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花艷 張楚鑫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獨立學院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
陳花艷 張楚鑫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思想精髓和靈魂,也是中國教育的基石。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獨立學院人才培養,對于提升獨立學院大學生文化素質,促進獨立學院大學生全面發展,涵養大學生人格修養,助推獨立學院“成人”教育等方面都有著深遠的意義。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獨立學院 文化素質
獨立學院是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的產物,作為一種新型的辦學模式已成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社會培養和輸出適應經濟發展的有用人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并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 獨立學院人才培養應積極探索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度融合,不斷提高獨立學院大學生的文化素質,傳承和發展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文化素質教育工作,重點指人文素質教育。主要是通過對大學生加強文學、歷史、哲學、藝術等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教育,同時對文科學生加強自然科學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體大學生的文化品位、審美情趣、人文素養和科學素質。”
獨立學院大學生文化素質由于種種客觀原因導致與母體學校相比較為滯后,再加之長期以來獨立學院多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弱化了對學生的文化素質教育。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質,因此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獨立學院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勢在必行。
由于獨立學院特殊的運行機制以及生源結構的客觀因素,對獨立學院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歷經幾千年歷史積淀和實踐檢驗,蘊含了豐富的人文知識、人文情懷和人文精神,有助于獨立學院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加強獨立學院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要求,有助于促成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的轉變。另外,面對當前社會存在的道德滑坡、誠信缺失等社會現象,獨立學院作為人才培養的機構有責任根據生源特質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在注重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學習的同時,增強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和熏陶,培養適合社會發展和市場經濟的應用型人才。
獨立學院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要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必須樹立新的教育思想和觀念,將文化素質教育貫穿于大學教育的始終,最終實現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目的。
課堂教學在本科人才培養過程中是最直接的方式,也是整個成才教育的主要內容,占據整個人才培養過程的主要環節。課堂教學是提高獨立學院大學生文化素質的重要途徑。這就要求獨立學院深入研究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和思想精髓,結合本校的興學理念和校園文化開設文化素質教育的必修課和選修課。比如,在全校范圍內開設《國學選講》等相關課程,精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等中國古代傳統文化典籍,對獨立學院大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和思想價值引導。在課程的設置上要凸顯傳統文化精髓,并且探索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方式以確保教學效果。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幾千年的歷史更迭中不斷豐富創新,并以文化典籍為載體保留下來,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哲學思想等,對于獨立學院大學生認知中國歷史、汲取思想智慧都提供了有力借鑒。因此,獨立學院需大力豐富圖書館人文社科類圖書館藏,為學生閱讀提供資源保障。另外,在全校范圍內定期邀請文化學者、專家組織開展傳統文化專題講座;充分利用學生晚自習時間、發揮學生讀書會等社團的積極作用進行名著導讀、心得交流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閱讀交流活動,陶冶情操提高大學生文化素質。
校園文化氛圍的營造對于培養獨立學院大學生文化素質、構筑人文精神、完善自身修養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獨立學院以優秀傳統文化為內容不斷豐富校園文化建設。首先,必須重視校園人文環境的改善,結合獨立學院自身辦學理念和辦學特色,凝練學校校訓、校歌和行為規范等。從設立校園文化廣場,肅立中外先賢雕像、先賢語錄碑等人文景點;從賦予校園綠植、道路名稱等濃厚的傳統文化氣息,營造良好的學術和文化氛圍改善育人環境。
