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
【摘 要】在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時強調:“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一定不能丟,丟了就喪失了根本”。作為馬克思主義的奠基之作,《共產黨宣言》所闡述的基本思想,一直是世界各國共產黨人進行革命斗爭和社會主義運動的有力思想武器,即使在今天,《共產黨宣言》對于我國黨的建設和社會主義建設也有著巨大的時代價值。
【Abstract】In the study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spirit of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we stressed: " Marxism-Leninism, Mao Zedong thought must not be lost, lost, lost the fundamental". As the foundation of the Marxism, the basic thoughts of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has been described, is a powerful ideological weapon for the world communist revolution and socialist movement, even today,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has a great era value for China's party building and socialist construction.
【關鍵詞】宣言;社會主義;統一戰線;宗旨
【Keywords】declaration; socialism; united front; objective
【中圖分類號】D18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7)11-0104-04
1 引言
“不管最近二十五年來的情況發生了多大變化,這個《宣言》中所發揮的一般基本原理整個說來直到現在還是完全正確的。” 這是《共產黨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里的一句話,風云激蕩,世事巨變,《共產黨宣言》發表至今已經有169年了,“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依然任重道遠,實現“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這樣一個聯合體似乎依然遙不可及,尤其是在蘇聯解體、東歐劇變、柏林墻倒塌、國際共運陷入低潮后,在西方的日裔美國學者法蘭西斯·福山提出了“共產主義失敗論” (1988年所作的一次題為“歷史的終點”的講座,又名“歷史終結論”),在國內,亦有所謂的著名學者提出“共產主義虛無縹緲論”,東方西方、國際國內,二者遙相呼應,一致認為馬克思主義已經過時了,《共產黨宣言》作為世界共產黨人的指導性綱領已經失效了。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2008年的世界性金融危機剛剛過去,新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又將來臨。因此,我們說,只要世界上還存在階級對立,資本主義社會的固有矛盾還沒有完全解決,那么《共產黨宣言》中的許多原理和觀點不僅沒有過時,反而歷久彌新。這部馬克思主義經典中的經典對現實社會,特別是對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對實現美好的“中國夢”仍然具有鮮明的時代價值,給我們以及后來者有著科學的理論引領和時代啟示。
2 科學認識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
“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馬克思、恩格斯以及后來的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均一再強調“兩個不可避免”,但時至今日,資本主義社會仍然是垂而不死,腐而不朽,資產階級似乎仍然有旺盛的生命力,反倒是社會主義從燎原之勢變為了星星之火。難道是馬克思 “兩個必然” 的預言失敗了?我們說不是這樣的,馬克思是歷史唯物主義者,“兩個必然”反映了人類社會的科學發展規律。這就需要我們辯證的科學的看待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
第一,科學認識資本主義。“現代資產階級本身是一個長期發展過程的產物,是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一系列變革的產物”。 那么,當代資本主義究竟處于什么發展階段,資本主義制度還有多大發展空間,對這一問題的看法關系到我們黨對所處時代方位的認識,關系到黨如何認識和處理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關系以及外交方針政策。當今國內外學術界大多數人都認識到20世紀50年代以來,隨著新科技革命的發展,世界資本主義已發生了重大變化,但對這種變化的性質和資本主義當今所處的發展階段的看法,則是見仁見智,眾說紛紜。西方學者多使用“新資本主義”、“后資本主義”、“晚期資本主義”、“自由資本主義”這些含義較為模糊的稱謂。我國學者普遍公認的是,當代資本主義主要是指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西方發達國家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這一階段的資本主義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資本主義相比,當代資本主義在許多方面已經并正在發生著新的變化。
資本主義自誕生起就處于不斷變化之中,經歷了原始積累、自由競爭、私人壟斷資本主義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等重要發展階段。20世紀70年代滯脹危機后,資本主義發生了重要而深刻的變化,成為信息化、全球化、金融化和新自由主義化的壟斷資本主義。
生產信息化。20世紀70年代以來,發生了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帶來生產方式的深刻變革,生產過程逐漸向半自動化和自動化發展,出現了彈性化、精細化、智能化、數字化等新的趨勢,服務業取代工業成為國民經濟的主要部門。
政策新自由主義化。滯脹危機后,二戰后形成的國家干預主義受到了批判,以“私有化”、“市場化”、“自由化”為核心的新自由主義理論和政策取得了支配地位,對資本逐利活動的各種限制和調節大大削弱,資本和市場對社會各個領域的滲透日益深入。
經濟全球化。蘇東劇變之后,資本主義體系在全球急劇擴張,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飛速發展,跨國公司成為世界經濟的主導性力量,全球統一的金融市場貨幣體系逐步形成。endprint
資本虛擬化或金融化。20世紀80年代以來,貨幣、證券、外匯、金融衍生品等虛擬資產急劇膨脹,經濟關系和社會資產越來越表現為債權、股權等金融關系和金融資產,金融資本成為占統治地位的資本形式。
以上這些資本主義的新變化,使之調適了社會階級矛盾,勞資關系趨于緩和,分配方式稍微公平,國內的階級斗爭不再激烈。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里認為:“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絕不會出現的。所以人類始終只提出自己能夠解決的任務,因為只要仔細考察就可以發現,任務本身,只有在解決它的物質條件已經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過程中的時候,才會產生”。馬克思這一段話就是對資本主義出現的新變化,資本主義尚未滅亡的原因作的最好的注解。
