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和軍
【摘要】目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小學生的寫作水平仍然是教學中的難點,很多小學生不愛寫作文,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老師沒有重視閱讀訓練對寫作能力的影響。本文主要對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方法進行分析。從讀學寫的角度分析了提高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措施。希望能對語文教學有所啟發。
【關鍵詞】小學生 寫作能力 培養 提高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3-0097-01
一、飽滿學生精神
從根本上說,小學生面對作文產生無話可說、忙于應付的狀況的主要原因是教學中“人文精神”的缺失。“人文精神”以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為終極目的,[1]包含人類的種種生命體驗,是喜怒哀樂的大雜燴。在人文精神缺位的情況下,小學生對生活的認識,只是表象和機械的周而復始。小學生沒有體驗,寫作便變成對繁雜現象的瑣屑記錄,學生無話可說也就不難理解。
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本著“人文精神”,認識到生活是寫作的源泉,而觀察生活則是寫好文章的第一步,是一個鋪墊。更應該認識到只有激發學生對生活產生自己特有的、獨享的、他人所沒有的感受,才能使得寫作成為充滿激情和個人感受,記述自己的體驗和歷程的活動。真正的寫作之源是學生獨特的內心體驗。
二、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培養想象力
寫作是學生思維的反應。在對學生進行閱讀訓練的同時,老師應該適當增加學生的表達所思所想的機會,這能拓寬閱讀思維、提升想象力。而且老師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進行提問,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小學生將所思所想表達出來也是提高寫作水平的重要方面。因此,需要老師在提問技巧上多花心思,使閱讀與提問能夠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比如,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一篇課文是《釣魚的啟示》,其中景物描寫非常精彩,我會在教這篇課文時,向學生提問:“如果老師再讓同學們增加一種景物描寫,同學們會寫什么呢?”學生紛紛舉手回答:“老師,我會寫小船的旁邊趴著一只小貓!”“老師,我會寫岸邊有青青的柳樹!”還有學生則會回答:“老師,我會寫有人在遠遠的地方劃著小船。”學生沉浸到對情景的想像之中,這時我會繼續對學生說:“同學們回答得都很好,若想寫出生動的景物描寫,就需要同學們看到景色的時候多注意觀察哦,同學們記住了沒有?”學生則會齊聲回答“記住了!”這樣通過閱讀對學生進行思維拓展性提問,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使學生養成注意觀察與聯想的良好習慣,對小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很有幫助。
三、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積累寫作素材
在閱讀中汲取寫作經驗是提高寫作水平的捷徑之一,老師應該提升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閱讀素材的搜集能力。寫作素材是學生順利進行作文訓練的基礎,需要學生在平時的閱讀中廣泛積累經驗,對閱讀中遇到的精彩段落、優美語句、故事案例等進行反復研討與吸收,并且運用到自身的寫作訓練中。寫作素材能夠為小學生的作文訓練提供源源不斷的滋養,使小學生漸漸領會閱讀的快樂,掌握寫作的基本技巧。
我們以《慈母情懷》這篇課文為例,當講到母親對孩子的疼愛時,我會向學生提問:“請同學們想一想,現實生活中你們的媽媽都是做什么工作呢?”學生則舉手回答我的問題:“老師,我的媽媽是工人。”“我的媽媽賣水果。”等等,等學生回答完畢之后,我會繼續提問:“同學們想自己的媽媽最累的時候是什么樣子?”學生則會紛紛舉手回答:“我的媽媽每天做家務要忙到很晚。”
“我的媽媽每天都要起得很早去工作。”然后,我會趁熱打鐵,讓學生們回憶一下媽媽做過的讓學生感動的事,同學們開始融入到對生活情景的思索中,并能在其他同學的開始回答中得到啟示,從而發現跟母親有關的寫作內容其實有很多。通過在閱讀中對學生進行提示與引導的教學方法,學生會慢慢領悟在范本中提取寫作素材的能力。
四、提供展示的平臺
教師要為學生搭建表達的個人平臺,滿足學生寫作的表達需要,滿足小學生的自我認同心理需要,讓學生認識到寫作不僅僅只是一個科目的作業。筆者認為要滿足學生寫作的表達欲望和自我認同感,教師有必要為學生搭建交流、表達、實現認同的平臺。課堂是教師的主要舞臺。
五、結束語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需要老師充分運用教學資源,使學生不斷提高閱讀技巧,掌握在閱讀中不斷汲取有益經驗的方法,提高自身的作文水平。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通過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培養想象力、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積累寫作素材、引導學生學習文章的結構順序等方法,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提高寫作水平。老師也要注意在工作中不斷總結“以讀促寫”的經驗,使小學語文讀閱教學更有利于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申承燕.寫作教學中人文精神的培養[J].文學教育,2009.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