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會計專業技術人才是我國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肩負著人才的培養和輸送的重要使命,而當下,高職院校會計畢業生的職業勝任性與經濟社會需求尚有不小的差距,最為尖銳的就是理論與實踐脫節,而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就是針對這一瓶頸的有效破解。本文以現代學徒制為研究對象,就會計專業現代學徒制實施困境及對策進行研究探討,以期通過該模式提高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效率和質量。
【關鍵詞】高職院校 會計專業 現代學徒制
【基金項目】本文系安徽省教育廳2015年高等學校省級質量工程省級教學研究重點項目“創新創業背景下高職會計專業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為2015jyxm568)和安徽省教育廳2016年高等學校省級質量工程省級特色專業項目“財務管理專業”(項目編號為2016tszy017)。
【中圖分類號】G712;F23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3-0231-02
根據會計人才市場調查數據顯示,每年企事業都很難從高校錄用到與其滿意的員工,同時每年高職院校大量畢業生也很難找到對口的工作,究其原因是理論教學及場所與實際工作及情境相分離的人才培養模式,造成的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知識與能力相割裂。建立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能有效解決上述割裂問題,該模式也是國際職業教育未來發展趨勢。
一、現代學徒制內涵
現代學徒制是將傳統學徒制與現代職業教育相融合,以學徒(在校學生)職業技能和綜合素養培養為重點目標,以校企深度合作為基礎,以課程為紐帶,以項目任務為驅動,以教師、師傅的言傳身教為途徑,真正做到既學到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又學到精湛的技術技能,真正突破學生就業難和行業企業招工難的兩大問題,是學校培養標準和社會用人標準深度融合的一種現代化的人才培養模式,是國際職業教育未來發展趨勢。
二、會計專業發展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的原因和意義。
會計實習環節是對會計理論的深化,能提升職業技能和素養,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無縫對接。但由于會計崗位涉密性較強,很多單位不太愿意接收實習生,頂崗實習單位少、而且崗位更有限,會計專業實習大多流于形式,所以各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更多的是依賴校內實訓,但因院校經費投入、場地和師資資源限制,實際受眾面和效果不夠理想。另外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會計理論和手段也日新月異,原有的校內仿真實訓軟硬件也不能做到及時更新,在此背景下,實施現代學徒制就成了必然選擇。
1.現代學徒制有助于提高會計專業畢業生的綜合素質
由于會計工作崗位專業性和技術性都很強。所以會計人員的綜合能力只有在真實的會計實踐中才能得到學習、鍛煉和提高。
2.現代學徒制可滿足市場多元化的人才需求
高職院校在校教育是一種統一化的通識教育,很難滿足不同單位及會計崗位的特殊需要。而現代學徒制的身臨其境培養是一種個性化的訓練,通過學校的通識教育和實踐的差異化訓練,達到專博結合,滿足了經濟社會對會計人才多樣化的需求。
3.現代學徒制可以縮減企業對新進員工入職培訓負擔
由于會計部門是企業核心部門,敏感性強,任務重,技能要求高,用人企業希望新進員工能盡快適應角色并開展工作,盡量縮減其入職培訓的時間和成本,通過現代學徒制對畢業生的提前介入訓練,增強了其實操能力和崗位適應性。
三、會計專業現代學徒制發展現狀及困境
現代學徒制是通過校企的深度融合,聯合培養的人才培養模式,但會計專業在踐行中,除了存在當下學徒制推進中普遍困境,還存在著一些特殊問題,最為主要的原因是愿意參與的積極性不高,究其原因如下。
1.會計崗位的特殊性
推行現代學徒制,必須要有合適的企業愿意與學校開展深度合作,但由于會計崗位的涉及到企業核心數據和商業機密,再加上對學生出錯或外部偷獵等潛在風險,影響到企業管理和利益,企業合作的積極性普遍不高。
2.高職院校課程體系設計不夠科學
