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萍+席敦芹+杜守良
摘 要: 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對學生就業創業和長遠發展至關重要。針對當前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育存在的問題,高職院校應進一步明晰抓好學生職業素養培育的意義,注重引導學生自我教育,增加職業素養教育含量,抓好先進企業文化進校園活動,切實用好工學交替手段。
關鍵詞: 高職院校 職業素養 學生教育
高職畢業生動手實踐能力強,在人才市場曾一度顯示出就業優勢。但是當前人才市場和企業預期需求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就業壓力日益凸顯。如何積極適應市場需求、提高高職學生的職業素養是擺在高職教育者面前的嚴峻課題。全國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工作會議提出:“高職院校要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目標,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強化職業技能訓練,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由此可見,高職教育要以提高素質為目標,不僅要加強專業技術的培養,更要加強學生職業素養的培育,從根本上增強學生的綜合競爭能力。
1.高職學生職業素養構成及價值分析
1.1職業素養構成要件。
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育是就業導向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問題。就業導向下開展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育,要以市場導向和企業需求為基礎,以創新創業為引領,以校企合作為載體,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在搞好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教育的同時,著力強化學生的職業專業認同教育、分析研究能力教育、市場預測研判能力教育、創新創業精神教育及社會交往交際和學生發展教育等,努力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和綜合素質。以園藝技術專業為例,高職園藝技術專業學生素養一般由基本素養、專業素養和職業素養三部分構成。基本素養主要是一定的文化基礎知識和人文社會科學知識、良好的文字語言表達能力、基本的判斷和辨別能力、計算機基礎操作能力、一定的外語能力;專業素養主要是園藝植物生產技術服務能力、園藝設施的設計與建造能力、園藝植物病蟲害識別與防治能力、園藝產品質量檢測能力、園藝產品貯藏與加工能力;職業素養的構成一般為以下七個方面:熱愛農業、關注“三農”、樂于服務和奉獻的園藝職業理想;勤于動腦、善于分析、具有較好園藝技術研究能力的專業內涵;愛崗敬業、團隊合作、遵章守紀的良好職業道德;善于把握園藝產品市場規律、捕捉市場需求動向的前沿思維;從事園藝植物無公害生產、注重食品安全和環境保護的職業責任;吃苦耐勞、開拓進取的創業創新精神;鮮明的專業認同、強烈的適口就業和創業意向。
1.2主要特征。
高職學生職業素養是就業創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職業素養的培育應充分體現職業教育的特點,明確特征,準確定位,才能行之有效。
1.2.1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職業”特色。職業教育的“職業”特點是其區別于其他普通高等教育的最大特點,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培育要突出“職業”的特點。如高職園藝技術專業學生在培養實踐過程中,應以園藝技術專業特點、園藝行業發展趨勢、園藝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傳授為基礎,重點培養與園藝“職業”相關的學習思考能力、實踐動手能力、環境適應能力等,以滿足園藝市場“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所應具備的職業能力需求,這是高職園藝專業學生職業素養培育最基本的內容。
1.2.2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企業”特色。市場對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要求越來越高,高職院校應及時了解掌握市場需求,形成完整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案,通過教學改革、校企合作、工學交替等模式,加強培養高職學生的市場理念、質量觀念、效益觀念、團隊合作、責任意識等職業素養,這是企業對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新要求,也是高職學生增強就業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1.2.3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創新”特色。創新是當前我國發展的第一大理念,也是一個人、一個企業最大的核心競爭力。高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應作為新形勢下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育的重點。通過對學生進行專門的創業教育,培養學生的就業創業意識與能力,發掘學生的創新潛能,引導學生開展創業實踐,幫助學生獲取更多的創業經驗。
