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凱
【摘要】《新目標英語》教材中,每個單元的Section A都是基本的語言內容,有不同的重點詞或句式,他們之間聯系緊密;Section B的相關閱讀教學,是知識的拓展,幫助學生加強綜合的語言知識運用,發展學生的語言生成能力,尤其在語篇理解中幫助學生很好地把握這個單元的重難點,利于學生產生聯想和產生單元間的信息交流。然而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如何能有效穿插運用單元之間的知識,形成知識信息鏈,對學生整體理解和語言運用起到更好的效果,應該采用那些形象具體而又非常有效的活動載體?如何幫助學生在閱讀學習中找到即節省時間又有效記憶的好方法?本文主要介紹建構“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探索提高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建構思維導圖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在學習方式上,要重視語言學習的實踐與應用,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通過體會、理解、操練、運用語言等環節,逐步實現語言知識的內化。因此,在英語閱讀教學中要達成教學的有效性必須合理的設計教學環節、積極的創設課堂情境、靈活的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以直觀形象的方式幫助學生清晰形象地理解所學英語知識,幫助他們對英語知識在單元間產生聯想和信息交流,形成形象生動的語言信息,使單一的語言轉變成或立體或圖文并茂的信息圖,或邏輯性強便于記憶的信息樹等;這樣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建構思維導圖,既有助于學生把握單元閱讀的重難點,將又有助于學生集中精力在關鍵的知識點形象記憶與運用上,增強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建構思維導圖在許多國家的教育領域有廣泛應用,提高教學效果方面成效顯著。建構思維導圖(Mind Mapping)是英國著名學者東尼·博贊(Tony Buzan)在19世紀70年代初期創造的一種新的思維模式。思維導圖提供一個有效的工具,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以直觀形象的方式對知識信息進行整理歸納,把大篇較為枯燥的信息變成形象易記、邏輯信息強的圖文。思維導圖 (Mind Mapping) 是一種將發散性思考 (Radiant Thinking) 形象化、邏輯化和具體化的方法。
一、創繪思維導圖,激發閱讀興趣
創繪思維導圖是用簡潔的創造性圖文表達語義豐富的內涵,所以學生在英語閱讀中非常喜歡圖文并茂的思維導圖并樂于創繪。學生在創繪思維導圖之前必然要先做好閱讀前的必要鋪墊,思維導圖可小組合作完成也可根據學習內容鼓勵學生獨立完成。閱讀教學課上,老師若介紹本節課閱讀相關的背景文化,尤其是與中西方文化差異較大的文化內容,既學生補充文化背景知識,這種跨文化語言交際環節的引領又會進一步鼓勵與激發學生閱讀興趣。老師在幫助創繪思維導圖時,可指出各部分之間的聯系并引領學生加以概括,促進學生理解閱讀材料,在理解閱讀材料中的語言知識的基礎上,運用思維導圖的創繪引領學生科學有效地進行閱讀,激發其興趣。
創繪思維導圖,勝于講解。創繪思維導圖可以輕而易舉的將抽象枯燥的閱讀教學變得非常生動形象。它能幫助學生分析問題,整理思路,相對于文字的說明表達方式顯得更加有成效,使學生更清晰地理解知識。正像有的學生體會一樣:創繪思維導圖,讓我們感覺到一下子打開了想象空間,張開思緒飛翔的翅膀,創意層出不窮,new ideas思如泉涌,這種feelings以前從來沒有過,thats amazing!。
如八上Unit 7 Section B-2b,學生創繪的思維導圖,設計極為簡單,而且結構清晰,層次分明,將所學知識簡單化形象化,因而可以激發閱讀興趣,幫助記憶。
二、借助思維導圖,加深閱讀理解
借助思維導圖,便于學生從閱讀文章的整體上理解和把握全文。思維導圖是以發散思維為基礎一種信息再現方式,也是一種拓展個性智力潛能的方法,借助思維導圖可以改變常規的思考與記憶方法,優化語篇理解與記憶。通過借助思維導圖可以使原來復雜單線條的文字表述變得直觀形象,使語篇大意形象的躍然紙上。借助思維導圖可以展現一個人物形象,也可以直觀呈現出事情的發展過程。實現初中英語閱讀的從復雜到簡單學習過程,從而整體上把握加強對語篇的理解。
學生可以借助思維導圖對教材內容進行整體感知,從而加深對閱讀篇章的認識和理解。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中,借助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加深語篇理解會省力省時,同時提高閱讀教學效率,促進學生自覺主動思考如下內容:
1.文章中心是什么?