其實中小企業才是高職會計專業人才的需求主體,崗位主要分布在出納、會計核算、資產管理、報表和納稅申報等崗位。而目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培養的學生,大多是通用類會計人才,課程設置主要集中在理論,實訓環節和安排不足。培養的學生崗位操作性和適應性較弱,學徒時對中小企業服務和貢獻較差,對中小企業參與的吸引度不夠。
3.會計專業師生比失調嚴重,學徒制管理資源不足
現代學徒制的實施需要校企雙方加強學徒過程的管理和考核,由于會計專業受到考生及家長的青睞和偏見,招生量大,但師資編制嚴重短缺,而企業會計人員數量就更有限,又忙于本職工作,導致對學徒培養和管理的資源不足,增加了企業管理負擔和顧慮。
四、會計專業發展現代學徒制對策
1.國家加大政策法規支持
政府需要制定和出臺相關政策法規,加強引導和宣傳積極影響,弘揚企業牽手高校、服務社會的優良風格。同時,建議制定相應的激勵政策和經費保障機制,對參與企業給予一定的稅收優惠和補貼,保證專款專用。而對高職院校,政府可以根據院校學徒開設現代學徒制的專業數、參與學生和教師人數、吸引企業數和開展效果,按照標準給予補貼,促進各企業和各高職院校良性競爭,保證現代學徒制有效實施。
2.創建適應“現代學徒制”的校企合作模式
因企業會計信息的涉密性、會計業務的復雜性以及規模的可容性等問題,企業積極性缺乏,嚴重影響著校企深度合作。在現代學徒制實合作中,企業提供了實踐崗位和專業技術人才資源,高職院校也要發揮自己師生優勢,為企業提供增值服務,比如向企業提供財務咨詢、財務和內部控制制度設計、理財和稅收籌劃等,并做好學生職業道德和業務水準的引導和教育工作,增強學徒制的優越性,吸引更多企業積極參與學徒制。endprint
3.改革校內管理體制
現代學徒制的實施需要在“學校與企業”之間交替,基于此,校內教學管理體制要靈活、多樣,增強教學管理模式的柔性,推行學分制和彈性學制,改革教學質量評價標準和考核辦法,研究并制定校企師資(師傅)共同指導、管理和評價機制,確保雙元育人質量。
4.創新課程設計
為確保實施進程和效果,校企應共同探討制定“會計專業現代性學徒制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調動企業主動參與職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的積極性,開展會計行業技能型人才需求預測,要求企業行業參與專業設置和建設,根據學徒制進程,校企共同探討制定相匹配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實現課程結構與工作崗位的無縫對接,同時將國家會計資格考試標準和內容融入課程體系,實現“雙證融通”。
5.建立以會計師事務所、代理記賬公司等企業為主體的校企合作體系
由于受到招生和學生家長青睞、偏愛,各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數量龐大,而企業會計崗位的涉密性和規模的可容性以及潛在的外部偷獵等問題,企業參與量和積極性有限,相比之下會計師事務所和代理記賬公司則能提供更多、更廣的會計輔助崗位,所以與會計師事務所和代理記賬公司合作開展現代學徒制,是實現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徑之一。
6.開展學徒制試點班
由于會計專業和崗位的特殊性,在推行現代學徒制時,可以先成立一個試點班并制定其人才培養方案,待其運行后,進行查漏補缺,總結經驗,然后再做進一步的推廣實施。在試點方案的模塊中要做好師生的篩選、師傅的選拔、三方合同簽訂和責權利的界定、校企協同培養管理、理論學習和學徒時間安排(包括寒暑假)、校企考核和資金配套等安排,同時加強過程監督和總結考核等臺賬記錄,切實把會計專業學徒制試點和推廣落實到實處。
總之,會計專業實施學徒制培養模式,要做好教學與生產的耦合,培養體系與職業標準耦合、人才質量與崗位需求匹配,提高人才培養效率和質量,為解決會計專業校外實習的困境,破除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知識與能力相割裂的尷尬局面提供了一劑良方。
參考文獻:
[1]梁小紅.會計專業運用現代學徒制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 重慶科技學院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8)
[2]曾繁森.現代學徒制下高職會計專業與企業合作問題的研究[J]. 包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6)
[3]徐培江,張洪安. 高職會計專業實施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3)
作者簡介:
徐旻(1979.02.11—),男,漢族,安徽潛山人,就職于安徽工業經濟職業技術學院,講師、會計師,研究方向為財會教育。(畢業于:安徽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