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紅
影響中專護理教學質量的因素及解決措施
孫麗紅
影響中專護理教學質量的因素有很多種,主要包括學生自身因素、護理臨床教學影響、基礎護理教學影響等。本文對影響中專護理教學質量的因素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以期為我國職業中專護理教學事業的發展提供參考依據。
中專護理 教學質量 影響因素 解決措施
本文分析影響中專護理教學質量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如: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并與臨床實踐相結合、重點培養學生專業素質、自我安全防護意識、改革教學評價體系、及時更新臨床帶教教師護理教育理念、完善臨床教學管理制度的對策等。
現階段我國部分中專護理教育院校仍然使用兩年制教學,一年制臨床實習的教學模式[1]。這種教學方式雖然利于管理且階段性教學目標明確,但是卻存在實習醫院與學校聯系不足的問題,導致實習醫院不了解學生實際臨床操作技能掌握情況,為教學計劃落實及實習崗位制訂帶來了一定難度;另外,一些實習大醫院實習科室多、分科細,再加上夜班、白班輪崗,使得帶教教師輪換頻繁,最終導致學生得不到完整、系統的學習。
由于中職護理院校學生均處于青春期,其心理及生理尚未發育成熟,使得學生人際溝通能力、社會經驗較為缺乏,導致學生實際面對臨床中各種復雜情況時會產生較大的壓力,再加上沒有實踐經驗、護理操作技術不熟練等問題,使得學生信心受到打擊[2]。一般情況下,學生在臨床護理整個實習過程中的表現為:實習前期自卑、緊張,實習期間亢奮、激動,實習后期對就業產生期待,而這些心理活動都會為臨床教學帶來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由于臨床護理工作責任重大、技術要求高、辛苦、瑣碎,如果不對學生進行及時、正確的引導,就會導致學生出現專業思想不穩定等情況,最終影響臨床實習質量。
隨著護理學不斷發展,雖然中專院校已對護理教材內容進行及時更新,但是仍然落后于臨床的發展,例如:一次性醫療護理材料、留置套管針的使用等,使得護理教學內容與臨床護理嚴重脫節。
中專院校在護理專業基礎教學中過多中注重學生操作技能的培養,缺乏對學生溝通技巧與專業素質的教育及培養,導致有些學生步入到實際臨床護理工作中出現采取不恰定的方法與患者溝通或者對患者稱呼不當等問題。
完善三級教學管理體系,由科護士長負責教學管理體系,由總護士長主管教學體系,由護理部主任或醫院護理院長對教學管理體系進行宏觀調控。根據現代護理臨床教學的要求對帶教教師進行選拔;另外,應該將整體觀念應用在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強化校企合作,增加學生實踐經驗。
由于護理學科具備不斷發展、不斷更新的特點,使得護理教學觀念也在不斷發展及更新,因此,中專護理專業院校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該及時改變傳統只注重護理技能培訓的教學模式,重點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與專業素質。
護理教師應該認識到自身心理人格特征、敬業奉獻精神、專業知識技能、教育理念等品質會影響學生未來發展,基于此,教師應該與時俱進,不斷接受新理論與教育思想,提高自身修養,促進護理教學考核標準及教學評價模式的改革。
提升中專護理教學質量的方法之一就是改革教學評價體系,使得護理教學評價不僅包括學生操作技能掌握情況的評價,還包括評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態度方法、倫理道德等評價。根據實際教學目標制定護理教學評價內容,大致分為以下幾點:團隊合作能力、與患者溝通是否恰當、是否具備創造性思維、學習中是否積極思考、實踐中是否尊重、愛護、關心患者、是否掌握各項護理操作技能等。另外,在保證基礎知識考核前提下,以就業為導向,重點關注學生創造能力及學習能力的測評;教師根據學生實際表現應作出公正、及時的評價。
由于目前醫患關系較為復雜,醫鬧事件頻繁發生,再加上我物理、化學、生物危害等,使得護生職業性防護、保證護生職業安全及維護護生合法權益已經成為護理教育事業重點關注的問題。基于此,中專護理教育院校在教師過程中應該將自我防護意識貫穿到整個護理教學中去。另外,教師還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案例教學法,將實際發生的護理糾紛事件在教學中分析,使得學生認識到護理行為規范及素質的重要性,提高學生自我防范意識。
由于中專護理教育是為臨床培養護士,因此,中專護理專業教師應該及時更新教學知識,使得教師具備的理論知識及專業技術與臨床需求相結合;教師需要定期參與臨床實踐活動,豐富自身臨床實踐經驗,并將所掌握的理論新知識與實踐經驗傳授給學生,從而提升學生核心競爭能力。
綜上所述,中專護理專業院校應該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并與臨床實踐相結合、重點培養學生專業素質、培養學生安全防護意識,改革教學評價體系等,從而有效提高護理專業教學質量。
[1]吳明海.邊遠地區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薄弱問題的歸因分析與對策建議[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1).
[2]羅蕓.臨床護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針對性的解決措施[J].讀寫算(教研版),2015(18):12.
東營市墾利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