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芳 朱軍
(西安體育學院教務處 陜西西安 710061)
MOOC發展對高等體育教育的影響及啟示①
王麗芳 朱軍
(西安體育學院教務處 陜西西安 710061)
MOOC是一種新型的學習和教學方式。MOOC的興起對體育院校的教學模式、教師素養、質量監控與評價帶來了機遇與挑戰。該研究在分析MOOC對高等體育院校的影響及限制因素,根據學科特點,提出了在體育院校實行MOOC對策措施,建議體育院校要多途徑協同發展,建設具有行業特色的MOOC課程。
MOOC 高等體育教育 教學模式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是通過網絡提供大規模的開放課程,成功實現了一種高端的知識交換模式。其主要構成是課堂演講視頻,除此之外,課程平臺還提供在線答疑,各種交互式論壇,鼓勵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互動,在這個平臺上,學習者可以進行自主學習、完成作業、交流觀點、參加考試,甚至獲得學分和證書,實現了整個教學環節。MOOC的到來,使全世界的各個角落都能享受到世界優質資源。
MOOC簡介MOOC最早興起于2008年的加拿大愛德王子島大學的免費在線課程,2012年,MOOC開始在北美洲興起。美國斯坦福大學、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世界頂尖名校先后設立網絡學習平臺,在互聯網提供免費課程。與此同時,三大MOOC巨頭Udacity、Coursera和Edx的興起,給更多學生提供了系統學習的可能,以斯坦福大學為例,該校面向全球免費開放的5門計算機課程,注冊人數均達到10萬。
從2012年后半年開始,MOOC迅速風靡全世界。各大洲的眾多高校開始推出各具特色的MOOC公司及課程。2013年是中國的MOOC元年,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中國一流大學在2012年5月加入了美國MOOC教育平臺Edx。2013年7月,上海交通大學和復旦大學也與Coursera合作,正式加入MOOC大家庭。2014年5月,中國教育部愛課程網和網易公司合作推出了擁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MOOC平臺中國大學MOOC。
MOOC是一種新型的學習和教學方式,其優點顯而易見:課程參與人數多,極大地節約了成本;學習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便于學生自主學習;教學資源豐富,擴大了學生的視野,這是傳統教學無法比擬的。多樣化的教學資源、新穎的授課方式、靈活的授課時間與地點、個性化的教育服務使學習者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同時,大多數世界名校的MOOC課程面向學生免費提供,這樣可以使學生以低廉的教育成本享受到全世界優質的教育資源。在MOOC模式下,大學課程、課堂教學、學習進程、師生互動、學習效果測試、成績考核與評估等大學校園學習中的工程,都可以完整系統地在線實現。
MOOC的興起,對傳統大學的沖擊是前所未有的。一個人只要擁有一臺可以上網的電腦,就可以與全世界人民共同享受世界最優質的教育資源,這在傳統大學是不可能實現的,也是無法想象的。同樣,MOOC對體育院校的教學模式、教師素養、質量監控等帶來了機遇與挑戰。
2.1 MOOC對高等體育院校的教學模式改革帶來了新的思路
傳統的體育院校教學主要采用面對面的理論和技能傳授的教學方法,課堂主要形式是教師的講授和示范。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著主導租用,學生只需被動地接受和模仿。在MOOC模式下,教學模式與知識技能傳授方式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教師由單純的知識技能的傳授者、示范者轉變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參與者和學習者的學習伙伴。學習者主要通過觀看教學視頻、參與線上交流與討論、在線完成作業及成績測試,教師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進行線下答疑及對學生學習動態、學習效果的反饋。
2.2 MOOC對高等體育院校的教師角色定位和職業生涯帶來挑戰
教學模式的改變相應地會帶來體育院校教師角色的改變。MOOC對體育院校教師的專業素養、信息技術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的專業知識儲備將更深入全面,才能滿足學生探究式學習的要求。此外,MOOC的制作使用要求教師掌握先進的現代信息技術,研發網絡課程,參與線上教學。
體育院校教師教學、科研、訓練任務繁重,而由于體育院校人事部門對教師職稱晉升、考核等方面偏重科研及訓練成績,因此,很多教師將大量的精力投入到了科研訓練和競賽訓練方面,而忽視了本科教學。MOOC對那些不重視教學、不關心教學模式改革的教師帶來了巨大的危機感,促使他們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學研究、提升教學質量上來。
2.3 MOOC對體育院校質量監控體系提出新的要求
教學質量監控體系與運行機制的構建是教學管理的重要環節。目前,體育院校的質量監控仍以“學生評教、教師評教、專家評教”為主要形式,僅單純地以教師的角度去評教,而忽視了教學的雙重屬性。一個完整的質量監控體系不僅應包括各方面對教師教的督導與檢查,更應對學生學習效果做跟蹤評價。MOOC的出現,對體育院校教學質量監控的評價與運行機制完善提出新的要求。應用大數據技術,對教師的教學的考核標準、評價方式、學生學習效果的監測與評價。
MOOC的興起對傳統體育院校的教育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但同時,我們也應認識到MOOC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及缺陷,體育院校實施MOOC模式應注意以下幾方面問題。
