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君+姜霽哲
【摘要】 目的 探討可吸收螺釘內固定治療骨關節骨折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 94例骨關節骨折患者, 按照雙盲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 各47例。對照組接受常規內固定治療, 觀察組接受可吸收螺釘內固定治療。比較兩組患者骨折愈合優良率, 治療前后關節活動情況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骨折愈合優良率為91.49%, 高于對照組的76.6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 兩組患者的關節活動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的關節活動評分均高于本組治療前, 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6.38%, 低于對照組的21.28%,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骨關節骨折的治療方法有很多, 相較于常規的內固定方法來說, 可吸收螺釘內固定方法的療效更好, 且能顯著改善患者關節活動情況, 減少并發癥。
【關鍵詞】 可吸收螺釘內固定;骨關節骨折;并發癥;運動功能評定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1.010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bsorbable screws internal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bone and joint fracture. Methods A total of 94 patients with bone and joint fracture were divided by double-blind metho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47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internal fixa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bsorbable screws internal fixation.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fracture healing excellent-good rate and joint movement conditio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fracture healing excellent-good rate as 91.49% than 76.60%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Before treatment, both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joint movement score (P>0.05). After treatment, both groups had higher joint movement score than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lower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s 6.38% than 21.28%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re are many treatment methods for bone and joint fracture.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internal fixation, absorbable screw fixation is more effective, and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atients joint motivation and reduce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Absorbable screws internal fixation; Bone and joint fracture; Complications; Motor function evaluation
骨關節骨折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 包括膝關節、肩關節、脛骨平臺等多種骨折類型。骨關節骨折不但嚴重影響著患者的日常關節活動, 伴隨而來的疼痛、腫脹、軟組織損傷等癥狀也給患者帶來了巨大的痛苦。針對骨關節骨折的治療多為內固定治療方法, 醫師們認為, 不同的內固定方法治療效果不同, 對患者的影響和預后也存在一定的差異[1]。本次研究收集47例骨關節骨折患者為例, 探討可吸收螺釘內固定治療骨關節骨折患者的臨床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擇的94例骨關節骨折患者均為2015年6月~2016年8月期間收治, 其中48例為膝關節骨折、31例為上肢肘關節骨折、15例為肩關節骨折。所有患者治療前均接受影像學檢查確診。按照雙盲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 各47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3例, 女24例, 年齡10~45歲, 平均年齡(25.6±7.5)歲;觀察組患者中男25例, 女22例, 年齡8~48歲, 平均年齡(25.2±7.7)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排除意識障礙、手術禁忌患者, 研究由患者或其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endprint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患者接受針對關節骨折的常規內固定方法, 術前根據影像學檢查結果, 確定骨折的位置、范圍和情況, 上肢骨折患者行臂叢麻醉, 下肢骨折患者行硬膜外麻醉[2]。按照常規內固定方法對患者骨折位置進行解剖、復位, 并給予鋼板內固定治療。術后行常規縫合, 并用石膏固定, 給予常規抗感染治療[3]。
