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旺
南岳名勝楹聯文化在提升大學生傳統文化素質中的實踐路徑研究
劉 旺
本文站在怎樣培養人的角度,以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在前期對南岳名勝楹聯文化研究基礎上,結合現有實踐基礎,以轉觀念為先導、以創機構為保障、以培師資促教改、以抓實踐助成長為突破口,在南岳名勝楹聯文化在提升大學生傳統文化素質中的實踐路徑上進行了積極探索。
南岳 楹聯文化 實踐路徑
站在怎樣培養人的維度,如何找到南岳名勝楹聯文化與提升大學生傳統文化素質的契合點以及落腳點成為研究的重點,重中之重又在探求南岳名勝楹聯文化在提升大學生傳統文化素質中實踐路徑問題。以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1)研究基礎。在《南岳名勝楹聯的內容研究》、《南岳名勝楹聯文化與提升大學生傳統文化素質的契合點研究》基礎上,結合教育部《關于印發〈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的通知》(教社科〔2014〕3號)精神,總結出南岳名勝楹聯文化與提升大學生傳統文化素質的契合點:一是發揮南岳名勝楹聯文化中蘊含的“福壽文化”、“抗戰文化”在提升大學生優秀傳統文化素質中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重點的家國情懷方面的作用,引導大學生做一個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強的中國人;二是發揮南岳名勝楹聯文化中蘊含的“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在提升大學生優秀傳統文化素質中以仁愛共濟、立己達人為重點的社會關愛方面的作用,引導大學生做一個高素質、講文明、有愛心的中國人;三是發揮南岳名勝楹聯文化中蘊含的“儒家文化”、“書院文化”在提升大學生優秀傳統文化素質中以正心篤志、崇德弘毅為重點的人格修養方面的作用,引導大學生做一個知榮辱、守誠信、敢創新的中國人。
(2)實踐基礎。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工作室為楹聯文化傳播提供了機構保障。“依托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工作室,引導青年感受祖國傳統文化深厚底蘊。”[1]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在2013年成立了以學生體驗為主要教育方法,為大學生健康成長和幸福發展提供系統解決方案的特色工作室建設,作為工作室之一的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工作室已為楹聯文化傳播提供了機構保障。
“目前繼承傳統文化面臨的主要問題:(1)對傳統文化缺乏認識,妄自菲薄。(2)理論與實踐相脫節。(3)教學改革措施滯后。”[2]鑒于此,我們擬從以下方面予以實踐:
(一)以轉觀念為先導
我們秉持什么樣的觀念決定了我們以什么樣的理念和態度去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在高等職業院校開展楹聯文化活動,不僅能夠實現中華楹聯文化與現代高職教育的完美融合,而且還能使楹聯文化成為提升高職院校辦學水平、高職教育教學質量和高職學生核心競爭力的催化劑和原動力。“[3]南岳名勝楹聯文化作為衡陽本土文化,對衡陽本土高校大學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和教育意義;鑒于南岳在湖南、全國其它省份高校大學生中的影響力,同樣具有傳統文化教育方面的巨大潛力;它所蘊含的文化內涵有助于感化大學生,使其養成正確的家國情懷、社會關愛和人格修養,讓大學生在愉悅的審美體驗中體會到南岳楹聯的文化之美,體會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的魅力,故南岳名勝楹聯文化在提升大學生傳統文化素質中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以創機構求保障
(1)教研室組織教學。該院目前公共基礎課部中文教研室負責五年制大專學生前兩年的《大學語文》、三年制大專及五年制大專后三年的《應用文寫作》的教學,以及商學院旅游管理專業的《導游語文》的教學。鑒于學生大都有南岳游玩的經歷,在《大學語文》、《應用文寫作》和《導游語文》教學中融入南岳名勝楹聯文化,能夠實現課程教學和本土文化的深度融合。
(2)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工作室組織活動。該院團委打造的體驗式自主模式下的特色工作室建設中的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工作室,是推廣南岳名勝楹聯文化的現有平臺,可利用工作室下每學期各舉辦兩次的孔子學堂、石鼓文化大講臺,邀請專家學者開展南岳名勝楹聯文化講座。同時,可在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工作室管理下成立楹聯協會,選取社團骨干,組織社團成員到南岳開展楹聯賞析,在校園內開展楹聯創作;創辦楹聯文化刊物,主要欄目以楹聯理論知識、南岳名勝楹聯圖集及賞析、學生楹聯創作等為主,兩月一刊,一學期出兩期;組織楹聯創作比賽;營造學習推廣南岳楹聯文化的良好氛圍。
(3)以培師資促教改。師資培訓的重點應集中在中文教研室、旅游管理、藝術設計的專任教師,以及各二級院(部)有中文、旅游、藝術設計相關專業背景的負責學生管理工作人員。專任教師在《大學語文》、《應用文寫作》和《導游語文》教學中融入南岳名勝楹聯文化內容,并可將此內容作為單獨篇章編入教材,具體負責教研教改工作;負責學生管理工作的人員在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工作室的統籌安排下負責具體活動的組織實施,重點向學生普及南岳名勝楹聯文化知識。
(4)以抓實踐助成長。在具體的實踐環節,重點在發揮第一課堂(即課堂教學)與第二課堂(課外實踐及課外活動)合力。
第一課堂構筑理論基礎。就楹聯的教學來說,在前期引入課程階段,以公開課、專題講座的形式,請校內漢語言文學專業教授或楹聯創作專家,對南岳名勝楹聯進行解讀,對楹聯文化予以傳播。如此可確保前期教學質量,為相關專業教師提供一個很好的聽評課、學習探討的良好平臺,為今后的日常教學鋪路。在日常教學階段,借助在全校26個專業中開設的《應用文寫作》、在中專階段開設的《大學語文》課程中,以合理課時將南岳名勝楹聯文化講深講透,重點讓學生領悟到南岳名勝楹聯文化與提升大學生傳統文化素質的契合點。在旅游管理、園林工程技術、環境藝術設計、室內設計、包裝及廣告設計等專業課程教學中,編入一定課時,提高楹聯文化與專業知識、做人做事的融合度。
第二課堂拓展實踐空間。構建一套有利于大學生提高南岳名勝楹聯文化知識學習和素質拓展的課外長效機制。成立大學生楹聯愛好者協會,吸引一批對南岳楹聯感興趣又具有一定水準的大學生,加大培訓力度;同時,在協會的組織下,在全校范圍內組織開展南岳名勝楹聯文化學習主題班會和主題團日活動。
總之,創新性探尋南岳名勝楹聯文化在提升大學生傳統文化素質中的內涵建設、多樣化的教育形式、體驗式特色活動、外延發展等方面的契合點和實踐路徑研究,旨在以推廣南岳名勝楹聯文化為切入點,落腳點在于實現大學生傳統文化素質的提升。
[1]李璐.高職院校體驗式自主教育模式下的特色工作室建設研究[J].企業家天地,2014(1):123.
[2]柳紅玲.論楹聯與我國傳統文化的繼承發展[J].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1(27):149.
[3]鈕綺.論中華楹聯文化與現代高職教育[J].湖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4):12.
(作者單位: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階段性成果,課題名稱:南岳名勝楹聯文化在提升大學生傳統文化素質中的實踐路徑研究,課題批準號:XJK016CDY002。
劉旺(1982-),男,湖南湘潭人,碩士學位,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教師,講師,研究方向:中國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