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彩
摘 要 本文通過對小學數學教學中游戲化教學的應用技巧以及使用價值進行分析,以期我國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可以得到有效提高,同時達到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關鍵詞 小學數學 教學 游戲化 技巧 價值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數學作為一門具有一定學習難度的學科,不僅要求學習者要具備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豐富的想象力、逆向思維能力以及空間想象力,還要求學習者具有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以及獨立判斷能力,而小學數學作為學生學習數學的奠基階段,對培養數學學習興趣、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以及積淀數學學習能力均具有重要意義。因此,為了有效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分析游戲化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策略與相應的價值顯得尤為重要。
1概述游戲化教學理念
游戲化教學理念是指教師通過將教學內容與游戲形式充分融合,使得小學生可以在游戲化的實踐活動中進行數學學習,符合新課改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地位的要求。由于游戲化教學主體是學生,使得教學模式更貼合學生的思維形式與學習能力,可使數學教學內容與學生群體產生共鳴,達到更好的落實教學目標的目的。
2分析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游戲化教學的技巧
首先,應結合學生心理期許與興趣設置游戲內容。在數學教學中運用游戲化教學模式,符合小學生天性好動、愛玩特性的創新型教學模式,為了使游戲化過程更具實效性,教師應以學生興趣為依托,設計游戲內容,使學生愿意參與到游戲化教學模式中,從而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例如,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比例的認識”的教授時,可結合小學生喜歡探險且對未知事物充滿好奇這一心理,首先讓學生利用顯微鏡觀察微小的洋蔥細胞,并按照比例擴大洋蔥細胞,然后思考若洋蔥單體細胞比例擴大,則洋蔥會有多大。其中,學生通過操作顯微鏡落實探索游戲的過程,就是數學游戲化教學內容融合學生興趣與心理需求的過程。
其次,游戲化形式應緊貼數學教學內容。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無論何種教學模式均是為提高教學質量而服務的課程創新載體,并不能成為課堂的全部內容。因此,教師在落實游戲化教學模式時,應深入分析教學內容,創設行之有效的游戲方案,促使游戲可充分體現數學內容,發揮游戲化教學模式最大作用。例如,教師在進行“方程”的游戲化教學時,為了使學生可以更好的融入游戲化教學氛圍中,通常會采用一些學生日常生活中會遇到的實例,例如教師可將課堂營造成餐廳,而自己作為餐廳主人向學生扮演的客人兜售飯菜(“飯菜”為教師提前準備好的教具),有的同學選擇購買糖醋排骨(25元),有的同學選擇購買什錦炒飯(18元),當學生們挑選了商品后,教師可提出“小店將暫停營業,想請同學們幫我算一筆賬,已知菜品單價而我賣了8份糖醋排骨,而現在共盈利380元,請問我賣了幾份什錦炒飯呢?”。這時一些思維較為活躍的學生會很快得出算式,而教師應引導班級內的學生均展開有效思考,發現題目中的等量關系,并獨立寫一寫,再進行全班交流。由于小學生思想意識并不成熟,在游戲化過程中會出現脫離教學主旨,而在游戲中迷失學習方向的現象,基于此教師則應設立較為簡單的游戲題目,促使學生注意力均集中在解題層面,從而有效落實教學目標。
最后,通過即時評價與給予獎勵等形式給學生以學習數學的鼓勵。雖然,游戲化教學模式主要是為了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而應用與推廣的,但是在游戲中給予學生一定的評價鼓勵與禮品獎勵,可有效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與自信心,從而對數學課堂有所期待,愿意參與到數學課堂中,可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效率。
3分析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游戲化教學的價值
3.1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由于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數學基礎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致使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反應千差萬別,一旦遇到數學學習困難便會產生消極情緒,對學習數學產生抵觸心理,并無法提高數學學習效率。通過在游戲化教學模式中,學生的親身參與,促使學生在攻克數學難題時產生喜悅,從而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達到培養數學學習信心的目的。例如,在進行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三角形的分類”的游戲化教學時,可在傳授基礎知識后,組織學生開展“找三角”的游戲,結合所學到的三角形特征,尋找存在于班級乃至校園內的三角形,以找到三角形最多、最大、最小者為游戲獲勝者,對于獲勝者教師應給予一定的獎勵,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體會到快樂,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學習數學信心的目的。
