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季平
試論培養卓越法律人才必須深化法學教學改革
李季平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校法學教育的人才培養工作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人才培喬質量亟待提高。實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是提高我國法律人才培養質量的重大舉措,是全面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貫徹落實教育規劃綱要、培養法律緊缺人才的迫切需要。
卓越法律人才 人才培養 法學教學 深化改革
所謂卓越法律人才,就字面意義而言,應該指的是優秀的法律人才。要培養卓越法律人才,首先要從法學教學改革抓起。必須綜合考慮經濟全球化對跨國法律人才的需求、我國的社會轉型、法律制度變革等多種因素,從培養目標、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教材選擇、教學方法、考核模式等方面對法學教學進行全面、深入的改革,以適應國際、國內對高端、卓越法律人才的需求。
卓越法律人才的培養目標與傳統法律人才培養有何不同?法學教育所具有的深刻的法律職業背景決定了法學是一門應用性學科,具有實踐性強的突出特點,法學的基礎特點是職業知識體系,是一種技術理性。在大多數國家中,法學教育的確都要培養應用類法律人才和學術類法律人才,但毫無例外是以培養應用類法律人才為主,亦即法學教育應當關注其實用性。然而,這種關注不能淪為單一的“職業培訓”,高端法律人才之所以“高端”,一定有超越一般法律人士之處,需要通過正規的學術訓練、專門的法律思維能力的培養得來。因此,卓越法律人才培養過程中的法學教學改革,應當重視人才培養的實踐性,但是不能矯枉過正,忽略了人才培養的規范性,因為專業的學術積累對實務操作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卓越法律人才與傳統法律人才的區別在于“復合”?!皬秃稀笔侵笇W科間的交叉、融合、滲透,包括“法律+英語”的復合,“法律+經濟(外貿)”,“法律(專利法)+理科(工科)”的復合。當前比較搶手的法律人才是“法律+英語+經濟”的復合。“法律+英語+小語種”的法律人才也非常搶手,能夠對對象國法律進行專門研究的小語種卓越法律人才甚至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其培養意義非同尋常。因此,卓越、優質法律教育的要求是:語言復合、專業復合。
任何學科都難以完全自給自足,現代法科學生不能固守門戶,應該對法律以外的邊緣學科多加涉獵,如心理學、歷史學等知識都是一個合格的法科學生理解政治體制、植多于創新。因此在課程設置上必須兼收并蓄,兼顧相關專業的邊緣學科和被移植的法律??梢詮膬蓚€方面進行完善,第一,可以增開法律素質課。增開如羅馬法、法制史等有關法律背景、法律文化方面的課程。第二,增加高質量的選修課。選修課可以增加學生在課程選擇方面的自由度,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知識面。我國目前很多學校的法律選修課與必修課嚴重重復,只能面向非法律專業的學生開放。在維持現階段課程設置基本框架的前提下,可以通過增開法國民法典、德國民法典、比較法學、邏輯學以及英美國家的信托法律制度等選修課程豐富學生的法律背景知識。
傳統的老師講授學生記筆記的教學方法顯然已經不能適用當下的法學教育,法學教育應注重師生之間的交流,通過交流及辯論培養學生的法律思維,美國以案例分析為主的討論式的教學方法值得借鑒。美國是典型的判例法國家,判例在美國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判例教學的方法也在美國的法學教育中廣泛應用。案例討論課上老師的開場白很少,一上課就要求學生討論,所以學生必須花費大量的時間去預習老師提前布置的案例甚至包括所開的書目。課堂討論表現都是老師考核的內容,這就極大的調動力學生的積極性,通過討論提高學生在法律思維方面的能力,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案例討論法最大限度的啟動了學生的學習壓力機制,很多中國留學生到美國學習法律,非常不能承受這種壓力,看書到一兩點鐘睡覺是家常便飯,因為不這樣加班加點的學習,自己就會成了第二天課堂上的傻瓜。討論課貌似老師很輕松,實則不然,要上好一堂討論課老師必須對所有學生討論的內容進行全面了解,討論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討論進行不下去的時候,老師要能夠提出關鍵的問題,開拓學生的思路,并在最后做出專業的總結。很多老師不上或少上討論課的原因一是學生參與不積極,二是對于如何把握討論課的進程和方向經驗不足,所以案例討論的有效開展還依賴于我國高??己藱C制的調整和教師教學技巧的提高。
綜上可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校法學教育的人才培養工作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人才培喬質量亟待提高。實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是提高我國法律人才培養質量的重大舉措,是全面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貫徹落實教育規劃綱要、培養法律緊缺人才的迫切需要。
[1]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員會.關于實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的若干意見(教高[2011] 10號).
[2]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的意見(教技[2012]6號).
[3]王文華.卓越法律人才培養與法學教學改革[J].中國大學教學,2011 (7).
(作者單位:中共白城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