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紹霞
摘要:美術活動的本身是一個具有極大潛力的領域,它的任務既有培養兒童對藝術美得欣賞、識別,對美好事物的描繪和表現,同時,它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素質、能力、個性和審美價值觀。在此,筆者就簡單談談自己對于幼兒園美術教學的認識。
關鍵詞:幼兒園;美術教學;審美
一、豐富感性經驗
“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現美的情趣”。說明了環境對于幼兒感知和體驗美的重要性。幼兒感知越多,理解越深刻,表現就越豐富,因此老師要通過多種途徑讓幼兒感受生活中的美。首先,可讓幼兒感知日常生活中的美。如:清晨的朝霞,月夜的星空,朦朧的下雨天,寒冷的冬天和炎熱的夏天,不同的季節不同的畫面顯示出的色彩和情感是各不相同的。另外,各種各樣的玩具、衣服、器皿,不但色彩豐富而且造型美觀,都能讓幼兒有美的享受。老師可在幼兒園各項活動中用生活中常見的材料讓幼兒進行游戲,如用泡沫塑料蘸上顏色點成花紙,用蠟筆畫出形象,再涂上水彩色;用藕片、象棋、瓶蓋及手掌蘸上顏色作印印壓壓的活動。還可利用各種色紙、舊掛歷和糖果紙作自由撕貼,進而作色彩明暗對比的拼合。這樣,不斷以美的色彩刺激孩子的感官,增強他們的感知能力。老師可利用幼兒園豐富多彩的活動,積累幼兒的審美經驗。平時還可為幼兒選擇一些適合的不同風格的名畫、圖書或影視節目,經常給他們講解或引導他們觀看。可以和幼兒談論他們的生活、家庭及小伙伴,讓他們回憶生活中有趣的事,發現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創作題材,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老師還可利用家長這一豐富的教育資源,讓家長盡可能帶孩子多接觸田野、山水、公園、動物園、商店、展覽館等環境。家長要盡可能引導幼兒正確觀察,用語言多與孩子交流,以加深他們對家庭、身邊環境、社會的認識,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
二、留給幼兒廣闊的想象創造的空間,發展幼兒的自我個性
幼兒在美術創造上往往表現得最大膽和最有活力,他們常常會畫出成人意想不到的圖像。他們會把生氣的人臉涂成黑色,把爸爸的胡子表現得特別明顯與夸張,把要拿東西的手畫得比身子還長―這就是幼兒自己想象創造的結果,教師不能簡單地用對或錯、好與壞來評價孩子的想法。自由想象創作空間的擴大,可有效提高幼兒繪畫積極性,促進孩子隨心所欲,大膽表現,最大限度地發掘幼兒內在的創造力和表現力。也只有這樣,孩子們手中的五彩畫筆才能畫出更加富有創意的、五彩繽紛的兒童畫。
三、欣賞幼兒的作品,并給予客觀、公正、合理地評價
教學活動的結束不應以作品的結束而結束,評價作品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首先教師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或專業的眼光來看待幼兒的作品,畫的雖然不美觀,卻是孩子豐富內心世界的體現,評價幼兒的作品是一個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集思廣益的過程,要幼兒人人參與,積極發表看法。孩子們經過審視,相互交流,相互觀摩、學習,他們心理明白誰顏色配的好,誰的構思有主次,誰畫的新鮮有趣,自己有哪些不足,通過大家品評,孩子們的信心、自強自愛逐步提高,他們的創作性會更強,創造的火花一旦被點燃,課堂就成了一個噴發的火山,圖形光彩離奇,顏色五彩繽紛,滿世界都是孩子們的涂鴉,這時你會發現這一刻是我們人生中最光彩的時刻。
四、幼兒美術活動設計應注意的問題
1.選材應適度新穎幼兒的學習是非常情緒化的,與興趣有極大的關系,要使幼兒對學習保持穩定的興趣,教材必須新穎,教師在選擇教材時,應十分注意把握每一個教學活動中提出的問題是否適度,要力求既與幼兒已有的經驗有關,又有足夠的新鮮感,使幼兒感到既不陌生又很新奇,愿意主動去獲取新的經驗。例如,3歲幼兒尚未具備有目的地選色意識,教師可從鼓勵幼兒大膽調換顏色入手,使幼兒逐步體會五顏六色真好看,從而使幼兒對顏色產生興趣,進而有目的地選擇顏色。有些小班教師擔心幼兒選錯顏色,就給幼兒規定用某種顏色畫某種東西,甚至為了怕幼兒涂錯顏色,把其他顏色拿走,結果幼兒并沒有對顏色產生興趣。到了中班,在具備選擇與物體相似的顏色的能力時,卻對顏色刺激的敏感性明顯下降,仍按小班時老師規定的顏色去選色。由此可見,超越了幼兒的認識,過早地教給他們一些今后自主發現的東西,就會使幼兒失去主動學習的興趣。
2.引導幼兒思考我們常看到在美術活動中,教師提出問題后,總希望幼兒作出正確的回答,如果答錯了,教師就采取不置可否的態度,請其他幼兒回答,直到答對為止,并把少數幼兒,有時甚至把一兩個幼兒的正確答復當做全班幼兒已經掌握的知識,這種提問的方式,對答對的幼兒來說,只不過是重復已有的經驗,對答錯的幼兒來說,仍然不知道自己錯在哪里,對沒有機會回答的幼兒來說,更沒有參與到討論中來,毫無收獲。因此,老師應明確提出問題的目的,不是讓幼兒回答一個正確的答案,而是要調動幼兒的思維、引導大家參與討論,積極思考,在比較中,建立新的知識。就美術來說,老師不要怕幼兒畫錯或做錯,應鼓勵幼兒大膽地畫,即使畫錯,也可在判別中逐步糾正。
五、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對于技能技巧在幼兒美術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直是人們議論的主題。傳統幼兒美術教學中,往往比較重視技能技巧的表達,要求孩子畫什么像什么,方圓都必須很“到位”,這實際是不從孩子身心特點出發,忽視了對孩子思維的訓練。當然,對幼兒進行一定的基礎知識、技能培訓是必要的,但絕不能只追求單純的技能訓練而放棄對孩子豐富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的訓練。由于每個幼兒的發展水平各異,所以要對不同的幼兒提出不同的要求,進行不同層次的指導。幼兒在美術活動和自由創作中,并不意味著教師不用去理會,而是要求教師在指導中要有的放矢,做到因人施教,使每一個幼兒在指導中都有所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