,精準扶貧下的職業教育還需要需要不斷擴展學生視野,培養其發展的眼光,并且配合精準的文化教育及能力培養,全面提高學生就業率,實現了自身的持久發展,然后在此基礎上帶動貧困地區經濟進一步發展②。
(二)需要運用多樣化的扶貧教育方式
實施精準扶貧下的貧困地區職業教育,首先要對設置的課程實用性給予高度重視,同時也要兼顧考慮學生認知水平與綜合學習能力,必要的時候可以積極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模式,豐富職業教學過程,促進教育效率的不斷提高。所以,在設置職業教育課程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地區教育的不足之處以及經濟發展狀況等進行課程設置,達到崗位對接、產業對接,找到與貧困地區發展需求的契合點,以此為該類地區培養大批專業技術人才,促進貧困地區進一步發展。例如在實際教學中,可以采取鄉鎮集中教學的方式將分散的群體幾種授課,教學的地點可以是群體居住點,甚至可以是田間。
另外,為了加強職業教育效率,甚至可以借助互聯網的力量,盡可能開展網絡課程,通過視頻教學等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來學校,全面提升新教學效率。
(三)基于精準扶貧下的職業教育措施
1.多渠道的教育資源投入
開展精準扶貧下的貧困地區職業教育,不但需要需政府投入大量財政支持,同時也需要一系列的扶貧資源支持。首先從政府的角度而言,應該對職業教育給予積極支持,盡可能鼓勵當地發展脫貧特殊產業,使得職業教育的內容與該特色產業能夠實現對接。其次政府還需要對職業教育事業給予大力的經濟支持,例如設立職業教育專項資金,專門用于職業教育的基礎建設,包括教育設施、教學資源等方面,還包括了師資力量的擴展以及教育環境優化等各方面的資金。最后,必要的時候政府可以鼓勵當地的社會組織、企業等積極響應國家精準扶貧政策,為職業教育提供更多幫助,通過多渠道的教育資源投入,使得職業教育資金問題得到切實解決,為后期教學提供強有力的經濟保障。另外,當地政府也要充分將自身的主導作用發揮出來,積極響應國家政策給予職業教育提供正確指導,引領該項事業又好又快地開展③。
2.根據職業教育最終目標設置有針對性的教育課程
在精準扶貧政策下開展職業教育,務必綜合考慮當地人口素質、經濟等情多方面的情況,以此作為職業教育的依據來開展能夠與當地發展互相接軌專業及課程。例如針對貧困地區農業經濟情況,開展一些與種植業相關的課程,為當地培養大批專業與技能均較強的人才。又或者根據互聯網發展的趨勢,積極創建與“農村淘寶”相關的一系列專業課程,甚至開辦“美工設計基礎知識”等專業,幫助大批貧困地區的學生學習更多專業技能,甚至可以將上述兩者聯合起來開展教育,使學生可以通自行制作美術工藝品,然后在自己的淘寶店中進行銷售。又如:針對某些特殊學生,如聾啞學生,其不方便與他人交流溝通,對于這類學生的精準扶貧教育可以充分考慮學生特殊性,通過開展精準培訓,創設西點專業課程,或者開展陶藝課程、種植興趣課程等等,專門為學生設置專業的教學場所供學生學習。另外,對于部分行動不方便的學生,則建議對其開展“送教上門”,積極借助網絡開展上課,讓學生足不出戶就可以學到知識。
3.建設高質量的師資團隊
學校在設置了多樣化職業教育專業后,為了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強化師資隊伍的力量十分關鍵。學校可以根據國家教育扶貧政策以及自身開辦的課程來擴大教育團隊,或者聘請相關院校的教師來輔助教學,又或者通過自行組織教師進行學習與培訓,不斷提高教師的教育能力,進而提高執業教育效率。針對上述開辦“農村淘寶”的專業而言,學校可以邀請一些在互聯網銷售中能力極強、經驗豐富的人員來輔助授課,教會學生處理一系列的相關事項④。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精準扶貧背景下開展職業教育并非短時間就能完成的事業,也不是任何一方單方面可以完成的事情,而是需要通過學校與政府的互相結合,在國家政策大力支持下不斷投入大量資金,根據當地社會發展、經濟情況來開展教育,使得兩者之間能夠達到互相融合的效果,方能促進當地經濟與社會進一步發展,實現職業教育的最終目標。
注釋:
①都永浩,丁嵐峰,左岫仙.職業教育服務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研究——以黑龍江省為例[J].黑龍江民族叢刊,2017(01):50-57.
②鄧廷云,唐志明.連片特困地區非學歷職業教育精準扶貧問題探析—以滇桂黔石漠化地區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16(22):62-66.
③王大江,孫雯雯,閆志利.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理論基礎、實踐效能與推進措施[J].職業技術教育,2016(34):47-51.
④陳剛.秦巴山區高職教育精準扶貧實踐路徑探索——以四川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管理觀察,2016(32):204-2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