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恩偉
劉備人物形象教學的課堂實施
宋恩偉
以名著來指導語文教學是一件很繁瑣的工作,往往很吃力。本文嘗試緊扣考綱,從一個小小的切入點來展開教學,在充分發揮學生能動性的基礎上完成教學。讓學生們比較《三國演義》里的劉備與真實的劉備在形象上的差異,從打開視野、搜集信息、論辯表達、筆頭寫作四個層面對學生加以訓練,既調動的學生的積極性,又事半功倍。并在課后形成了積極的教學反思。
劉備 人物形象 忠厚長者 亂世梟雄 反思
人教版的五本高中語文必修教材列出了高中生必讀的十部名著書目。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是以這些書為藍本,指導學生利用這些書解決語文學習中的問題,從而讓學生逐漸對書的內容、主題、人物形象加深了解?,F在,我以名著導讀《三國演義》中劉備的形象為例來嘗試文學名著在教學中的運用。
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我決定開展一堂以學生為主體的陳述辨論課。
論辯題目:忠厚長者對亂世梟雄。
資料準備:《三國志.蜀志.先主傳》、《三國演義》以及學生自己收集的相關材料。
目標設置:其一,加強學生閱讀古文的能力,學會搜集信息,歸納信息,整理信息;其二,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其三,訓練學生筆頭表達能力。這一堂課的目標基本囊括了我們語文學習的三大任務:“閱讀、演講、寫作”。
正式上課前的一個月,我印發了《三國志.蜀志.先主傳》,然后部置任務:第一,請同學們用一個月的時間比對閱讀《三國演義》與《先主傳》;第二,歷史上對劉備的評價有兩種具有代表性,一種認為他是忠厚長者,一種認為他是亂世梟雄,請同學們在讀書筆記本上整理閱讀信息,談談對這兩種評價的的看法;第三,可以調動你能調動的一切資料,盡量豐富劉備的人物形象,還原一個真實的劉備;第四,一個月以后,將在課堂上闡述你對劉備的認知,要求論據確鑿,言之成理,每個人都應該有見解看法。
一個月之后,課堂正式展開,為了達到拋磚引玉的目的,我先發言。我說,從整個《三國演義》來看,我斷定劉備是一個沒有什么能力的忠厚長者。他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國,桃園三結義之前一事無成,結義之后,靠關張的武力打了一打黃巾軍,最終也沒有開辟一塊屬于自己的地盤,到處投靠,惶惶如喪家之犬,最后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終在其幫助下開辟了自己的根據地,但卻冒然攻打東吳,最終落得個功敗垂成。不過,他作為一個忠厚長者,常有不忍之心,如曹操攻打樊城時,他攜民渡江,不棄百姓;又如他攻取西川時,不采納龐統之計在宴會上立斬劉璋,心不忍也。還有,劉備愛哭、善哭,第三十六回辭別徐庶,玄德“淚如雨下”;第三十八回隆中請諸葛,“玄德泣”等等。話到此處,我一停,該學生們上場了。
果然,就有同學馬上站起來并翻開《三國演義》對我剛說的話表示異議,他指著第六十回劉備否定龐統設計殺劉璋一段說:“劉備不采納龐統之計的原話是:‘季玉(劉璋)是吾同宗,誠心待吾;更兼吾初到蜀中,恩信未立;若行此事,上天不容,下民亦怨。公此謀,雖霸者亦不為也?!@說明劉備不立斬劉璋的主要原因不是不忍,是他覺得剛到西川,還沒有對士紳百姓施加恩信,這些人還不信任他,既便把劉璋殺了,他也未必能在西川坐穩江山。”我當即對這位同學的回答表示肯定,并大加贊賞,表揚他讀得非常仔細。這樣一來,其他同學的話匣子也打開了,課堂上紛紛發言,據理力爭,每個同學都擺出自己的論據證明劉備是個怎樣的人,長短不論,深淺不拘,課堂非常熱鬧。一節課完成,從未感覺時間過得如些之快,收獲如此之豐,論辯的學生發表了見解,鍛煉了口才;靜聽的學生分享了成果,獲得了信息;并且激發了學生閱讀的興趣,思考的興趣,論辯的興趣,可謂獲益良多。以下,是同學們提出的一些主要觀點的總結。
