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霞梅
新時期班主任素質之構建
呂霞梅
班主任工作是學校管理,教學工作的重點。如果班主任能從人格上征服學生、學業上感染學生、用榜樣的力量震撼學生,學生就能夠自覺地投入到學習中去,班主任工作也就變得得心應手。
班主任工作 三個方面 主動學習
眾所周知,班主任是學校管理工作的靈魂,也是學校教育教學的核心。一個優秀的班集體的背后,一定站著一個優秀的班主任。而班級協調,排優補差哪一件不浸透了班主任的汗水?從本人近二十年的班主任生涯中,去粗存精,梳理出一點個人感悟,希望能和各位同仁共勉。
班主任不僅僅是一個班級的組織者,管理者,更是班級的教育者。和其他任課教師相比,班主任的外在行為、一言一行會對學生具有一種示范作用,是影響學生成長的重要因素。怪不得經常聽到“有怎么樣的班主任,就有怎么樣的學生”的調侃,應該就是從這方面說的吧。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也曾這樣說過:“教師的人格,對年幼的心靈的影響是任何教育科學,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懲罰和獎勵制度都不能代替的教育力度。”因此,班主任加強自身修養,使自己具有高尚的師德,即提高人格魅力,才能時時、事事做學生表率,這就是教育學生、培養良好班風的最關鍵、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班主任的人格魅力不僅影響和感染著每位學生,而且也是管理好班級的重要因素。班主任的性情、品德修養、能力等綜合素質熔鑄成其人格魅力是吸引學生的主要源泉,一位人格高尚且循循善誘的班主任,會使學生終生受益。實際上,最有效的管理和教育不是靠學校賦予班主任的那一點點權利,老師的人格對學生有著最具體、最直接、最深刻的影響,老師文明的言談舉止對學生良好的品質的形成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它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會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作用和影響,而學生也正是通過這一點來來了解認識教師的,因此我們廣大教師應注重形象魅力的修煉,嚴格要求,處處、時時、事事給學生做出表率,同時,努力做到言教輔以身教,身教重于言教,讓學生在教師的影響下,其不良的行為習慣受到約束,得到改正,從而成為一名德才兼備的好學生,教師也因此會成為一名倍受學生歡迎的好老師。
在基礎教育階段,小學班主任一般由本班級的主科教師兼任。這種雙重身份給了班主任更多接觸學生的機會,而在這一過程中,班主任的專業課對其班主任身份有著非常重要的支撐作用。至今還沒有一個學生喜歡或崇拜一個課堂上對知識含糊不清,談吐上語無倫次的老師,哪怕是一個“孺子不可教”的學困生。
比如北師大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第八單元中列夫·托爾斯泰《跳水》一文,其中的高潮部分:孩子放開了繩子,兩只手搖搖擺擺地走上那最高的橫木,……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會跌到甲板上,摔個粉碎。即使他不失足,拿到帽子也難以轉身走回來……他往下一望,腳底下就搖晃起來。就在這樣的場景中,孩子的父親——船長出現了,當他看到這一幕時,文章中僅僅用了“就立刻”一詞,逼孩子跳水。這個看似不近人情的舉動,卻反映出了船長——父親的素質。在這個地方我們沒有必要強調父親的“遇事沉著、冷靜;機智果斷”等等,只需引導學生明白“孩子的處境相當危險(他自己也意識到了,這又增添了幾分危險)”,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是孩子的父親,你會怎樣做,為什么?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并能盡可能清楚的表達出來,而在這一過程中,老師伺機點撥,讓學生明白:船上的主體員工是船員,而他們的優勢不在爬桿,而在水中,這也是父親逼兒子跳水的真正原因。
通過這樣的引導、點撥,父親的形象活生生地走進學生的心里,相信他們也會為有這樣的一位父親而欣喜、自豪。應該說這比單純的強調父親的形象,人格更令人心悅誠服。
“惰性是人類的天性。”作為十歲左右的小孩,有一點惰性是非常正常的事,但作為班主任,又該怎樣面對學生的惰性呢?
“勤”——“一勤天下無難事”。班主任用自己的身體力行去教會學生如何面對生活中的事,哪怕是在別人看來微不足道的小事。如,學校要求學生七點半到校,老師,特別是班主任為什么非要等到八點鐘進校園?學生晨讀時,為什么班主任總是在巡視學生,檢查學生的晨讀情況,而不是和學生一起晨讀?如果每天早上班主任和學生一起晨讀,那情況又會是如何呢?
班主任工作無巧可取。作為老師,特別是班主任,完全可以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學生的表率作用。古時候不是有“孟母三遷”的故事嗎!想當年孟子的母親為了尋找一個適合于學習的環境,不惜舉家三遷,而身處新時代教育改革浪潮之際的我們,又為何不能率先示范,用榜樣的力量去感化學生,做好學生的這一面鏡子?孩子的可塑性極強,只要班主任真的做到了,相信孩子一定能學到。
總之,如果一個班主任能通過“德”“才”“勤”三個方面征服學生、感染學生、震撼學生,學生就會自覺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學生的學習成績自然會上升到一個新臺階,學生的全面得到發展,班主任工作也就會變得得心應手了。
甘肅省會寧縣如東友好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