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生升
摘 要: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國正遭遇著一場文化的侵略。圣誕節、情人節無聲無息走入我們生活當中,而中國傳統節日春節與七夕,人們大多感嘆沒有往日的熱鬧。如此同時,“韓流”風也深得中國年輕人的追捧。面對現實挑戰,年國家出臺《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弘揚我國優秀民族文化,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本文在探討非物質文化遺產背景下分析其定義,并提出幾點保護原則。
關鍵詞:全球化;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30-0265-01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述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背景
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實是個舶來品其出處源于國外誕生歷史也不長。上世紀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了保護文化遺產的行動并在后年后啟動全球文化遺產申報工作。在第一批目錄中我國昆曲不負眾望榮耀入選。第二批目錄中我國古琴也有幸加入。此后該組織通過公約形式督促各國保護非文化遺產。對此我國也進行著積極的努力,比如成立保護小組役立文化遺產日。建立我國自己的保護目錄并做好保護宣傳工作制定法律等措施。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概念
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概念定義是非常困難的事情,仁者見仁海個人有不同的看法。我國《非物質遺產保護法》中對遺產定義是從歷史進程考慮,是一種文化表現形式及其關聯的場所、實物。如羅盤、造酒技藝、石牌坊等其實無論定義差異如何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是人民智慧的結晶是國家的記憶是我國精神面貌的體現極大地豐富了世界文化內容,同時通過文化的沿承文化有了存在的現實依據。其內容主要包括傳統禮儀、美術、口頭文學、歷法等同時文物也包含在內。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之必要
首先經濟全球化背景下非物質文化遺產不是一國之事而是全人類共同財富。各國做好遺產保護工作對人類負責的態度,才能形成富有生機、內容多樣的人類文化。其次與美國“侵略文化”不同我國一直堅持和而不同文化寬容態度文化多源性與多元性使得我國非物質文化博大精深。我國歷來重視孝道,并且近來有強化宣傳的力度加公益廣告熱播“媽媽洗腳”與“父親為兒子留餃子”。我國文化宣揚愛與包容捉進人際關系和諧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歷史的沿承也是現實的需要。
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性原則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現實聯系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產生有其固有的文化歷史背景,如果現實與其背離,效果不得而知。如對民間口頭說唱藝術的保護,國家文化部門視為珍物。其實,民間說唱藝術取材民間故事果束之高閣,以明星氣質包裝可能會事與愿違。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民族情感的聯系,單靠“打造,'過于急功近利,文藝表演民族靈魂神韻不再,保護初衷失去文化意義。
(二)非物質遺產保護堅持發展性原則
任何事物都有產生、發展過程。遵循著自身存在價值規律。文化遺產同樣是在歷史長河,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不斷以新的形式出現在人們眼前。我們不應被“遺產”即為過去時誤導單純尊重其歷史延續本身固有存在方式忽略從發展的角度加以弘揚從創新角度加以改變。有形物質遺產從其產生之初就有著不該復制變動性存在方式為一種固定的永恒性是歷史記憶物質形態的體現。非物質遺產具有多樣性、現實存在性、多變性我們要從“創新,'與“發展”的二維角度認真對待。保護不是一勞永逸非物質遺產是人們生活的延續加果將其固話在某一歷史點上打消了人們創新積極性發展被扼殺。非物質文化遺產應該以時代氣息出現,以現代形式加以補充完善赴其充滿朝氣活力尊重其發展規律豐富文化多樣性。
(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法制保護原則。秩序的維護離不開法
同樣遺產的保護也應以立法的形式加以強制化。做好調查研究、項目名錄建設、規范各部門責任、加強遺產重要性宣講方面做好法律建設。我國年出臺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是我國遺產保護強有力的支撐提供法律指導突出了其重要性。四非物質文化保護注重大局從整體上把握。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并不是單方面民族性的特定保護,應該從整體出發,多層面、全方位的保護保證世界文化多樣性。中國自古文化集聚內容豐富。集中力量狠抓個別文化是對其他文化的不公平池是忽略多樣性的表現。總而言之文化的保護不應有所偏好、側重只要是人類的遺產都應不不遺余力的關注做好全國文化保護宣傳。
四、結語
在全球化歷史背景下,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隨著政府重視肚會關注與人民的保護在法律強制措施下保護有力推進。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一定能夠取得不錯的成就。
參考文獻:
[1]周磊.民俗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路徑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7(12).
[2]羅微,高舒.2016年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研究報告[J].藝術評論, 2017(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