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誠
(福建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福建福州 350108)
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展望①
黃誠
(福建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福建福州 350108)
以創新驅動為背景的時代印記下,人才培養對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及帶動產業轉型升級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查閱文獻資料了解體育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研究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總結并分析體育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幾種主要觀點,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作為培養高素質中小學體育師資隊伍的主要專業在我國具有悠久的培養歷程,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經過社會不斷發展演變而不斷更新與變化并體現出社會發展的時代要求。
體育教育 培養目標 應用型人才 復合型人才 創新能力
進入21世紀,世界發展競爭表現出更為激勵,更為殘酷的態勢,人才的競爭將是決定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能否取得有利環境的根本。而人才的培養靠教育,教育在人才培養中起到關鍵作用,創新教育的多樣性、實踐性、綜合性特征使其成為培養創新人才的有效手段[1]。因此,教育教學形式、質量、規格和目標等方面的確定將對培養21世紀合格體育人才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體育教育專業人才作為我國體育行業最早開辦的專業,百余年來隨著時代發展的主題不同,體育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具有明顯的時代性特征。我國體育教育專業在近百年的歷史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經歷了一個曲折嬗變的歷史過程[2]。
1.1 體育教育本科專業課程方案的研究
體育教育專業本科課程方案指導我國體育教育專業建設的指導性文件并發揮著綱領性的作用。我國體育教育專業課程方案最早于20世紀80年代出臺了我國體育教育專業第一套教學計劃隨后做出幾次調整(1986年、1991年、1997年、2003年)。在制定課程方案中借鑒國外體育師資培養經驗給我國課程方案不斷調整提供了有益啟示,黃漢升教授及其課題組團隊對我國體育教育課程方案的修訂做了系統性、全方面深入的研究,并認為在課程設置方面表現出綜合化、選修化、實踐化、自由化、國際化、個性化、小型化等特征,重視通才教育,課程中理論課程所占比重較大,人才培養中注重學分制[3-4]。對于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從以單一體育教師為主的“專才”人才培養目標發展到能夠勝任學校體育教學及相關研究、體育組織與管理等多種能力需求的多功能復合型體育人才,專才與通才的體育人才培養模式及認識也成為我國體育教育人才培養的主要模式并確定未來培養目標向多元化方向的發展趨勢。人才培養目標的變化勢必帶來課程設置及教學內容及形式的調整,課程方案中對于課程設置的總體趨勢是開設課程的門類逐漸增加并且內容及形式不斷更新,必修課學時明顯下降是特征之一,而相應的選修課學時逐步增加,盡管新課程方案在理論上研究不斷深入與優化,其培養目標與課程設置不斷體現國際化與現代化發展趨勢,但隨著課程方案的實施及社會發展的不斷變化,發展中新課程方案顯現出與實際情況存在一定的脫節,培養出來的人才實用性存在不足。新課程標準中,目標定位與“復合型人才培養的目標”。
由此可見,課程方案盡管綜合考量多種因素但在發展中依然存在一定的分歧,但是大多數學者對于新課程方案的意義給與了肯定的認識,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及進步,課程方案也將進行不斷的調整,未來研究中有關新課程方案的制定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依然會是研究的重點,畢竟人才培養是一個不斷適應的過程,需要理想與現實的不斷調整,尋找適合的定位。
1.2 我國高校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研究
我國學者對于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研究領域經過近幾十年的發展現階段主要集中在專業人才,應用人才,復合型和創新型的人才多元化培養目標。而針對人才培養目標,而針對人才培養目標的說法和認識是人才培養的期望成果及達到的素質要求,對于培養目標與培養模式的關系看法和認識依然較多,頗具爭議。一種理論研究認為培養目標應該是培養內容整體中的一個構件,由于我國人才培養模式幾經轉變,我國人才培養目標也在經歷著變化并顯示出一定的靈活性,主要由早期以能勝任中小學體育教學任務的單一目標轉變為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新目標。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及對體育教育人才新的要求,體育教育專業面臨的就業及未來工作的適應性壓力越來越大,需要對培養理念及內容進行從新的審視并做出必要的調整。有些學者認為在制定體育教育專業培養目標時應該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這樣一種能力關聯性傾向;有學者在不同理論框架下提出我國高等院校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的重構,認為我國現階段體育教育人才培養中個人發展目標模糊與高師體育教育專業培養目標不適應課程體系,期望采用目標管理措施,調動學生積極性,同時基于全納教育理念的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培養師資只適合普通學生的體育教育而對特殊學生束手無策。隨著21世紀初,中小學體育課程標準的實施,我國高校人才培養結合新課程標準研究認為,在新課標的實施下,對于體育教育專業的培養要求更高,為適應新課程標準,要求體育教育專業學生要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教育教學能力和創新能力,這就需要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中調整人才培養目標,優化課程設置,適應新課標的要求,我國學者結合新課標的特點及要求,針對實施新課標中體育師資能力的要求,認為我國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方面應該以三維目標或者課程目標的4個方面為依據,規范培養目標,同時根據基礎教育的需求確定培養目標,培養目標細化為與《新課標》相一致的培養規格而培養目標應加強體育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培養出合格的適應中小學體育教學的要求,同時朝著專業化方向邁進[5-6]。
我國體育教育專業經歷從無到有,從有到強,從小到大的發展軌跡,其發展狀況結合社會、經濟、政治等在人才培養目標方面體現出較強的時代性。而隨著社會狀況的變遷,體育教育的培養又將面臨多種問題,對我國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規格又提出多種要求,如基礎教育新課程標準的實施中體育師資在發展中所表現出來的不適應及能力的欠缺,如何在人才培養中得到進一步解決,體育教育專業專業規模擴大導致就業方向的多元化及培養模式的多元化,對培養目標又提出新的挑戰,體育教育專業課程方案如把社會需求,中小學新課標及學生自身能力進一步結合也應是研究中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因此,未來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應著重與多元性、時代性、師范性及創新性方面。
[1]黃兆信,王志強.論高校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J].教育研究,2013(12):59-66.
[2]王凱珍,劉海元.我國高等體育教育專業及課程設置歷史回顧與展望[C]//中國體育科學學會匯編.第七屆體育科學大會會議論文集.北京:中國體育科學大會,2004:43-44.
[3]黃漢升.高等體育院系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的國際比較與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1994(1):32-35.
[4]黃漢升,林順英.體育院系課程設置:國際比較[J].中國體育科技,2002,38(12):5-13.
[5]王玉寶.《新課標》對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培養目標的影響[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5,32(2):224-228.
[6]張河水,王建洲.對高等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設置的探討[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10,25(2):83-85.
G807.4
:A
:2095-2813(2017)02(c)-0228-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6.228
黃誠(1991,12—),男,漢,福建福清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體育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