2.關鍵知識有哪些?
3.語言情境及話題?
4.語篇完整結構圖?
發散思考這些內容可以為掌握本節課知識點創造有利條件,也為進一步把本節課知識融會貫通奠定夯實的基礎。如下圖,在教授八上Unit 5 Section B 2b閱讀教學時,學生在單元的A部分學習了談論對電視、電影的喜好的句型,本篇閱讀部分的重點是學習和運用恰當的形容詞進一步表述喜歡或不喜歡某種電視節目及電影的原因。那么在本節課的閱讀教學中借助思維導圖,學生可以更好地圍繞單元主題(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進行充分聯想、發散思考,一定能夠發現更多有益于英語閱讀教學的切入點,指出各部分的聯系,展示對閱讀材料的整體理解情況,從而實現閱讀教學的預設目標。如下面的思維導圖:
三、運用思維導圖,培養閱讀技巧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應指導學生運用mind-map (思維導圖) 的形式培養閱讀技巧。當老師在指導學生進行任務型閱讀時,有意識地從培養閱讀技巧方面設置思維導圖來引領閱讀,這樣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有方向、有層次地閱讀,也能讓學生感受一種輕松的任務閱讀。運用思維導圖能及時給予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培養閱讀中把握思維與語言表達的邏輯性與嚴密性。
再者,運用思維導圖老師能在學生閱讀時輕松引領學生整體感知,分段細讀,學生自然而然的學會略讀大意,快速查找想要的關鍵信息句;在分段細讀時能抓住主要事實,明晰關鍵語言點,明了文章結構,深度理解作者意圖。學生在閱讀英語文章,報刊雜志以及考題中的閱讀理解部分時,務必要做到從整體上理解和把握文章大意,首先不應該逐詞細扣,運用思維導圖,能更好的幫助學生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文。否則,讀了半天既沒能明了作者的意圖,也沒理清文章結構,那樣閱讀效果就不會好,考試中閱讀理解的得分也不會高。所以說有好的閱讀方法—運用思維導圖,才能有助于形成更好的閱讀技巧:
1.重視語段或語篇標題和首句。因為文章的標題就是文章的主題,文章的內容就是環繞主題展開。文章或語段的首句是關鍵,因為大多文章來說,首句是文章或語段的導入與提煉,首句直接點明作者寫文章或語段的意圖,背景等,之后的語句都是分析和解讀。
2.重視語段或語篇最后一個句子。語段的最后一個句子常常是該段的結論句,而語篇的最后一句也往往是這篇文章的結論或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用意所在。
3.重視每段之間邏輯關系與結構。這樣運用閱讀技巧形成思維導圖,就既把握住了全篇的主要內容,整篇文章的的框架結構,又節省了閱讀時間提高了閱讀效率。
四、建構思維導圖,引領閱讀習慣
其實無論是文字閱讀還是視頻閱讀,都可以建構思維導圖,引領一種閱讀習慣。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不是所有的單詞和語句都可以通過圖片來直觀展示意義的,但假如通過一定的聯系(運用思維導圖)來梳理記憶,閱讀學習的效果將更佳。其次,因為思維導圖是根據視覺規律的特點,其典型特征就是通過接受視覺刺激來學習,直觀、形象化的學習材料能在學習者的頭腦中形成清晰的視覺表象,接受視覺指示效果好。建構思維導圖正是符合了初中學生的學習傾向,從而達成《英語課程標準》提倡“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向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和發展創造必要的條件”的目標。
建構思維導圖進行課外閱讀其步驟一般為讀大意,把握主題,根據自己的理解來制作思維導圖;再者讀細節,掃描各段主題句,從而修正自己的思維導圖;如果有條件可與同學合作交流自己的思維導圖,品讀全文,提高閱讀能力,形成一種高品質閱讀習慣。
總之,思維導圖對初中閱讀教學內容加以定向和引領,實現閱讀興趣、閱讀理解、閱讀技巧與閱讀習慣的內化和思維能力的提高,進而提升初中英語閱讀教學。
參考文獻:
[1]英語新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東尼·博贊.張鼎昆,徐克茹,譯.思維導圖大腦使用說明書[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