3.2有利于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當學生們在深入了解數學教材后,可以看到數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是利用抽象數學符號以及數學概念,將問題具體化,并有效解決現實中所存在問題的學科,而分析與理解數學問題均需要小學生擁有極強的數學思維能力,從而為學生學習數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例如,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混合運算的教授時,可組織學生開展“數學樂園”游戲化課程,在小學數學教師將基本運算法則交給學生后,教師應先說出一個數字,通過擊鼓傳化的形式選擇需要回答問題的同學,而同學在教師說出數字基礎上,按照教師隨機決定的運算形式,加上自己的學號,從而得出運算答案。其中,學生通過分析教師的游戲規則,在全神貫注的游戲中完成運算的過程,就是學生在小學數學游戲化教學模式中,運用數學思維思考數學問題的過程,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而且可以增強學生的專注性與分析理解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3.3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我國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受傳統教學理念影響較深,大多數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仍然沿用以教師為課堂教學主體,通過主觀灌輸知識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向學生教授知識內容,致使學生在單一化的課堂教學環境中,并無法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中來,在被動接收知識的過程中,逐漸成為課堂邊緣化的“附屬品”,導致學生在枯燥無味、形式單一的數學課堂中,并無法激發學習積極性,無法真正融入到課堂教學氛圍中去。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進行游戲化教學模式,是教師在充分分析學習內容、全面掌握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基礎上,迎合學生心理來設計的教學模式,促使學生成為課堂主體,掌握數學課堂教學節奏與教授進程,使得數學課與學生心理預期相契合,一旦學生在課堂中找到歸屬感,便會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例如,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方程運算的教授時,為了使學生可以瞬間融入到課堂教學氛圍中來,教師可將班級比作一塊豐收的菜園,而每位同學則佩戴好事先準備的植物頭飾扮演菜地里的蔬菜,同時引導學生主動到臺前來扮演菜農,“采摘”自己喜歡的蔬菜,在“采摘”結束后,教師可與班級內的小學生一同清查扮演菜農這位學生的采摘成果,并得出茄子5個、土豆6個、南瓜12個,已知菜地共有蔬菜50個,現在還剩地瓜還剩兩壟,且每壟地瓜有8個,請問還剩下多少個黃瓜。對于列出算式或得出正確結論的學生,教師應給予鼓勵,并對學生勇于嘗試、善于思考的行為進行鼓勵。教師通過學生角色扮演的游戲,使得學生充分融入到了課堂中,并在具有趣味性的角色扮演游戲中,找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由于方程題目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相較于單一的方程運算,更具有分析價值,使得學生在新問題的吸引下更愿意開動腦筋思考數學問題,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同時,達到培養學生數學能力的目的。
4結束語
綜上所述,“游戲化教學”作為創新型教學模式中的一種,受到了教育界內外的廣泛關注。因此,為了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教師應始終以學生為課程模式創設的主體與出發點,運用學生可能感興趣的游戲形式且與數學知識高效融合,加之合理掌控游戲化時間與給予獎勵等策略,達到游戲化教學模式科學高效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劉凈.游戲化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D].河北師范大學,2014.
[2] 白雪.游戲化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品牌,2015(06):224-224.
[3] 楊明亮.基于新課程背景的小學數學游戲化教學的思考及其實踐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5(19):143-143.
[4] 馬志明.游戲化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J].學園,2015(10):130-130.
[5] 崔海浪.游戲化教學在小學數學學科中的應用[J].新課程·小學,2017(01):82.
[6] 徐杭紅.游戲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與研究[J].考試周刊,2015(39):7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