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力強
(太原師范學院體育系 山西晉中 030619)
遼寧省朝陽市小學生體育生活方式的現狀及對策①
尹力強
(太原師范學院體育系 山西晉中 030619)
在人的一生中,青少年時期是很重要的,這個階段正是其生理、心理成長的重要階段,所以對于健康的體育生活方式也需要在這一階段進行培養和塑造。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教育部門和學校也要加強對青少年體育生活方式的培養力度。為了使研究更加專業和全面,筆者閱讀了很多和體育生活方式有關的文獻。在借鑒以往對于體育生活方式研究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問卷調查、數據統計等方法對小學生體育生活方式進行了研究并針對在研究中發現的問題給出了相關的解決策略,為小學生體育生活方式的有效實施提供一點建議。
小學生 體育生活 方式 現狀
在生活中,人們的身體健康情況和綠色的生活方法是息息相關的,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也隨之改變著,從而人們的身體健康也受到了相應的影響。近年來,由于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突飛猛進,極大的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而人類的健康問題就成為了社會中最值得重視的問題。
本研究主要針對的是小學生,所以隨機對遼寧的朝陽市中心小學,朝陽實驗小學,陽光小學近300名學生為調查研究的對象。
閱讀了大量和體育生活方式有關的文獻資料,同時也對于國家對于小學體育健康和生活方式支持的政策進行了了解。
為了使研究有實證依據,對于遼寧省朝陽市的朝陽市中心小學,朝陽實驗小學,陽光小學里面的部分小學生發放了有關小學生體育生活方式的調查問卷。
運用一定的統計方法對問卷調查所收集到的數據進行整理和研究分析,從而為本文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數據量化理論支撐。
學校為了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通過讓學生多參加體育鍛煉等來對學生進行體育健康的教育。學校的教育方式是很重要的,其是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等的重要途徑。只有加強對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教育,才能讓學生在接受教育時向全面人才的方向發展,從而滿足以后為社會做貢獻的前提。
對于小學生體育生活方式的研究,本文主要從以下兩點進行研究:生活方式和對體育生活方式的培養。
體育生活方式是生活方式中的一種,所以體育生活方式的概念源于生活方式。人類在生存的同時離不開體育活動,而體育生活方式就是在一定的情況下能夠滿足人類的某些需求的方式。按照生活方式的概念,可以看出,體育生活方式是由體育活動的對象、條件和表現的形勢所構成的。
小學生的年齡一般都在6~12歲之間,在這個階段社會可以通過家庭和學校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教育,為其在小學時期樹立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為了響應黨的號召,大家要充分認識到學生身心的健康就是國家發展的希望,所以,要加強對小學生生活方式,尤其是體育生活方式的支持力度。
通過調查分析,可以看出小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目的一般是為了強身健體,明顯可以看出影響他們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的目的為增強體質(29.3%),大于培養某種興趣愛好(28%),大于減肥(20%),大于增進社會交往(12.7%),大于追求自我完善(10%)。由此可見,體育生活方式在社會經濟發展快速的今天也越來越受到教育部門和小學老師的關注,并且也進行了相關的體育活動,充分地認識到了體育的重要性。
整體來看,影響學生鍛煉的因素主要是:運動場地沒有足夠的器材、沒有運動的環境、對體育活動不感興趣以及沒有一起運動的小伙伴。小學生在這個階段一般都喜歡扎堆,喜歡一起做一件事情,就如同參加體育活動,如果沒有同伴,他們也就不愿意獨自參與了,這是一種心理因素。不過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取決于學生本身對于運動的熱愛程度,如果是十分熱愛,那可能不會受他人的影響,或者會帶動他人一起來參加體育活動。
從調查可以看出,小學生愿意參加校內的體育活動一般是受他人的影響,這就充分可以看出小學生都是喜歡群體活動的,他們喜歡人多的鍛煉活動,不喜歡獨自運動。但是還是有一部分同學是喜歡獨自鍛煉的,這樣的學生可能獨立性較強。整體來說,還是要加強對學生體育鍛煉的教育,讓學生不僅喜歡群體活動,也能夠獨自鍛煉。
小學生參加體育鍛煉一般是和同學一起或者是由家長陪同的。小學生除了早上和晚上是在家中,大部分時間還是在學校和老師、同學一起度過的,所以他們是很愿意和同學一起參加各種活動的。一些年級比較低的學生可能獨立性較差,所以參加活動是需要家長陪同的。而能夠獨自進行體育鍛煉的學生比較少,可以看出學生的獨立性還是有待加強的。
小學生參加體育活動很大的原因就是為了強身健體,那通過參加體育活動是否能達到身體健康的效果,這需要對小學生參加體育活動前后的身體情況進行分析以便了解其實情況,讓學生多參加體育活動就是為了使學生通過在鍛煉時候遇到的問題得到鍛煉身心的目的,從而使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在長大后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
(1)通過本文的研究,筆者深刻地認識到加強小學生體育生活的重要性,加強小學生體育教育可以使小學生擁有健康的體魄,從而有機會致力于為國家做奉獻。綜上所述,對于小學生的教育時刻不容緩,也不能忽視。要想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生活方式習慣,學校就要設置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在活動場地多設置一些體育器材供更多的學生進行鍛煉,吸引學生積極參加體育活動。本文的研究可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但是還是對小學生體育生活方式存在的問題給予了相應的解決措施。
(2)轉變社會觀念,關心小學生健康活潑的成長,就我國目前的教育形式和群眾對于教學的認識來看,學校和家長普遍都只是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雖然國家已經對教育進行了改革,增添了有關的體育教育,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很難改變學校和家長對于教育學習陳舊的思想認識,他們對于學生評價的唯一標準就是學習成績的高低,這就使學生過多的時間都在讀書而缺少體育鍛煉。
加強學校體育文化建設,豐富課外體育生活。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的經濟文化都進行著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學校的教育形式和內容也是需要進行改變的,傳統陳舊的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已經無法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對于小學生體育生活方式的形成要貫穿到學生整體的學習和日常生活中,而課外的體育活動也應該體現在日常的課程教育中。學生在這個階段模仿能力是最強的,一般會以自己崇拜的老師為榜樣,所以只有老師不斷學習并且為學生示范良好的體育生活方式,才能夠影響學生。
[1]高勝光.蘇北地區農村初級中學體育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6,21(2):91-94.
[2]張玉明.張家港市中小學課余體育改革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2.
[3]楊文龍.衡水市中小學課外體育活動現狀調查與分析[J].今日南國,2009(3):46-47.
[4]白雪,令狐昌琴.中小學課外體育活動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科技資訊,2008(8):160-161.
G633.96
A
2095-2813(2017)10(b)-0093-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9.093
尹力強(1962—),男,漢族,山西太原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學校體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