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凡香
摘要:近年來,我國財政體制改革不斷深入,對財政資金分配使用的監督管理力度不斷加強,然而,和平生活出腐敗,行政事業單位人員腐敗現象時有發生,影響了黨和政府的形象,降低了行政事業單位的公信力,抑制了行政事業單位的有效發展。針對此現象,行政事業單位應加強內部控制,并以預防腐敗為目標,制定相應的長效機制,以此防范舞弊、腐敗現象,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促進行政事業單位發展。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腐敗預防;長效機制
目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腐敗行為由消費享樂型向現代資本積累型轉化,腐敗呈現出多發、高發、頻發的態勢[1]。面對日益降低的清廉指數,人民對行政事業單位的信任度與滿意度日益降低,影響了黨群關系、干群關系,制約了全面和諧社會的建設進程。面對此現象,創新改革內部控制體制已經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在行政事業單位中,內部控制體系建設是單位預防腐敗的基石與利器,以立法保障層面上講,國家應加強單位內部控制相關法律的出臺與執行;以制度保障層面上講,應加強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財政以及內部控制等方面的制度體系建設并不斷完善;以組織保障層面上講,國家與單位應加強單位內部控制與預防腐敗方面的人才培養,人才是長久發展的第一動力,為預防腐敗提供長效機制。
一、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概述
內部控制,主要是指單位為實現控制目標,通過制定制度、實施措施并執行相關程序,以此實施對經濟活動風險的防范與管控措施。內部控制是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的一項重要的管理活動,強化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治理。在行政事業單位中,抓好內部控制,能夠有效提高單位管理水平,提升單位公共服務的質量與效率,從而建設服務型政府。在行政事業單位實施內部控制過程中,相關人員應由單位層面與業務層面出發,關注不同層面的風險點所在,并有針對性地制定相應的內部控制制度,綜合運用科學的內部控制方法,貫穿行政事業單位人力資源、崗位責任、單位文化、財務體系等方面,為行政事業單位營造規范化、科學化的工作氛圍。在內部控制過程中,相關人員可將單位各項經濟業務管控關口前移,防范內部人員違規、違法現象。在行政事業單位中,加強內部控制降低了運行成本,提高了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有效防范了腐敗現象,促進行政事業單位向規范化、精細化發展,提高行政事業單位的履職能力,提高單位為廣大人民的服務水平。
二、我國行政事業單位腐敗行為的動向與特點
我國行政事業單位是政府依法行政的主體,是為增進社會福利,滿足社會文化、教育、科學等方面需求而建設的社會服務型組織,是實施國家各種方針、制度的重要力量,是國家對社會經濟實施宏觀調控、市場監管等職能的重要引領力量。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行政事業單位雖不以盈利為目的,卻并非是一方凈土。近幾年,頻頻發生在行政事業單位的腐敗問題暴露了我國行政事業單位自身內控機制的不健全[2],僅2016年間,我國檢察機關在貪污賄賂、失職瀆職等方面的立案件數達到41487件,涉案機關人員高達55101人,同比2015年行政事業單位貪污腐敗案件上升10.5%,涉案人數上升7.4%,可見腐敗現象在行政事業單位機關內已經非常嚴重。
近幾年,社會經濟的發展,各項制度改革的大力推行,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貪污腐敗行為向著新動機、新動向發展。以貪污腐敗的動機來看,由原先的消費享樂向現代的資本積累型轉化,如:某些腐敗分子直接收受投資股份,以此獲得投資收益;甚至某些腐敗分子攫取非法所得,并通過“洗錢”等將巨額非法所得應用在經商等有利可圖資本投資中,以此獲得豐厚利益,并掩蓋自身非法、腐敗等行為;以貪污腐敗涉及領域來看,由原先的商品流通領域為主到尚未開放的經濟熱點領域、壟斷性領域為主(如房地產開發);以貪污腐敗的各項手段上來看,貪污形式更加多樣化與隱蔽化;以貪污腐敗的方向來看,相關涉案人員由原先看眼前利益形式轉變為了長期權錢交易,甚至通過配偶、子女獲利,并以其他形式轉移贓款。作案形式越發高端,腐敗人員也難以被發現制裁,造成行政事業單位內部腐敗現象愈發嚴重,影響了單位的健康、持續發展。據國際反腐敗組織透明國際公布的全球清廉指數顯示,自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我國清廉指數與世界排名每況愈下,國家逐漸重視此問題,并加強對行政事業單位腐敗現象的內部控制,進兩年來稍有好轉,然而,與前幾年相比,我國清廉指數仍顯不足,詳細見表1所示。國家行政單位腐敗預防任重而道遠,創新內部控制,改革相關制度成為國家急需解決的問題。
三、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與腐敗預防長效機制具體建議
在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建設與腐敗長效機制制定上,因腐敗現行較為嚴重,甚至發展成為龐大的關系網絡,很難保障其發揮效果,目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在貪污腐敗方面涉及廣泛、利益沖突較大,要解決這一問題,只有循序漸進,不斷深入改革創新才能夠提升我國清廉指數,促進我國長足發展。縱觀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特點,急需立法保障、制度保障與組織保障,以此提高內部控制的有效性。
(一)盡快出臺相關法律并落實,提高立法保障
行政事業單位是我國政府依法行政的主體,其規模堪稱世界之首,然而,與其他國家相比,腐敗的盛行直接影響了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在群眾心目中的形象,其所能起到的作用與其規模不相符合。目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在內部控制上仍缺乏相應的法律法規,且依法執法的落實不足,雖然在近幾年頒布的會計法、預算法等提及內部控制,卻僅僅停留在內部會計控制層面,內部控制制度落實深度不足,影響了內部控制的發展。依法治國,先立法,后治國,因此,國家應就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加強法律的落實,提高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體系建設。
(二)完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機制,增強預防腐敗的制度保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