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潔
摘要:二十一世紀新知識、新技術不斷涌現,學會學習、終身學習是適應社會發展和實現個體發展必須具備的能力。我國教育改革將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模式作為改革的重點,要求學校教育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教育的能力,使之學會學習,為學生將來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高中階段是學生個性發展個能力形成的關鍵時期,培養學生形成和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本文結合理論研究和實踐教學,就高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必要性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高中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英語是高中教育中的一門重要學科,英語學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傳統高中英語教學教學形式單一,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嚴重制約了學生能力的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升。新課程倡導構建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指出英語教學應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為他們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培養高中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更是順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本文結合理論研究,闡述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并結合教學實踐提出幾點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
一、自主學習能力的概念的意義
自主學習最早由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托曼提出,即認知學習范式理論。自主學習是與傳統的接受學習相對應的一種現代化學習方式。顧名思義,自主學習是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獨立的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造等方法自覺主動的認知、內化,實現學習目標過程。自主學習能力是指學習者管理自己學習的一種能力,包括確立目標,自我指導,自我監控和自我評價。自主學習對于英語學習至關重要,著名外語教學專家韋斯特說說過:“外語是學會的,不是教會的”。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學生學會自我調控,掌握和運用學習策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才會積極主動地去參與,去體驗,去探究,去創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是課程改革的首要目標,期最終目的是促使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能力。
二、高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
1.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首先,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新課程下的英語教學中,教師是教育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評價者,教學過程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建立一種民主、合作、公平的師生關系,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師工作中心應從注重“教法”轉向探索有效的“學習指導方法”,引導學生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并對學習過程實現自我管理,指導學生不斷走向自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最終實現由教師指導下的自主學習逐步過渡到學生自我管理的自主學習,使學生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
2.激發學生自主性學習的興趣 和意識學習興趣是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心理傾向,是產生學習動機的內在因素。當學生對學習感興趣時,他們就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去,并表現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敏銳的感知力。因此,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意識,不斷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強化他們的學習動機,是培養和發展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關鍵一環。教學中我們發現,很多高中學生英語學習效率低下、學業不佳,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們缺乏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動力,甚至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以致產生厭學、畏學的心理。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首要任務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工作的重點,不斷激發他們對英語學習的熱情和動力,強化他們的學習動機,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英語學習中,主動學習。
3.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優化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關鍵是讓他們具備自主學習基本的方法和技巧,這就要加強對其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改進學習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掌握有效的、切實可行的學習方法。有了行之有效的方法,才可能進行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重引導學生總結有效的學習方法,并著重培養他們自我管理、自我調控、自我評估的能力,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發現,形成自己的經驗,找到最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最終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具體來說,首先要引導學生學會確定自主學習的目標。讓學生從自身特點出發,在實事求是地分析自身優勢與不足的基礎上,制定科學的學習目標目標,不但可以強化學習動機,更能增強學習者的自信心和判斷力,形成良性循環;其次,要讓學生學會合作學習。在合作學習過程中,通過相互交流,共同探究,解決在自學中未能解決的難題;另外,引導學生實現自我管理是自主學習的關鍵,自主管理包括,自我監督、自我評價、自我總結。監控自己的各方面表現,實事求是地進行自我評價,肯定自己的進步,發現存在的不足,通過分析總結出出現問題的原因,并進行自我糾正。這是學生不斷優化自身學習過程,真正實現自主學習的體現。
4.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能力與習慣往往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自主學習是學生自我管理、自我調控、自我激勵的學習過程,因此,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至關重要。學生由于其年齡身心發展特點,其習慣的養成,需要教師不懈地指導、監督,促使學生自我對照檢查、強化。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應注重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前預習和復習習慣、良好的聽課習慣、獨立作業的習慣、良好的記憶習慣、英語思維的習慣以及課外自學的習慣。當然習慣非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教師不斷的引導和訓練。
結語: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英語教學,教師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一切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的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為出發點。在教學過程中,應將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作為重要的教育目標,有針對性地啟發、點撥和引導,有計劃地進行培養,為他們成為適應社會發展的,具有開拓創新精神的棟梁之才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王小艷.探討新課程下高中英語自主學習教學模式[J].教育教學論壇.2011(02)
[2]譚理莙.高中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應用研究[J].英語教師.2016(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