《先主傳》記載:“(劉備)數有戰功,試守平原令,后領平原相??っ駝⑵剿剌p先主,恥為之下,使客刺之??筒蝗檀?,語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逼錃赓|能感動刺客,不是常人所能為也。
曹操南征劉表,劉表卒,兒子劉琮代立,遣使請降。“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聞之,遂將其眾去。過襄陽,諸葛亮說先主攻琮,荊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笋v馬呼琮,琮懼不能起。琮左右及荊州人多歸先主。”劉備、劉表同宗,劉表已死,雖然劉表的兒子劉琮投降了曹操,而劉備仍然不忍攻其子,足見其有長者之質。
梟雄:驍悍雄杰之人,猶言雄長、魁首,多指強橫而有野心之人。《三國演義》中多次提到劉備為世之梟雄,第五回“破關兵三英戰呂布”中有一首長詩描繪當時的戰斗情景,寫劉備的兩句是“裊雄玄德掣雙鋒,抖擻天威施勇烈”。荊州蔡帽說“劉備世之梟雄”,東吳魯肅說“劉備天下裊雄”,周瑜稱“玄德世之裊雄”,西蜀劉巴言“劉備裊雄之人也”??梢姎v史上的真實劉備可能并不乏驍悍雄杰之氣,只是《三國演義》為了藝術加工之需要,對劉備形象進行了再創造。
劉備表面上賢德仁厚,而內心暗含狡詐。他和呂布曾以兄弟相稱,雖然二人有些過節,但仍然能維持表面的和睦。劉備被袁術大將紀靈包圍的關鍵時刻,呂布曾幫了劉備一把,使他化險為夷??墒牵组T樓上,當曹操征求劉備的意見殺與不殺呂布時,劉備只要說一句好話,呂布也許就能保命,但劉備卻說:“公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劉備這一招借刀殺人玩得非常之好,不僅算計了呂布,也算計了曹操。他知道,曹操已經很強大了,如果再讓呂布協助,無異于如虎添翼,那么以后曹操就更難以對抗了。
《三國演義》第二回“張翼德怒鞭督郵”,講明鞭打督郵的是張飛,而歷史上鞭打督郵的真正人物是劉備,“先主率其屬從校尉鄒靖討黃巾賊有功,除安喜尉。督郵以公事到縣,先主求謁,不通,直入縛督郵,杖二百,解綬系其頸著馬枊,棄官亡命?!敝淮艘稽c,便能證明劉備性格也有火爆的一面。
劉備在軍事指揮上其實很有才能。《三國演義》第三十九回“博望坡軍師初用兵”寫明指揮博望坡戰斗的是諸葛亮,而《先主傳》所記則為劉備,“(劉表)使(劉備)拒夏侯惇、于禁等于博望。久之,先主設伏兵,一旦自燒屯偽遁,惇等追之,為伏兵所破?!笨甲C歷史,博望坡之戰,發生于漢獻帝建安七年(公元202年),而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發生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梢?,博望坡之戰發生時,諸葛亮還未出山,劉備自己指揮戰斗也還是不錯。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劉備與曹操大將夏侯淵爭奪漢中,這一次出征,諸葛亮未在軍中,而在成都搞后勤保障?!跋戎髅S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淵軍,斬淵及曹軍所署益州刺史趙颙等。曹公自長安舉眾南征。先主遙策之曰:‘曹公雖來,無能為也,我必有漢川矣。’及曹公至,先主斂眾拒險,終不交鋒,積月不拔,亡者日多。夏,曹公果引軍還,先主遂有漢中?!眲涞囊环挸芍裨谛?,頗有大丈夫之氣也,不愧梟雄二字。
此時,又有同學舉出語文教材必修四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中的典故:“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當初許汜向劉備訴說自己去拜訪陳登時,陳登不理睬他,自己上大床躺下,而讓許汜睡下床。劉備說:“君有國士之名,今天下大亂,帝主失所,望君憂國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問舍,言無可采,是元龍(陳登)所諱也,何緣當與君語?如小人,欲臥百尺樓上,臥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間邪?”劉備之語大氣磅礴,可見其有雄才大略。