1.3價值意義。
“以就業為導向”發展職業教育是市場經濟的客觀需求,高職學生職業素養是經濟發展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不僅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更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認知、職業道德、職業責任、職業意識。如就業導向下加強高職園藝技術專業學生職業素養培育的意義主要表現在:①能夠為園藝生產、建設、管理、服務提供綜合性高素質人才;②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和學生全面發展、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意義;③有利于我國現代農業提質增效;④對從源頭、從根本上解決食品安全和土壤污染問題是重要的貢獻和保障;⑤積極適應市場需求,加強職業素養培育,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內在價值,也對未來職業教育的轉型及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育的缺陷及影響因素
近年來,社會對高職人才培養質量的關注,不僅局限于職業技能,而且越來越多地體現在對學生職業素養的關注上。從對省內外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育及學生發展狀況研究顯示,部分高職學生的職業素養缺失現象明顯。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學生對職業素養的認知模糊。雖然多數學生認同職業素養在個人就業創業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但是如何在高職教育階段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學生往往重視不夠,無從下手,從思想上把職業素養的培養教育放到專業知識學習之后;二是有的學生意識不到自身職業素養的缺失。自我定位不準,職業定位不明晰,只強調實踐技能,而忽略敬業精神、職業責任、團隊精神等職業素養,造成自身越來越浮躁;三是學生職業素養的自我養成意識不強。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能夠謀劃出學生的職業發展方向和目標,但部分學生往往將職業生涯規劃的制定簡單化、理想化,沒有認真思考,沒有適應社會的發展和變化,使職業素養的養成和積淀流于形式。
造成部分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缺失的原因主要是學生職業素養培育的內容缺乏針對性和系統性,沒有將學生職業素養教育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這是當前職業教學改革發展的重要內容。endprint
2.1重顯性素質培訓,輕隱性素養培育。
隨著部分高職院校招生、學生就業所面臨的壓力,有的高職院校只重視與學校當前生存和發展更密切的招生人數、辦學規模、精品課程、新學專業、操作技能等“顯性素質”的培養,而對體現學生綜合素質“隱性素養”的職業素養培育重視不夠、設計不周、投入不足。在學生職業素養的培育中,某些學校缺乏行之有效的機制體制,往往采取“灌輸式”、“模塊式”、“說教式”的教育模式,忽視當前高職學生的時代特征和思想特點,導致學生職業素養培育沒有納入人才培養方案中貫穿于育人全過程。
2.2重傳統專業課程教學,輕貼緊市場需求。
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往往理論性強,缺乏社會調查,特別是市場對學生職業素養的需求,因而出現課程設置不合理、重理論輕實踐、重專業講解輕市場研究、重技能輕人文等問題,忽視市場需求才是就業指導最重要的內容,是學生職業規劃的基礎。有的高職院校在就業教育中不能及時有效地了解市場需求變化、創新創業的社會需要、企業的文化和精神,對學生職業素養認知提升起不到實質性作用。
2.3重外部引導促動,輕學生自我提高。
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的培育僅僅依靠學校的理論灌輸和外部推動是遠遠不夠的,某些院校為了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雖然設置了專門機構,舉辦了一些文體活動、素質拓展活動,但往往因為活動的參與面窄、質量不高、活動針對性不強,滿足不了學生在職業素養提升方面的需求。當前,高職院校部分學生存在價值觀淡薄,自卑心理比較嚴重的現象,沒有清晰的職業生涯規劃,盲目追求大企業、高工資、舒適崗位,短視主義嚴重,沒有正確的價值觀和就業觀。為改變這一現象,最主要的是幫助引導學生搞好自我教育、自我認知、自我提高。把理論灌輸與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典型導向、考核評先導向結合起來,針對高職學生的心理成長特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就業觀,找準自身定位,明晰職業生涯規劃,使學生甘愿學習提高,從而調動學生提高職業素養的自覺性。
2.4重一般強調部署,輕評價標準體系建設。
我國某些高職院校是從中專、干校等整合轉型而成的,長期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知識灌輸式的教育方法沒有徹底根除,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對社會需求、企業需求和學生成長發展的實際需求——職業素養的培育用力不夠,僅限于工作上的強調和部署,缺乏有效規范和標準引導。如就業指導課程由于內容與市場需求聯系不夠緊密,使專業和職業沒有很好的融合,導致這種就業教育過于籠統、簡單和空泛。目前國內職業教育沒有形成統一的學生職業素養評價標準體系,而是要靠各高職院校的自我摸索,因此呈現出評價標準的隨意性、多樣性,這影響了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培育和提升。
