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吉
摘要:近些年,為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得到推進,學界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理論、困境、對策等問題進一步深化研討,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觀點,增強了人們對其的認識和把握。本文將目前學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研究進行歸納和梳理,有助于該課題的進一步研究。
關鍵詞:社會主義 核心價值觀 大學生
黨的十七大提出“要切實把社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轉化為人民自覺追求,積極探索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的有效途徑,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黨的十八大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邏輯起點,提出了“三個倡導”,為我國當今時代進一步凝聚價值共識指明了方向。
在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系統工程中,不斷地深入宣傳與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與培養已經成為當前理論研究與實踐的重要問題,為此一些學者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相關問題進行了探討和研究,并取得了積極進展。
一、關于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基本問題研究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被人們接受的基礎上才能起到引領人們價值觀念發展的作用,我們應該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如何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內涵、意義,如何確定其教育原則等基本問題,成為學界研究的新熱點。
首先,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內涵的研究。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活動具有目的性、方向性,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教育實踐活動。張丁杰,曾賢貴從高校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目的論述了其內涵。他們認為教育的目的是將大學生培養成符合國家、社會需要的人,這樣的人不僅有才而且要有德。而井陽軍從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內容闡述了其內涵,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要有理論依據和教育思想,更重要的是要有具體的教育途徑和方法。
其次就其教育意義的研究。大學生正處于成長的關鍵時期,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的意識很強,但欠缺辨別是非的能力,外界的各種因素會影響到他們。從而,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具有緊迫的時代和現實意義。當前學界主要從大學生、國家和學校三個角度說明了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意義。首先可以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從而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其次對于國家來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可以使國家擁有有才有德的高素質人才,可以為國家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人才資源。井陽軍就指出,“只有大學生構建了正確的核心價值觀念才能保證實現我國現代化的建設。”最后,大學生生活和學習的主要場所是學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落實可以促進良好校園環境的建設,且通過教育可以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再次,關于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原則的研究。關于這一內容學界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了研究。一方面從大學生本身來說,認為大學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大學生是教育的主體,教育要符合大學生的特點。另一方面從教育本身來說,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這項特殊的社會實踐活動本身就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張志祥等認為,“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機制確立要具備方向性原則、時代性原則、科學性原則、整體性原則。”
二、關于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困境研究
目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面臨著一些困境和挑戰。學界主要從四個方面對其進行研究。第一是當前大學生信仰不堅定,特別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仰不夠。表現在對馬克思主義理論信仰不夠、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夠堅定等。第二是當前大學生的價值取向趨于多元化。對很多問題看法不同、理解不同,沒有固定的價值判斷標準,容易受新觀點、新理念、新思潮的影響。沒有形成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存在明顯的價值觀多元化傾向。第三是高校教育存在弊端,沒有將教育和實踐活動很好的結合起來。只重知識技能培育、忽略心理心智培育在高校盛行。第四是全球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下,各國經濟、政治、文化聯系更加緊密。而作為80、90后這一代的大學生,他們是從小看著美國大片和日本漫畫、吃著肯德基和麥當勞的薯片、玩的是美國的網絡游戲,這些都滋長了實用主義、存在主義、享樂主義,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構成了困難。經濟全球化使愛國主義精神弱化,容易造成大學生價值取向紊亂。對于上述提到的困境,需要有具體的途徑進行解決。
三、關于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對策路徑研究
能否運用合適的途徑開展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育的效果。針對這一問題,學界主要從三個方面提出具體的措施和方法。
第一就是要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普及,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的作用。第二是制度建設,只有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制度化、體系化,才能確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有法可依、有制可依。第三是要進行校園文化建設,校園是一個載體,是大學生學習生活的場所,校園文化的好壞直接決定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開展的好壞。陳必華和王鵬還特別指出,“校園文化建設不僅承擔了塑造大學人文精神的重要職責,而且是社會道德的構成要色和支撐杠桿,是教化人、塑造人、熏陶人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湯燕妮.傳播學視野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探析[J].中國報業,2012,(12).
[2]劉芳.論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教育的機制建構[J].前言,2012,(06).
[3]蘇潔,苗國厚.全球化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影響[N].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科版),2011,(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