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澤
網絡教學平臺課程建設初探
——以天津外國語大學網絡教學資源與應用平臺為例
◎李澤
為助力學校本科教學改革工作深入推薦,通過“互聯網+”改造并創新課程教學模式,大幅提升本科人才培養質量。本著“平臺+資源+服務”的教學信息化建設理念,為師生教與學搭建一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提升教師教學效率的新一代網絡教學資源與應用服務平臺,天津外國語大學與泛雅超星合作搭建了天津外國語大學網絡教學資源與應用平臺(以下簡稱“平臺”),為全校師生提供技術、資源與服務的全方位支持與服務。
筆者所在教學項目團隊為提升教學質量,順應信息技術時代對于教育教學的新要求,探索課程改革與教學創新,嘗試通過學校提供的網絡教學平臺進行課程建設。在課程建設和使用的實證過程中探索形成了一些思考。
教學平臺資源多樣,內容豐富。目前該平臺共設443個學科門類,包括上千門課程,其中不乏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國內名校部分專業課程。資源覆蓋面及各類文檔資源非常豐富,同時對于各校師生相互學習交流提供了支持。
教師教學空間課程可復制歸檔,方便課程復用與管理。平臺中為教師提供150GB的教學空間容量,方便教師數據存儲,同時提供課程建設模板,便于教師快速完成課程建設。對于已完成課程可進行歸檔處理;已建設的課程,可完整復制課程內容方便課程使用及修改。
師生信息與學校系統對接,可快速實現班級創建及教學團隊管理。平臺已與學校部分教務信息系統對接,教師與學生信息已提前導入至平臺,課程建設者只需通過簡單的查找及導入,即可快速完成教師團隊、班級分配及師生權限的管理與設置等。
平臺數據統計功能,方便教師及時掌握教學數據。平臺對每個學生訪問情況、視頻觀看時長、討論回帖情況、課程教學任務點完成情況等數據均有統計,還支持一鍵導出功能,極大地方便了教師對課程教學數據的整體把握以及對每個學生學習情況的了解,方便教師有針對性地改進教學安排與學生指導。
網站與移動雙平臺配合使用,教學形式有所拓展。平臺除網站平臺外,還提供與網站平臺配套的“超星學習通”移動APP,為教師豐富教學形式、為學生移動學習、碎片化學習提供了支持。同時超星平臺與自有資源相結合提供了數字資源的拓展渠道,如具有上萬冊圖書及期刊等電子內容的“超星閱讀”APP等,適應了如今日益增長的移動學習需求。
二十四小時在線客服,有效幫助教師進行課程建設。平臺提供二十四小時在線咨詢服務,同時電話咨詢回復的速度也很快,在平臺課程建設及使用過程中如有任何問題均可隨時進行咨詢,具備較好的技術支持,非常方便。
盡管平臺具有多種便捷之處,但是在利用平臺進行課程建設過程中,筆者及教學團隊也發現了網絡教學平臺使用過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亟待各方面共同合作進行改進。
平臺缺乏英文版本支持,影響留學生課程教學效果。因筆者所在學校為外國語學校,留學生相對較多,部分課程留學生與中國學生混編攻讀。課程建設過程中應考慮到留學生對平臺語言的接受程度,目前平臺只有中文版本,并無英文版,盡管在課程建設時可以做到頁面可自主編輯的內容使用英文文本,但是平臺固化的內容:如登錄界面、平臺功能模塊部分仍然是中文。在課程的使用過程中存在一些障礙,對教學效果存在一定的影響。對于各校不同的情況,建議增設差異化服務,如根據外國語院校的需求,可以提供英文版本。
平臺視頻轉碼速度緩慢,影響課程建設速度。在平臺上進行課程建設時,可上傳視頻內容,平臺需對上傳的視頻內容進行轉碼后方能顯示并預覽效果。對比專業的視頻網站如優酷網站,2G的視頻內容上傳至優酷平臺,轉碼時間最多不超過1小時,而在該教學平臺上上傳的幾百兆的視頻內容,轉碼時間一般也要在幾個小時,甚至10個小時不等。對于課程建設者來說,等待時間過長,無法及時查看課程建設效果,嚴重影響課程建設進度。建議提升網絡平臺技術水平。
存在數據丟失現象,造成課程素材嚴重損失。平臺對于超過2000MB的文件必須使用超星云盤進行上傳,筆者曾利用云盤完成視頻上傳后,發生多個視頻丟失情況,聯系客服最終也未能將視頻數據追回,造成了教學素材的嚴重丟失。同時筆者曾在平臺教學空間建設的一門課程也不明原因丟失。此類不明原因的數據丟失現象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平臺尚存在諸多的不穩定因素,亟待改進。
網絡平臺互動形式單一,互動功能尚需完善。以平臺網站“討論”功能為例,課堂發布的討論題目,課程成員(教師、課程學生)雖然均可以在討論帖下方參與回復,但是只能進行文本、圖片回復,無法上傳視頻、音頻、Word、PPT等其他形式的多媒體附件,并且圖片上傳后平臺對圖片進行了壓縮,尤其是長圖,壓縮后內容顯示模糊,幾乎看不清,嚴重影響討論內容的發散和拓展,此類互動功能還需進一步完善和豐富。
跨課程內容橫向復用體驗仍需提高。平臺雖然可以復制已生成的課程,但是對已有課程的完全復制,在課程復用修改過程中用戶體驗并不好,若能添加對跨課程的教學內容選中部分進行復用,能有效地提升課程建設效率。
在課程實際建設及使用過程中還發現諸多問題,如課程內容生成頁排版體驗不佳,很難生成比較美觀的課程內容頁面等。
信息化時代對教師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我校與泛雅超星平臺的合作為教師嘗試網絡教學提供了有利支持,但是如何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形成優質的課程及良好的教與學體驗,應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和積累經驗,及時總結交流,為學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供更好的服務。
(作者單位:天津外國語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