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洋
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的優化路徑探析
張 洋
《形勢與政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時事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加強高校形勢政策課教育至關重要。目前,國內高校形勢政策課普遍存在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和師資隊伍方面問題,需要從理論和實踐進行雙革新,促使形勢政策課教學適應學生需要,適應時代需要,培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高校 形勢與政策 教學創新
高校《形勢與政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大學生進行國家時事與政策、政治與經濟、社會與文化以及國際形勢問題等系統教育的主陣地和主渠道,可以說,《形勢與政策》課程實施的效果關系到能否更好地為國家“培養又紅又專、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程的設置旨在幫助學生全面理解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了解國家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方面相關知識,把握國內外形勢和整體格局,培養大學生的愛國熱情和“中國精神”,增強大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時,通過教師在課堂內外的引導,逐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深度和廣度,培養學生對于重大事件的辨析能力,培育學生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和信念,提升社會的整體凝聚力。
(一)教學內容時效性低
首先,教材內容時效性不強。國內多數高校使用的《形勢與政策》課教材大多提前一年甚至更早進行編輯出版,學生在學習使用過程中,國內外時事政策形勢早已發生變化,教材內容存在滯后問題。其次,教師備課資料更新不及時。部分教師存在“一次性備課”模式,將備課資料在一年甚至更久時間內反復使用不做修改,導致授課內容和社會時事政策產生脫節,不能正確、及時、有效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分析。
(二)教學實踐成效甚微
首先,課堂教學模式單一。當前教師大多運用“講義+粉筆”的簡單授課方式,缺乏創新的教學方法和有效的教學手段,學生積極性難以調動,課堂教學逐漸演變成枯燥乏味的“理論說教”。其次,整體教學理念落后。《形勢與政策》課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密,更應當理論結合實際,以學生為主體、多種資源聯動來打造教師與學生交流共享、研究討論的學習平臺。
(三)師資隊伍力量薄弱
首先,國內高校《形勢與政策》課教師隊伍大多由學校政工干部、黨務干部、學生工作干部等兼職構成,一些教師責任心不強,缺乏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對待課堂教學和科研工作不夠認真負責,導致《形勢與政策》課授課的草率性、隨意性增大,學生難以得到全面系統的教育。第二,《形勢與政策》課內容涉及政治與經濟、社會與文化、時事政策、國內形勢、國際形勢等各個方面,教師進行科研創新選擇性很大,但同時也容易“胡子眉毛一把抓”,沒有自己的專項特長,研究內容不精、不深、不透。
(一)創新《形勢與政策》課教學理念
國際格局變幻莫測,愛國主義和時政教育將影響國家凝聚力,世界多數國早已開始注重道德和時政教育。美國教育學生形成強烈的“美利堅民族意識”;加拿大把培養學生如何做人列入道德教育目標;英國注重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責任擔當和奉獻精神……同時,西方思想道德教育并不單純依靠學校或少數行政部門, 而是通過家庭、社區、宗教、傳媒等全社會協作,共同參與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我國《形勢與政策》課也應積極借鑒國外先進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教學內容設計結合學生專業設置,增加分班授課和專題研討的比重,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能力。
(二)拓展《形勢與政策》課教學模式
隨著“知識大爆炸”和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單一的“教—學”授課模式已經不能滿足高校課堂需求,難以獲得預期效果。《形勢與政策》課要充分借鑒相近課程“開放式”和“整合式”教學機制,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實驗“混合式”教學、情景式教學、專題式教學、項目化教學、個性化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運用微視頻、微課、手機APP、微信、微博等新媒體手段,改革教學機制,創新教學途徑,充分結合大學生的年齡性格特征,用青年人“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授課,潛移默化地引導大學生關注時政熱點,培養大學生分析問題、研究問題的能力,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加強《形勢與政策》課師資隊伍建設
《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內容涉及面廣、學科交叉性強、訊息更新速度快,要求任課教師擁有深厚的知識積累,并結合興趣點選取主攻方向,對某一領域進行深入研究,達到“術業有專攻”;同時,學校定期組織教師進行學習和培訓,廣泛參與社會實踐和實地考察,通過學習、研討和交流,提升《形勢與政策》課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
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和戰略工程,《形勢與政策》課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大學生進行時事政治教育的主陣地。當前國內高校形勢政策課主要存在教學理念落后、教學模式單一以及師資隊伍薄弱等問題,還需要我們多學習借鑒、大膽創新,進行理論和實踐的雙革新,使形勢政策課教學盡快脫離學科邊緣化的局面,適應學生需要,適應時代需要,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1]章劍鋒,陳治國.形勢政策報告會的育人實效性[J].當代青年研究,2011(3).
[2]吳明海.要重視民族地區鄉村教師隊伍建設[J].中小學校長,2015(5).
(作者單位:山東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