1. 2. 2 觀察組 患者均采用可吸收螺釘內固定方法治療, 同樣根據術前影像學檢查結果確定患者骨折的位置和范圍, 根據骨折處機體特點實施手術。觀察患者骨折處的位置情況, 以合理的切口大小和位置切開暴露骨折端, 清除血腫和壞死的軟組織, 行常規骨折復位[4]。切開骨膜, 將攻絲植入骨折端, 根據相應情況放置可吸收螺釘, 并用擴孔器將骨折淺面的孔洞稍微擴張, 促使螺帽能夠完全陷入孔洞中, 保持其與骨皮質平行。同時在復位滿意后穿釘固定骨折端并將碎骨塊固定好, 術后行常規縫合, 并用石膏固定, 給予常規抗感染治療[5]。
1. 3 觀察指標 治療結束后, 記錄并統計兩組患者骨折愈合優良率, 采用運動功能評定量表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關節活動情況展開評價。同時, 統計并分析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
1. 4 療效評價標準 優:骨折處切口愈合Ⅰ期良好, 關節活動正常, 能夠正常活動。良:骨折處切口Ⅰ期愈合較好, 關節活動有輕微不適, 伸屈功能輕微受限。差:切口延遲愈合或不愈合, 活動受限。優良率=(優+良)/總例數×100%。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骨折愈合情況比較 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骨折愈合優良率為91.49%, 高于對照組的76.6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關節活動評分比較 治療前, 兩組患者的關節活動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的關節活動評分均高于治療前, 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2. 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發生2例延遲愈合、1例螺帽外露, 并發癥發生率為6.38%;對照組患者發生4例延遲愈合、4例鋼板移位、2例活動過早, 并發癥發生率為21.28%;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3742, P<0.05)。
3 討論
針對骨關節骨折患者而言, 除了簡單的骨關節斷裂情況, 往往還伴有肢體水腫、充血、外傷及軟組織損傷等情況。傳統的內固定方法主要通過切開復位, 暴露骨折端后給予鋼板或螺釘固定[6-8]。在一段時間的恢復后, 還需要進行鋼板或螺釘的取出手術, 且常規的固定方式容易受到肌肉、韌帶、軟組織等因素限制, 再加上多次手術給患者帶來了巨大的痛苦, 也是人們一直以來關注的焦點[9]。
可吸收螺釘是一種高分子聚合物, 具有安全可靠、無毒副作用、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優勢, 同時, 這種材料是完全可降解和吸收的, 被人體吸收后可參與到體內的代謝中并排除體外[10]。使用可吸收螺釘內固定方法減少了多次手術帶來的傷害, 同時其與一般的螺釘也有相似的功能, 一般來說在12~18個月內可完全吸收講解, 對于身體素質較差、兒童或老年患者來說也不容易引起組織炎癥反應[11, 12]。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骨折愈合優良率為91.49%, 高于對照組的76.6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 兩組患者的關節活動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的關節活動評分均高于治療前, 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6.38%, 低于對照組的21.28%,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骨關節骨折的治療方法有很多, 相較于常規的內固定方法來說, 可吸收螺釘內固定方法的療效更好, 且能顯著改善患者關節活動情況, 減少并發癥。
參考文獻
[1] 高偉業, 陳焰, 楊皓然, 等. 可吸收螺釘治療四肢骨關節骨折療效初步評定及分析. 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6, 27(14):2704-2705.
[2] 黃寧, 史景超, 蔣海勇, 等. 跟距關節面外側緣微創小切口結合可吸收螺釘內固定治療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 浙江創傷外科, 2015, 20(4):683-684.
[3] 李甲峰. 可吸收螺釘治療四肢骨關節骨折的臨床療效探討. 中國醫藥指南, 2016, 14(15):160-161.
[4] 張有利. 可吸收螺釘治療骨關節骨折的效果觀察. 河南醫學研究, 2016, 25(4):726-727.
[5] 胡家華, 韋俊后, 黃超. 可吸收螺釘內固定治療骨關節骨折患者療效觀察. 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 2016, 1(5):78.
[6] 岳春彥, 高霞. 可吸收螺釘治療骨關節骨折100例臨床分析. 中國實用醫藥, 2013, 8(31):70-71.
[7] 張治軍, 傅海鷹, 何大川. 可吸收螺釘治療骨關節骨折療效觀察.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4, 31(16):103-104.
[8] 姜學波. 可吸收螺釘(棒)治療四肢骨關節骨折療效觀察. 中國藥物經濟學, 2012(6):331-332.
[9] 胡亞軍. 可吸收螺釘治療踝關節骨折臨床應用及療效分析. 當代醫學, 2012, 18(15):53-54.
[10] 孟麗娟, 吳永磊. 可吸收螺釘內固定術治療足踝部骨折療效觀察. 基層醫學論壇, 2012, 16(16):2114-2115.
[11] 張揚志. 可吸收螺釘治療四肢骨關節骨折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觀察. 醫學信息, 2015(3):61.
[12] 李泉勝. 可吸收螺釘內固定治療跟骨關節內骨折46例. 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 2014(27):42-4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