3.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育路徑
高等職業教育應以德育為先,以能力為重,以市場為導向,以職業素養為本,最終讓高職學生走向社會,轉變為“職業人”。所以,高職學生的職業素養培育要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高職院校作為學生職業素養培育的搖籃,應注重圍繞學生職業素養養成全過程,制訂出科學合理的人才綜合培養方案,探索有效的學生職業素養培育途徑,在實踐中不斷檢驗其可行性,從而形成有效的學生職業素養培育機制。
3.1充分激發學生內生動力。
要加強學生對提高職業素養重要性的認識,增強高職學生的自覺性和緊迫性。制定和踐行職業生涯規劃是學生認識自我、分析自我、提升自我的過程,學生根據個性設計職業生涯規劃,明確職業發展目標,為自己選擇一條真正適合的發展道路,實現職業理想和目標。高職院校要以入學教育為起點制訂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方案,指導學生以本專業為基礎的職業生涯規劃,幫助學生了解社會對人才職業素養的要求,掌握就業創業和個人發展能力。通過學習讓每個學生明確我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我應該盡量多地學些什么?我將來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現在應該怎么做?著重解決學生認識自己的個性特征,包括自己的性格、能力、個性傾向,包括興趣、動機、需要、價值觀等。據此確定自己的個性是否與理想的職業相符,結合市場需要、社會資源等確定自己的發展方向和行業選擇范圍,明確職業發展目標,為就業創業奠定基礎。
3.2不斷增加職業素養成分含量。
高職院校作為學生職業素養培育的搖籃,應立足專業特色,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圍繞學生職業素養養成的全過程,制定科學的職業素養培養模式。如對高職園藝技術專業來說,應針對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和園藝行業需求,通過對園藝相關企業崗位需求、園藝行業未來發展方向進行調研,根據行業企業對園藝技術專業學生專業知識、能力素質方面的要求和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制定以就業為導向的課程體系和綜合職業素養培育模式,進一步梳理完善課程框架,不斷加大職業素養在園藝技術專業學生培養過程中的比重,把行業職業標準融入課程內容,強化職業素養培育,突出園藝專業的職業性、針對性和技術性,在保證專業課程穩定的基礎上,根據企業需要靈活調整職業素養培育形式,既保證專業建設的規范性和穩定性,又增強學生職業素養培育的靈活性和針對性。
3.3加強先進企業文化熏染。
文化對人的影響既來自于特定的文化環境,又源于人們參與的各種文化活動。將企業文化引入校園,與校園文化融為一體,形成具有企業文化特色的校園文化,為學生職業素養的培育提供濃厚的文化氛圍。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相融合,使企業的用人標準和企業文化課程有機融合到教學課程當中,讓企業人員參與授課,將企業文化引入課堂,引導企業按照自己的人才需求標準選拔人才,定向培養。可探索實施讓企業在學校投入資金和設備,模擬職業教育環境,學生置身于這種環境中,能夠近距離感受職場環境,深刻體會企業文化和精神,嚴格遵守企業規范,知識技能與實際操作融為一體,激發創新和競爭意識,使企業需要的敬業、責任、合作、奉獻、服從等職業素養在這種環境中自覺養成。
3.4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工學交替模式。
高職園藝院校和專業要充分發揮教學第一課堂、活動第二課堂、社會第三課堂的作用,積極為學生創造課內外鍛煉的機會,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將深層次校企合作作為加強職業素養訓練的重要途徑,讓學生邊做邊學,學做一體,提前感受企業氛圍,提高學生對園藝產業和園藝技術的認同感。科學設計學生課外活動和素質拓展的系列活動,有意識、有針對性地采取提高學生職業素養的教育方式,積極構建職業素養內容豐富、主題鮮明、形式新穎、參與性強的學校——企業教育培育聯動機制,實現“職場化”教育教學的充分融合,為企業需求“量身打造”人才,實現學生從學校到企業的“無縫對接”,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平蕓.大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J].現代商貿工業,2007,19(1).
[2]羅忠實.高職學生職業素養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探索,2012(7).
[3]陸剛蘭.論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養成[J].中國成人教育,2008(12).
[4]校企合作的三個追問——高職發展的否定之否定[N].中國教育報,2010-04-21.
[5]張武.基于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方法與途徑[J].高等農業教育,2014(6).
基金項目:2015年度濰坊職業學院教學改革研究項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