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霞+李雙
【摘要】 目的:探討個體化心理干預對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抑郁、焦慮情緒及心理彈性的影響。方法:將60例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指導,試驗組在常規護理指導基礎上給予個體化心理干預。分別于入組時、干預后比較兩組患者抑郁、焦慮情緒和心理彈性評分。結果:入組時兩組患者抑郁、焦慮評分及心理彈性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試驗組患者抑郁、焦慮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心理彈性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個體化心理干預能有效降低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抑郁、焦慮情緒,提高患者心理彈性。
【關鍵詞】 系統性紅斑狼瘡; 心理護理; 焦慮; 抑郁; 心理彈性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4.050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24-0096-03
系統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種具有多系統損害表現的慢性自身免疫病,具有病程遷延、病情反復發作的特點。文獻[1-2]研究顯示:SLE可累及神經系統導致抑郁癥、焦慮癥等神經精神癥狀,使抑郁、焦慮發生率明顯高于普通人。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甚至增加患者自殺傾向。因此,如何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焦慮情緒,提高心理彈性是臨床護理的關鍵。本文旨在探討個體化心理干預對SLE患者抑郁、焦慮情緒和心理彈性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于筆者所在科住院、符合納入標準的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60例,其中女47例,男13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30例。試驗組女22例,男8例,年齡13~62歲,平均(28.48±10.84)歲;病程8個月~24年,平均5.3年;對照組女25例,男5例,年齡15~58歲,平均(27.13±12.36)歲;病程6個月~22年,平均4.9年。兩組患者年齡、性別、文化程度、醫保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符合修訂版SLE臨床診斷標準[3];抑郁、焦慮自評評分大于50分;無精神病史;無認知功能障礙,知情同意,自愿參加。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系統性紅斑狼瘡常規護理,重點做好皮膚護理、飲食護理、用藥護理等護理指導,加強心理干預,給予患者心理支持。試驗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個體化心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1)建立良好護患關系。患者入院后,由管床責任護士全面收集患者一般資料,鼓勵患者表達內心的害怕、擔憂、恐懼、焦慮等負性情感體驗,溝通過程中合理運用肯定、理解、同理心等溝通技巧,消除患者心理防備。(2)認知干預。全面分析患者負性心理感受的根源,通過與患者及家屬討論,找出患者對疾病不合理的認知并給予個體化指導,提高患者疾病認知。(3)情緒干預。根據心理測評結果,綜合分析患者負性情緒產生的根源,告知患者負性情緒與疾病癥狀的相關性,鼓勵患者克服心理障礙,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4)放松療法。指導患者采用靜坐、冥想、深呼吸等方法放松身心。(5)音樂療法。根據現代音樂療法和傳統五音療法,結合患者喜好,選取相應歌曲,于每日早、中、晚各聽半個小時,以達到愉悅身心。(6)家庭干預。加強患者家屬的健康教育,告知家屬疾病發生、發展與負性情緒的關系,鼓勵家屬多給予患者關心和支持,增強患者愛與歸屬感,提高治療信心。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與心理彈性量表評價兩組患者抑郁、焦慮情緒和心理彈性。SDS與SAS均由20個條目組成,根據患者自我感受,采用Likert4級評分,標準分=總分×1.25,以50分為臨界值,得分越高,表示抑郁、焦慮情緒越嚴重。心理彈性量表由堅韌性、力量與樂觀性3個維度、25個條目組成,采用Likert5級評分法,得分越高,表示心理彈性越好。該量表各維度Cronbachs α 系數為0.70~0.89,總Cronbachs α 系數為0.91[4]。
1.4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均符合正態分布且具方差齊性,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抑郁、焦慮負性情緒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抑郁、焦慮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試驗組抑郁、焦慮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
2.2 心理彈性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心理彈性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試驗組心理彈性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個體化心理干預能降低患者負性情緒。SLE患者患病后,由于受身體形象紊亂、婚育、經濟負擔等影響,抑郁、焦慮發生率較高,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5]。相關研究顯示:SLE患者的抑郁癥、焦慮癥發生率高達45.2%與37.1%[6]。
個體化心理干預以患者為中心,運用多種心理干預方法,給予患者積極心理支持,能有效降低患者焦慮、抑郁情緒。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前,兩組患者抑郁、焦慮情緒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試驗組和對照組抑郁評分均得到下降,但試驗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試驗組焦慮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考慮與以下因素相關:個體化心理干預,能有效挖掘患者負性情緒產生的根源,并采取針對性的個體化干預,能有效緩解患者抑郁、焦慮情緒,提高患者治療信心;以患者為中心,從入院宣教開始,實施全程個體化干預;家屬積極支持,增加患者的愛與歸屬感。endprint
個體化心理干預能提高患者心理彈性。心理彈性是個體面對逆境、喪失等時有效應對與適應的心理能力[7]。改善患者負性情緒,提高患者心理彈性,可提高患者治療與護理配合的依從性,從而促進疾病的康復。王麗麗等[8]研究顯示,心理彈性通過抑郁、焦慮影響患者生命質量,提高心理彈性有利于改善患者抑郁、焦慮情緒,提高生活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試驗組心理彈性評分高于對照組,且高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個體化心理干預通過醫護人員與家屬給予患者全面心理支持,能有效減輕患者心理負擔,能有效提高患者疾病應對能力。
綜上所述,個體化心理干預以患者為中心,以患者真實體驗為基礎,有針對性給予心理指導與支持,能有效改善患者負性情緒,提高患者心理彈性,從而提高患者的治療配合,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Zakeri Z,Shakiba M,Narouie B,et al.Prevalence of depression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Iranianexperience[J].Rhe Int,2012,32(5):1179-1187.
[2] Beltrao S M,Gigante L B,Zimmer D B,et al.Psychiatric symptoms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frequency and association withdisease activity using the Adult Psychiatric Morbidity Questionnaire [J].Rev Bras Reumatol,2013,53(4):328-334.
[3]張學軍.皮膚性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3-144.
[4]秦勤,唐菊英,董麗麗.協同心理護理對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療患者生活質量和心理彈性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1):109-112.
[5]周鳳艷,吳紅蓮,朱小玲.系統性紅斑狼瘡女性病人壓力源與抑郁情緒的相關性研究[J].護理研究,2016,30(6):718-721.
[6] Maneeton B,Maneeton N,Louthrenoo W.Prevalence and predictors of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 cross-sectional study[J].Neuropsychiatr Dis Treat,2013,9(6):799-804.
[7] Herrman H,Stewart D E,Diaz-Granados N,et al.What isresilience?[J].Can J Psychiatry,2011,56(5):258-265.
[8]王麗麗,袁玲.食管癌放化療患者心理彈性和焦慮、抑郁對生命質量影響的路徑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6,32(16):1201-12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