獨立學院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提升與學校自身文化建設和發展都離不開校外的廣泛交流和文化實踐。創新人文交流方式,豐富文化交流的內容和形式,不斷提高文化交流水平。獨立學院積極鼓勵大學生充分開展以傳統文化為內涵、形式多樣的文化交流活動,在實踐交流中不斷探索汲取傳統文化新養分,從而拓寬文化視野提高認知。獨立學院立足區域文化主動加強與周邊文化機構的互動交流。比如,清明節前后組織學生拜謁祭奠先賢;定期組織學生進行文化名勝、先賢故里等參觀交流。通過文化實踐活動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不斷提高大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綿延幾千年,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一系列傳統節日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傳統節日習俗的重塑來進行文化基因的傳承。獨立學院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要足夠重視節日文化活動的開展,通過賦予傳統節日習俗與內容莊嚴的儀式感和敬畏感,在保護中國優秀傳統的同時,對同學進行思想啟迪與價值引導實現育人的思想。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獨立學院的人才培養過程中是全面推進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需要,對于擴充傳統文化知識、提高文化素質至關重要。經濟新常態下,社會發展對獨立學院人才培養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化素質作為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這就要求獨立學院人才培養引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不斷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完善獨立學院大學生人才培養機制,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重視人格修養,主張通過自身心性修養和道德踐履達到至善至美的人格境界。正如《大學》開篇提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北宋大儒張載也提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宏愿。以儒家思想為主要內容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對于獨立學院大學生道德自律、人格修養的完善都具有重要的啟迪作用。
修身為本,修身是實現完美人格的重要途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大學》)修身,其實就是修養身心,通過存心養性來實現自我完善。目前,獨立學院大學生存在思想意識混亂、心理浮躁不安等現象,急需以德修身、修身為本的思想引導,明確自己應承擔的道德責任,促進獨立學院大學生完善人格修養。
慎獨自律,提高自身修養。《中庸》言:“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慎獨既是修身的方法,也是修身的境界,要求持有堅定的道德信念和意志力,不為外在環境所左右。這就要求獨立學院大學生做到“不欺暗室”、“防微杜漸”努力將自己培養成為品格高尚、人格健全的人。
自強不息,磨練剛健有為的品格。尚志自強是中華民族性格的集中體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自強需要以堅定的信念和意志為前提,橫渠四句就飽含張載為學的目標和志向。“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論語.子罕》)說明磨練意志的重要性。獨立學院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難免“臨厲害,遇事變”所以需要樹立堅定的意志,自強不息才能完善自身的道德修養和學業事業的成功。
此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把“誠”看成是理想人格的重要因素,其知行合一、見賢思齊、反求諸己、遷善改過等思想智慧對于培養大學生品格,提高大學生文化素質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此處所講的“成人”教育并非成人教育形式,而是指將學生培養成為一個真正的人的教育,也就是培養學生具有健全的人格,有道德意識和價值追求,能夠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人。獨立學院人才培養應從“成人”、成才兩個方面入手,在培養大學生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的同時,注重學生身心健康和人格的健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源泉,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獨立學院教育理念相結合,對于獨立學院大學生人文知識、人文精神的培養提供了豐富的思想寶庫和依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注重人的道德修養,主張孝親敬長、崇尚君子人格,在紛繁復雜的社會交往中給出了符合人性理論和社會發展規律的處世原則等,作為豐富和完善獨立學院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內容,對于獨立學院“成人”教育理念的現實具有重要的指導和促進作用。
加強對獨立學院大學生的傳統文化教育,提升學生的文化素質,同時也是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創新。這就要求獨立學院本著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敬重的態度,深刻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價值內涵,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萃取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精華,要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出當代解讀,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發展相協調。總之,在獨立學院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以及文化素質教育方面不斷探索相互促進,相互完善共同推動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1]朱熹.四書章句集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0.
[2]李宗桂.試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J].學術研究,2013(11).
[3]王佳,王長坤,蘇文航.中國傳統人文思想的人文素質教育價值探析[J].學理論,2013(14).
[4]周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大學生人文素質培養[J].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學報(教育科學),2015(8).
[5]王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6(5).
西北大學現代學院)
本文系西安市2016年度社會科學規劃基金(專項)項目“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對獨立學院發展的價值研究——以西北大學現代學院為例”,項目編號:16XD05。
陳花艷(1983-),女,漢族,陜西渭南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先秦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