劉備投劉表前,荊州蔡瑁這樣評價他:“劉備心術不正,背義忘恩,先從呂布,后事曹公,近投袁紹,皆不克終,足可見其為人也。”這一段話雖不中聽,倒也有事實可據。劉備和呂布爭徐州失敗,至許昌投靠曹操,曹操拒絕眾謀士殺他的進言,對他恩禮備至,“操拜玄德左將軍之職,封宜城亭侯”,“操與玄德出則同輿,坐則同席,美食相分,恩若兄弟”。但他卻參加了董承誅曹操的陰謀,并殺曹操大將徐州刺史車胄。曹操罵他“汝何背義忘恩”,一點都不冤枉他。劉備后又轉投袁紹,受到隆重的禮遇,但他也同樣虛與應付,從無報答袁紹之恩的意思,不久“先主還紹軍,陰欲離紹,乃說紹南連荊州牧劉表”,利用欺騙手段,離開了袁紹。
經過學生們一節課的陳述論辯,我大開眼界。當然,我承認在這一個月的時間里,在同學們搜集資料的過程中我也幫他們做了許多工作,現在看來,這些工作是值得去做的。我相信,整個過程他們都獲益良多,即便是那些還來不及發言,抑或是準備得還不充分的同學,他們聽到其他同學的侃侃而談,聽那些一條又一條的信息,一個又一個的論辯,他們也能大有所獲,對于三國,對于劉備,他們也將會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課堂臨近尾聲,最后一項工作就是操練筆頭了。我大力贊揚了同學們的精彩論辯,肯定了同學們的觀點是很有見地的,并表示,一個人物,自有他復雜性、多面性,人物的形象是豐富多彩的。剩下的工作,需要同學們把今天論辯的內容,聽到的內容以及在這一個月中看書獲取的內容再進行思考與加工,然后,圍繞劉備的形象確立一個中心話題,寫成一篇論說文,表達你的觀點,證明你的觀點,一周以后上交。
一堂課到此算暫告一段落,我松一口氣,覺得本堂課基本完成了我設定的教學目標。第一,學生們并不樂意主動閱讀古文,但你只要給他們設定一個話題,讓他們來表現自己,他們就很有積極性了;第二,讓學生知道了,知識就在身邊,老師在課堂上的講授僅僅是一個引領的過程,我們有發達的網絡、豐富的書集,只要再具有一顆樂于思考的大腦,我們就能創造成功;第三,讓學生知道,古文其實也不難,僅僅是古代人傳達意思的工具而已,有了網絡與注譯,讀古文也可以像讀現代文一樣輕松,而在這輕松之中,你的古文閱讀水平不自覺就提高了;第四,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訓練了提取信息、歸納信息的能力,能夠把自己需要的信息整合在一起;第五,口頭的論辯加強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知道如何用更精煉的語言,更有說服力的語氣去表達自己的觀點;第六,課后的論說文寫作又能很好的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在寫作過程中,學生還可以對自己的認知做進一步的提煉加工,形成一個再創造的過程;最后,對學生的日常生活也大有裨益,他們將會嘗試以一種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影視劇作品、演義故事以及社會上的一些現象,用大腦去思考、去探究事物的真實。
[1]朱子彥.走下圣壇的諸葛亮——三國史新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2]張作耀.劉備傳[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沈伯俊.梟雄與明君——論劉備形象[J].中華文化論壇,2006(1).
[4]陳倩.劉備在正史中的原始形象[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6).
成都市實驗外國語學校(西區)語文組)
宋恩偉(1981-),男,漢族,四川什邡人,研究生,中教一級,研究方向:高中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