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
摘要: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我們所使用的教學教材也在進行不斷的實驗和修正。當前的教材多以學生的需求進行編排,注重“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因此,小學數學教材在經過重新編排后,在內容和結構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進和完善,更加適合各階段學生的發展需求,但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問題。筆者通過對現今正在使用的已經改版過的小學數學教材進行分析,總結出其利弊,并針對教材提出了幾點教學建議。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材;教學建議
一、現今小學數學實驗教材的優點與不足
1、現今小學數學實驗教材的優點。經過重新編排,小學數學實驗教材不僅在內容有所更新,在結構上也有所完善,它結合了學生在各個年齡段不同的心理特點和發展需求,將數學教學對學生的未來發展的重要性大大加強。完善之后的教材不僅在內容上豐富了不少,對于學生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對于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培養的重心也日益傾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教材內容的選擇。對于實驗教材的內容的更新上,是以學生日常經歷的生活情景為基礎的,這樣更具有實用性。教材中就有一塊圍繞學生生活實際展開的主題圖,例如:在一冊小學課本上,對于“位置”知識點的教學設計中,就結合一群人排隊上公交車的生活情景,很多學生都有這樣的經歷,這給學生以熟悉感,也讓他們有了更為直觀的理解,他們便可以根據已學的數學知識和自己生活中的親身經歷,輕松的理解這一章節的知識。這樣的教材編排不僅考慮到了學生的這個年齡段的心理特點,也結合了學生本就不多的生活經驗,使他們感受到了數學與生活是如此的貼近,體驗到數學的實用性。對于學生將數學知識實踐到生活中具有重要意義。
第二,教材與其他學科的聯系。在新教材版本的數學實驗教材中,對于較為基礎的乘法口訣的教學,編者采用了新穎的圖文結合的方式。利用幾個向日葵的生長,通過向日葵生長的過程,直觀的引導學生編制乘法口訣。通過兩種學科的聯系,不僅知道了植物生長的過程,又能熟練的掌握乘法口訣,何樂而不為呢?這種多學科融合的方式,不能有助于數學學習能力的增強,對學生知識面的拓寬也有很大的作用。
第三,以人為本,算法多樣。在數學實驗教材中,無論是學生熟悉的加減法,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亦或是稍微復雜的一個數乘多位數,多位數互乘的教學,無不倡導多種計算法求結果的教學思想。始終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他們用不同的計算方法得到計算結果,這一觀點推翻了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觀念,是教學上的一大創新理念。給學生以自己學習的空間,讓他們進行獨立思考,增強他們的獨立思維能力,是對他們思維成果的尊重。這一觀點的實施,對于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有很大作用,同時,也使學生的數學思想得以解放,對學生未來的數學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2、現今小學數學實驗教材的不足。分析了當前教材版本中的數學實驗教材的優點之后,對于改編的教材對于學生們的幫助,我們深有感觸,然而,我們也不能忽略它本身所帶有的一些不足。在我看來,實驗教材中的不足之處主要有兩點:
第一,內容冗雜,不利于學習。實驗教材輔助實踐后,編者對于教材的使用情況,也進行了一些調查,有大概50%以上的教師認為教材內容太多,對學生來說存在些許的難度。這主要是和以往的教材相比,過去,教材的內容既少又單一,相對來說,學習難度也低一點。經過改編之后的新版教材中的實驗教材內容涉及范圍更廣了,增強了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對于實踐的要求也提高了。實驗教材也更加考驗學生的動手,動腦,動口能力,這種情況下,學習負擔加重,學習難度也相應增加了。
第二,信息量大,不利于理解。新教材版本中的數學實驗教材中出現了主題圖,雖然這和學生的生活實際非常貼近,增強了數學的實用性,但其中信息量過大,出現了不利于學生提取消化的問題。總之,教材內容的設計還是需要好好考慮學生的自身情況,形象、直觀的圖會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更有利于學生學習。
二、針對實驗教材的提出的教學建議
1、老師充分備課,熟悉教材。實驗教材中涉及的內容非常廣泛,如果數學老師還是一味的秉承舊制,十分不利于實驗教材真正作用的實現,也無法完成教學目標。對于老師的要求有重視備課,準備充分,遵循教材特點,以學生的角度為教學出發點,從而實現實驗教材資源的充分利用。
2、教材的創造性使用。新教材版本中的小學數學實驗教材經過改編的完善之后,其新的特色也不斷顯示出來,問題也不可避免的存在,這就考驗老師使用教材的靈活性和創造性了。例如,講“兩位數相加減”的時候,老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情景教學,小明有70顆糖,遇到小紅給了23顆,遇到小亮給了15顆,遇到小濤也給了幾顆,最后留下20顆給自己,讓同學們計算小濤得到幾顆糖果。這樣的情景貼近生活,可以讓學生感受生活和數學的聯系,融入到數學學習的世界。
3、以學生為主體,培養自主學習。教師在小學數學實驗教材的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自由的提出問題,培養他們的問題意識,促進學習動力。尊重學生思維成果不是教會他們兩種甚至兩種以上的方法解決問題,而是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最后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通過這些,才會讓學生主觀上融入到數學學習中,不斷地激勵他們去學習,解決數學問題。另外,老師還可以充分了解新教材的內容后,分析總結其特點,計劃出全新的教學策略,采取科學的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例如有情景教學法,生活體驗法,分組合作法等等一系列的創造性教學方法,學生的興趣被調動了,積極性就會大大提高,學習效果也就更好了。
三、結語
綜上所述,根據對新改版的小學數學實驗教材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教育逐漸以學生為主體,更加注重為學生日后的發展奠定基礎。內容更加豐富,卻也冗雜難懂;加強了與其他學科之間的種種聯系,卻也增加了學習難度。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不足之處我們盡量彌補,對于其優點,我們要充分利用,付諸教學,這樣才能不斷增強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在未來的學習道路上越走越遠。
參考文獻
[1] 鄺孔秀,宋乃慶.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數學雙基教學:現狀與反思——基于“國培計劃”小學數學骨干教師研修班的調查[J].課程·教材·教法,2013,(02).
[2] 宋乃慶,宋運明,李欣蓮.我國小學數學新教材編寫特色探析[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3).
[3] 吳立寶,王富英,秦華.數學教科書例題功能的分析[J].數學通報,2013,(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