第一,體育院校所有的課程并非都適應于MOOC模式。以體育院校體育類專業為例,除通識課外,專業課及專業基礎課大致可分為三類:(1)技術類課。此類課程學時大部分為技能時間類課程,只有少許理論學時。(2)實驗類課程。包含一部分理論講授及實驗操作,如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等。(3)理論課,如教育學,體育概論等。技術類課程與實驗類教學需要教師的示范、糾錯、面授,學生不斷的實踐、動手,從而達到課堂教學目標。因此,體育院校實行MOOC模式,必須針對性而為之,可將技術科、實驗課的理論課部分實行MOOC模式,鼓勵自主研發有本校特色的MOOC課程。
第二.MOOC課程的制作難度大,工作量大。MOOC課程是對教學資源的全新開發與設計,設計制作難度大,要求具備專業技術素養的人員參與,更需要課程教學專家的指導。
體育院校教師具備較高的專業技術水平及一定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但這些知識儲備恐無法滿足MOOC制作要求。同時,MOOC課程不是簡單的課本搬家,需要大量的時間與精力,這對于教學科研訓練任務已相當繁重的體育院校教師來說,參與MOOC制作的精力不足,積極性不高。如何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有待管理部門出臺相關的激勵措施。
不管教學模式如何改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是參與MOOC課程學習的關鍵。體育院校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學習缺乏足夠的熱情與積極性,目前,MOOC剛剛興起,許多學生對這種新事物還抱有一定的新鮮度與關注度,但如何讓他們保持較高的積極性與參與度,順利完成一門課程的學習,是個值得探究的問題。
4.1 研究體育院校MOOC的特點
MOOC有著傳統課程教學無法比擬的優勢,但由于學科發展的不同,體育院校MOOC課程建設具有自身的特點,如針對體育院校學生文化水平低,對理論知識學習缺乏足夠耐心的特點,可將MOOC課程的視頻時長壓縮在10 min以內(研究表明,人的高效專注時長在15~20 min左右),相比普通MOOC課程8~20 min的時長視頻,短時長的視頻使學習者更容易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從而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4.2 多途徑協同發展,建設具有行業特色的MOOC課程
體育院校的課程優勢主要集中在體育類及運動人體科學類。因此,體育院校MOOC課程建設應以上述兩類課程群圍住,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建設思路。“請進來”即與MOOC制作公司合作,將核心業務集中于專業課程建設,同時可購買其制作的成熟的、高質量優勢資源的通史類課程;“走出去”即加入校外MOOC聯盟,如體育院校MOOC聯盟,通過聯盟平臺促進優質課程資源共享與使用成效,構建體育院校MOOC共享生態系統。在此基礎上,選擇本校在本專業最有影響力、最有優勢、條件成熟的課程進行MOOC建設,逐步推進MOOC建設步伐,擴大MOOC建設數量,提高MOOC使用范圍。
4.3 加強師資培訓,提高教師能力
完善的運行機制是MOOC發展的重要保障。針對體育院校教師信息技術水平低、參與MOOC課程積極性不高等問題,體育院校可通過加強技術指導,邀請校外專家作專題報告,派出教師與教學管理人員外出參加研討和培訓,提高他們的MOOC認識水平、信息技術水平及教學管理能力。為了調動教師參與MOOC、開設MOOC的積極性,可通過將教師工作納入教學工作量,進行系數增加,或通過本科教學工程實踐,優先給予教學研究立項等方式進行鼓勵教師。
MOOC模式的興起對于高等體育院校的發展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機遇,它對于促進體育院校改變教學模式、改革教學管理方式、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但是,MOOC使用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學習與平臺運行機構之間的權責問題,建設主體的自我管理,MOOC的規范性發展,學生的在線學習認證,校際之間的學分互認機制等,是MOOC長足健康發展急需解決的問題。
[1]王文禮.MOOC的發展及其對高等教育的影響[J].江蘇高教,2013(2):53-57.
[2]尹德偉.MOOC對高等醫學教育的影響[J].廣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6),25(2):31-33.
[3]于琦.MOOC的發展及其對醫學高等教育的啟示[J].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2014(7):8-12.
[4]王鵬.MOOC背景下教學資源建設的發展方向[J].現代教育技術,2014(4):82-87.
[5]楊九民.MOOC對我國高校精品開放課程建設的啟示[J].電化教育研究,2013(12):44-49.
[6]宋生瑛.高校精品課程建設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08(5):89-91.
[7]郭英劍.中國慕課發展的三大問題[DB/OL]. http://www.qstheory.cn/kj/jyll/201404/t20140403_336890.htm,2014-04-03.
G807
A
2095-2813(2017)06(b)-0172-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7.172
MOOC模式對體育院校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的啟示研究(項目編號:XTJY1425)。
王麗芳(1980 -),女,甘肅天水人,碩士研究生,講師,主要從事教育管理與評估等方面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