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輝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現代舞蹈不斷出現在公共視野之中,身為舞蹈方面從業者應該學會如何理性地去分析現代舞蹈的藝術價值。以下便提出四種分析現代舞藝術價值的角度:開放、即興、賞析、真實。
關鍵詞:現代舞;藝術;心態
中圖分類號:J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30-0014-01
現代舞,源自美國和德國,它不是舞蹈作品的現代主題的反映,在第十九世紀第二十世紀早期由美國舞蹈家鄧肯首創,流行于歐洲的舞蹈藝術到底是從第二十世紀初開發了一個不同的歐洲芭蕾舞蹈學校,舞等傳統舞蹈。但是,你真的想了解現代舞嗎?還需要從多種角度對其進行藝術分析,以下便提出幾點欣賞現代舞藝術的方法。
一、保持開放的觀點
開放的心態是不是因為現代舞的異國情調和拒絕它。芭蕾舞蹈,民間舞蹈獨特的民族風味與現代舞奇怪的觀點,在作者看來,音樂無國界,藝術無國界,舞蹈應該在基本觀點,沒有區別的欣賞,兼容并納以視覺欣賞每一種舞蹈的角度,對舞蹈欣賞藝術的重視不能先入為主,與舊觀念來衡量和比較,但灑脫的態度。
特別是在欣賞現代舞的時候,要保持開放的心態,這與現代舞的背景特征是一致的。現代舞起源于西方舞蹈,它是一種在通過對自身的不斷反復批判而產生的一種舞蹈形式,所以想要欣賞現代舞就是需要用一種先鋒的、創新的眼光去理解他的藝術形式,才能理解他的魅力所在
二、保持即興的態度
即興的心態,意為從觀賞的角度切入欣賞他的藝術價值,融入舞蹈之中,我不是我,我的情感跟隨舞者發生改變。我認為這種態度是看即興舞蹈技術實現階段,外部特征真正理解舞蹈和現代舞蹈本身是通過身體來表達的個性特點,突破自我實現的束縛,這種心態可以幫助觀眾即興與肢體運動表現為現代舞和古典意境,中國舞蹈在"形、神、靳、"法;融合,芭蕾強調"光垂直拉伸準穩態"不同,現代舞是"強度"矛盾,動作之間的整合,它的作用是不跳舞,但是否與情感思想的充分表達,不斷追求的探索離子與創新,行動貼近生活,不缺少生活在陰影中的人。所以我認為觀眾應該保持即興的姿態去欣賞現代舞,這樣,在欣賞現代舞的同時,身心也得到極大的享受。
三、賞析現代舞創作的背景和動機
現代舞的產生正是為了擺脫芭蕾程式化和僵硬的出現,其真實性、獨特的人性,使得現實生活中生命個體的情感將展現在舞臺上,現代舞的創作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反映人們的真實生活狀態的特殊時期。 如“兩克原始”的頌歌“原始”之謎,是以美國印第安文化為發展的古希臘神話文化為創作背景,使觀者在欣賞現代舞蹈作品時把握創作背景和動作。中國舞蹈先驅吳曉邦先生由德國表現主義舞蹈的風格,在同一時間,在日本學習新的舞蹈,具有獨特的藝術情操,為民族精神和行動的傳統,中國舞蹈時尚,“生命舞蹈”哭,還用現代舞的創作手段。他革命熱情的表現。一系列的作品,如游擊隊歌,是上述思想的時代特征密切相關。因此,要欣賞現代舞的美,就必須掌握具體作品創作的背景和動機。
四、通過真實性的觀點感悟
對我們來說,我們固有的思維方式是表演者表情的笑容充滿燦爛,而音樂的節奏則是秩序、簡單和可重復,而構圖和動作設計對稱;在內容上,它是歡樂、清晰的情節、單一的故事和贊美的構思。現代舞以個人的真情實感為基礎,不斷追求創新,大膽探索,在審美標準上,每一位導演和公司都會有自己的風格,以不同的方式來表達美,在不同的情境下。至于仇恨的人物之間的表演,舞者們追逐,和物理纏結之間的碰撞,顯示了人們的現實生活中,沖突的收縮和舒張,跌倒在地上,在表達情感的緊張和放松。舞蹈運動是一種自發的行為,是一種表達內心的渴望和精神健康。這是因為不同的習慣;因為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生存狀態;性格、情緒和對生活的態度不同;的目的不再是單一的贊美,更多的是批判現實、反映現實生活中的人的生活狀態,思想豐富,是發人深省的節奏;不要和特定的音樂節拍,只是比較和與音樂的整體結構和音樂的合作,在合作中,舞蹈與音樂保持一種平行和非交叉關系。因此,從現代舞蹈藝術欣賞的角度,我們應該對美有一個廣義的了解,通過外在的肢體表現出來,對比強烈的程度,表現出現實的美,現實的美,甚至是批評的美。應該指出的是,現代舞的美是觀念通過符號之間的區別和舞者的身體形態和運動,更是美國的內在精神的欣賞,應該通過現代舞蹈的外部特征不同于其他種類的舞蹈,了解其內在的精神美。應該讓觀眾了解現代舞的人的身體和情感,如何順應時代創造更大的自我意識,如何創建一個新的世界和與之相匹配的文化,如何撕掉虛偽,所有的悲傷和痛苦,以及如何開展自由意志這樣一個積極的美的藝術,發展之美。
五、結語
總而言之,我們應該保持開放的心態,在現代舞的主觀審美接受現代舞即興創作,在創作的背景和動機的前提下,掌握具體工作的同時,通過一個現代舞作品辯證嚴謹的發展,實現現代符號觀察舞蹈的美行動階段。當然,對于現代舞蹈的欣賞是一個不斷豐富和發展的過程,要讓觀者多看、多思考、多思考、多欣賞其精神美,并在每一個具體動作表演中舞蹈。
參考文獻:
[1]趙鐵春.中國民間舞:一條企盼修補的“萬里長城”[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1997(01).
[2]明文軍.“學院派民間舞”存在的學術與社會價值[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199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