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犇 王旭東
(陜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陜西 西安 710119)
近20多年來,關于研究生培養機制的改革一直在不斷地進行中。現有的研究生培養教育體系尚有待于改善,研究生的學習任務是自主學習更多知識,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也要有自己的見解。培養研究生的一部分任務是提升其科研能力,使其在學習研究的道路上發揮自己的專業技術水平,還有一部分任務是技能學習,體育專業不同于別的學科知識,體育更側重于對技能的掌握,對技術水平的發揮和講授,要讓更多非體育專業的人參與進來,形成良好的教學環境[1],在學習和指導體育技能中逐漸掌握技術要領。體育教育訓練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在面對就業的時候,要根據自己的愛好和方向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所以在研究生培養體系中要不斷完善學生就業與學習相結合的層次,避免過多的浪費時間和浪費資源[2]。
中小學體育教師是學生開展體育教學工作的指揮者,在體育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學校體育教學工作中,要求教師應該具備相應的體育基本理論知識,對學生進行講解,在學習技能的基礎上,教師應講解一些基本技術動作要領;對上課中出現的安全問題[2],要及時禁止[3]。在課堂教學中應進一步完善課程,及時解答學生不懂的問題,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動作。學校體育教師的任務是艱巨的,中小學體育教師的數量相對于文化課教師少很多,在課間操和課外活動中,體育教師要精心組織安排,維持紀律和隊形[4],避免學生發生意外事故。因此,體育教育訓練學專業的學生要更多地樹立責任意識,在今后的工作中才能盡職盡責,完成和完善自己的教學任務;課余時間還要學習更多的體育教學技能,為學生在體育課堂上講解示范,針對學生學習不同的運動項目,把理論和實際中情況相結合,做一名合格的體育教師。
作為一名教練員,要熟練掌握運動項目的基本技術動作和戰術思想意識,動作的理解程度和學習的自身體會對學習者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作為一名體育教育訓練學碩士的研究生,在理論素養方面應比一般教練員要懂得多,知識的理解層次要優于一般教練員。但是,剛剛畢業參加工作的研究生在基層的訓練指導教學工作中針對基層運動員的訓練指導教學工作可能還不能完全勝任,需要在隊里感受訓練的過程,體會運動員每個動作的學習程度,才能更好地開展學校教學訓練工作[5],比如說:田徑項目中的短距離跑步,教練會根據跑步運動的過程,從啟動跑、加速、途中跑、壓線等四個方面來對運動員進行講述,針對每個技術動作的要領如何正確地訓練,每個教練員都要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以及實際操作訓練的方法、技巧等。作為一名裁判員,要求掌握運動項目的競賽規則和裁判手勢,在裁判過程中公正嚴明地執裁。裁判員的重要作用是在臨場的發揮,在現場執裁的過程中針對不同的情況進行裁判,保持良好的運動氛圍,避免發生沖突,裁判員是保證運動項目有秩序開展下去的前提[7]。體育教育訓練學專業的研究生對裁判的理論知識應該非常熟悉,但是對臨場發揮的裁判工作有必要去加強學習要多與一線的裁判員溝通交流,學習經驗,把課本中的裁判知識更好地運用到實際情況中,對比賽發生特殊情況的處理辦法,要及時向經驗豐富的裁判員學習,從實際中學習更多的操作技能。
體育教育訓練學研究生培養方式的改革關系著學生未來的發展道路。從創新的角度上看,現有的研究生培養方式模式單一。我們應當按照教學計劃和大綱的實施有針對性地去學習和計劃任務,根據學生不同的需求和計劃有規劃性地提出可行性方案,鼓勵學生創新,加強學生對學習任務的理解,讓更多的學生群體自主地參與進來,不只是單純地從教學內容的計劃中獲得知識,還要有突破性的思維,創新屬于自己的課程,加大對時間的投入,在行動上積極,在思想上保持創新,時刻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使得體育教育訓練學專業的研究生有更多的學習任務和想法,并努力去實施自己的想法,結合更多的創新點形成更好的研究生團隊學習氛圍。
不管從哪個角度改革研究生培養方式,最終的目的是讓研究生找一個更好的工作,從其自身的角度出發,更好地加強自我培養和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豐富自己的內在修養。作為體育教育訓練學專業的研究生應當知道更好地分配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合理安排學習任務,通過不同途徑去完善自己的學業,實現自我價值。面對多樣化的就業方向,畢業生需要對自己有一個良好的規劃,在研究生期間的學習更加細致化,對自己要有明確的了解,就業方向不一樣,所學習的內容、知識點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都不一樣。應加大研究生對不同內容的學習,針對就業方向的不同去合理安排學習計劃,有目的地規劃自己的學業和就業任務。
從培養方式的角度上看,體育教育訓練學專業的研究生就業方向的選擇和在讀研期間的學習情況能夠相同,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未來發展能起到關鍵的作用。學生發展的前提是更好地學習和接受新事物,在未來改革的道路中,應充分結合學生就業的方向和學校學習的情況加大對學生自我發展的時間投入,建設新型的創新性人才培養方式,讓更多的人才接受先進的培養教育方式,改變自己的學習狀態,打造一支適應新環境的新型創新型人才。
[1]萬明. 我國研究生教育體制改革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3.
[2]洪煜,鐘秉林,趙應生,張筱茜. 我國研究生教育制度的歷史沿革、現存問題與改革方向[J]. 中國高教研究 ,2012,07:41-46.
[3]劉曄. 高校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機制改革研究[J]. 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01:163-166.
[4]武毅英. 對我國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現狀的思考[J]. 教育研究 ,2008,09:65-70.
[5]王鐵臣. 創新人才培養與研究生教育體制改革[D].吉林大學,2004.
[6]姚莉,劉偉. 研究生課程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 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0,04:36-39.
[7]馮美玲. 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研究[D].西南大學,2011.
[8]李嬌. 我國當前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的問題與挑戰[D].復旦大學,2009.
[9]陳鐘頎. 推進研究生教育改革提升研究生教育國際化水平[J].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