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敏
(成都體育學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
兒童體育消費發展新機遇
陳 敏
(成都體育學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通過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專家訪問法、數理統計法和邏輯分析法對兒童體育消費水平、兒童體育消費構成及家長對體育消費的理念分析影響兒童體育消費的因素探索兒童體育市場的發展空間,根據調查結論提出相應的建議。
兒童;體育消費;發展前景
兒童不僅是一個家庭的核心更是中華民族的希望。隨著經濟的發展,家庭經濟收入水平的提高,兒童消費占整個家庭消費的比重越來越大。龐大的兒童人口數量是兒童產業發展的基礎,也是兒童產業發展的強勁動力。隨著我國全面開放二孩政策,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深入關注兒童消費行業。在全民健身、增強體質的倡導下,兒童體育運動受到家長和社會的極大關注,兒童消費在現代社會中呈現出高消費、高更新率的特點;兒童體育消費也是體育產業領域里一個新的消費亮點。因此,深挖兒童體育消費發展的新機遇,努力擴展兒童體育消費市場是優化體育產業結構的重要手段。
2.1 文獻資料法:借助Inter網、圖書館和書店,收集大量與本研究有關的體育消費、兒童消費等相關文獻資料,并翻閱了體育經濟學、消費者心理學、兒童心理學等有關書目,為本文研究提供了理論支撐。
2.2 問卷調查法:根據本研究的需要設計了針對成都市兒童體育消費水平、消費結構及影響體育消費的因素等問題的問卷,隨機對成都市玉林小學、龍江路小學分校和錦里小學的近400名家長發放了問卷,回收376份,369份有效,整理出本研究所需的有效數據。
2.3 專家訪談法:走訪了成都有名的體育消費研究專家,并獲取了一些關于發展兒童體育消費市場的前沿資訊。
2.4 數理統計法:分析整理問卷結果,并用SPSS軟件對統計結果進行分析處理。
2.5 邏輯分析法:通過閱讀文獻,利用邏輯演繹法,歸納法,對調查結果提出了相關的對策與建議。
結果顯示兒童體育消費水平偏低、結構不盡合理:兒童體育消費中高消費比重偏低(僅占到調查數據中的9.21%,總數按369人計算),說明多數家長在孩子體育高消費這一領域還是持謹慎態度的。實物型消費中衣帽鞋襪所占比例較高(所占比例為96.48%),考慮到服裝的實用性、耐用性和保護性,家長普遍愿意為孩子購買;而實物型消費中體育器材、設備和運動飲料的消費比例較低(占調查數據的29%)。其原因在于市場上的大多數運動器材屬于成年人層次,基本不適合兒童且價格昂貴,銷售受阻;而部分家長對于運動飲品也了解甚少,往往用自制飲料和白開水代替能量飲品,這都不利于兒童的生長,但隨著兒童對體育需求的增加和商家對兒童運動器材市場和飲品市場的進一步開拓,兒童體育消費市場的發展新機遇也將更加凸顯。培訓項目中游泳、武術、跆拳道、網球、足球、體育舞蹈等參與比例較高(所占比例分別為62.60%,43.09%,38.48%,32.79%,26.83%);而籃球、高爾夫和羽毛球培訓的參與比例較低,(所占比例分別為:20.33%,9.21%,4.61%,籃球運動需要一定的身高條件;高爾夫在國內屬于貴族運動),說明“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攀比心理也是影響家長為孩子選擇某項體育項目的心理因素。在兒童4-5歲時,消費者行為對兒童開始具有重要的意義,父母總是他們年幼生活中最重要的影響力量(麥克尼爾1964)。[1]因此,熱門的體育項目吸引了家長的眼球,同時又能讓孩子參與到體育運動當中,達到鍛煉和培養興趣的效果,從養成體育健身的習慣。觀賞型消費冷淡,兒童購買各種類型體育比賽的門票和彩票的數量寥寥無幾。調查還表明兒童參與體育運動的時間集中在寒暑假和周末,平時由于課后作業量較大,孩子基本不參與體育鍛煉;而五一、國慶等小長假家長會考慮帶孩子出游度假,參與體育鍛煉的時間少。部分家長因為工作時間緊,還有的擔心孩子在鍛煉過程中受傷,直接不讓孩子參加體育鍛煉;部分家長也可能會選擇把孩子放在一個培訓機構,或是找一些體育院校的大學生、研究生來指導孩子進行基礎鍛煉。總的來講,家長綜合素質較高的和家庭收入可觀的兒童體育消費水平整體偏高;熱愛體育運動且對體育鍛煉有較全面認識的家庭,其子女參與體育培訓的時間較多。
成都市少年兒童體育消費市場存在巨大的商機。努力改進兒童體育培訓、完善兒童體育消費服務市場,既可以為兒童成長提供一個安全、健康的成長環境,也可以將其打造成為國家第三產業經濟收入的一個新的增長點;然而兒童體育消費市場還未完全打開,兒童消費市場還不夠成熟,兒童體育培訓機構還不健全,整個兒童消費體系還沒有完全確立,有待進一步完善和優化。本文具體給出以下幾點建議:(1)積極引導家長參與體育并合理安排孩子的課余時間,努力擴大兒童體育消費總量,進一步優化兒童體育消費市場、建立適合兒童體育消費的消費體系。(2)提高體育本科畢業生和部分研究生的培訓要求,多請教專業知識扎實和經驗豐富的兒童體育專家,精心打造兒童體育培訓機構。(3)鼓勵兒童參與觀賞型體育消費,后期可享受定期“明星級”體育指導,吸引家長陪同孩子觀看體育比賽。(4)努力更新適合兒童的運動器材和設備,刺激兒童體育器材方面的消費。(5)適當降低部分體育消費的門檻,吸引更多的孩子廣泛參與體育消費。(6)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今天,可以通過與滴滴快車公司合作,以期實現課前課后準時接送孩子的“上門服務”,于家長不僅可以保證孩子的安全還能節省時間,于孩子既不耽誤學習又可參與體育鍛煉,于市場還能因此提高部分孩子的消費額度。按這樣的發展趨勢,兒童體育消費市場就很可能迅速打開并得以拓展。
[1] 劉冬梅,王健.淺析兒童體育市場開發[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9.
[2] 劉爽,莊暨軍.國內兒童體育消費的現狀及對策——以江西省為例[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16,(第2期).
[3] 朱欣華.武漢兒童體育消費的現狀及分析[J].安徽體育科技,2010.8.
[4] 姜一春.學齡前兒童家庭體育消費影響因素的調查研究[J].職業時空,2011,(第5期).
[5] 明明.我國兒童體育消費的尷尬[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5,(第8期).
G812
A
1672-5832(2017)07-02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