資本主義縱使不斷調整政策,意欲實現資本主義的可持續發展,但資本主義基本矛盾仍然是不可救藥的不斷發展和深化,主要表現為:兩極分化加劇,生產持續低迷,金融危機頻發,生態危機突出,世界經濟嚴重扭曲。因此,資本主義無論怎樣變化也否定不了它正一步步滑向滅亡深淵的這一嚴酷事實。
第二,科學認識社會主義。馬克思、恩格斯認為,社會主義是在資本主義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更高的社會形態。社會主義作為更高級的社會形態,是對資本主義社會形態的一種否定,但這種否定不是簡單的拋棄,而是揚棄,即是在吸納了資本主義創造的一切有價值東西的基礎上的否定。
馬克思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角度論證了共產主義社會的本質特征,之后的共產黨人也對“什么是社會主義”進行了科學的論證,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經歷了短暫的思想困頓之后,鄧小平針對一些人對于社會主義的困惑和疑慮,在總結歷史教訓的基礎上首次提出了“社會主義本質”概念,他在南巡談話中明確提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鄧小平基于當時的國情、世情,從《共產黨宣言》中找到了“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和“無產階級將利用自己的政治統治,一步一步地奪取資產階級的全部資本,把一切生產工具集中在國家即組織成為統治階級的無產階級手里,并且盡可能快地增加生產力的總量”這一解釋社會主義科學發展的理論,從而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社會主義社會的產生、發展和曲折前進,構成了20世紀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但不可否認的是,國際科學社會主義運動目前仍處于低潮時期。蘇東劇變不是否定了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而是印證了蘇聯、東歐共產黨背離馬克思主義的惡果是什么。蘇東劇變后的今天,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依然頻發,這說明了馬克思主義并沒有消失,社會主義仍在繼續發展,共產黨人還在五大洲100多個國家里積極活動。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說的:“一些國家出現嚴重曲折,社會主義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經受鍛煉,從中吸取教訓,將促使社會主義向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因此,不要驚慌失措,不要認為馬克思主義就消失了,沒用了,失敗了,哪有這回事!”大量的事實已經證實了鄧小平同志的科學論斷。社會主義最終必將代替資本主義,這是社會歷史發展不可逆轉的總趨勢。
3 共產黨人的宗旨就是要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
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共產黨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黨相對立的特殊政黨。他們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們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則,用以塑造無產階級的運動”。“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作為世界共產黨人的第一個黨綱,對各國共產黨的要求就是“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在中國共產黨人這里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有人說“20世紀30年代蔣介石在廬山辦軍官訓練團時,在《暑期訓練精神要旨》中提到‘國民黨干部要為人民服務”,但這里的“為人民服務”卻是名至實不歸,實際上是為大地主、大資產階級服務。中國共產黨毫不掩飾自己的目的和意圖,它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是由黨的性質決定的。中國共產黨作為工人階級先鋒隊的黨,除了忠實地代表工人階級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以外,沒有其他任何特殊利益。這是無產階級政黨區別于其他階級政黨的重要標志,也是共產黨員黨性修養的最高原則和根本內容。
黨員干部牢固樹立宗旨意識,就必須做到為民服務,做人民公仆,忠誠于人民,以人民憂樂為憂樂,以人民甘苦為甘苦,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必須堅決反對和克服特權思想、特權現象。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國共產黨黨章規定:“中國共產黨黨員永遠是勞動人民的普通一員。除了法律和政策規定范圍內的個人利益和工作職權以外,所有共產黨員都不得謀求任何私利和特權。”在今天,實踐黨的根本宗旨,就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4 共產黨人要“努力爭取全世界的民主政黨之間的團結和協調”
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明確指出:“共產黨人為工人階級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爭,但是他們在當前的運動中同時代表運動的未來”。為了達到這個最近的目的,“在法國,共產黨人同社會主義民主黨聯合起來反對保守的和激進的資產階級,……在瑞士,共產黨人支持激進派,……在波蘭人中間,共產黨人支持那個把土地革命當作民族解放條件的政黨。”馬克思在他不朽的名著里,沒有告訴中國共產黨在“獲得整個世界”之前應該怎么做,但在《共產黨宣言》的結尾,他明確無誤地告訴目前的及以后的所有共產黨人要“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以上的這些經典語錄就是馬克思、恩格斯的統一戰線思想。
無產階級及其政黨要實現作為資產階級 “掘墓人”和新社會的領導者的歷史使命,就不能夠孤立奮斗,而需要同其他一切進步的階級或階層團結和合作。1869年11月29日,馬克思在給庫格曼的信中明確提出和使用了“統一戰線”一詞:“在英國工人階級對愛爾蘭的政策還沒有和統治階級的政策一刀兩斷以前,英國人民就還得受統治階級支配,因為他們必然要和統治階級結成反對愛爾蘭的統一戰線。”雖然馬克思在此使用“統一戰線”一詞并不是指無產階級統一戰線,而是指在民族問題上英國無產階級和統治階級的聯合,但是“統一戰線”一詞的提出和使用充分表明:馬克思、恩格斯在創立馬克思主義的初期即提出了含有“統一戰線”之基本內涵的思想。endprint
中國共產黨從誕生那一天起,由革命黨轉變為執政黨,從勝利走向勝利,就是堅持了統一戰線戰略。90多年來,我黨統一戰線的名稱,隨著不同政治形勢發展變化,也產生了不同的名稱。至今前后出現過4個 “統一戰線”的名稱,分別是1921—1927年的“聯合戰線”或“聯合陣線”(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1927—1945年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抗日戰爭前后);1945—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線” (解放戰爭時期);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至今的“愛國統一戰線”。
中國共產黨人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進而達到“自由人聯合體”這樣一個美好境界,就必須繼續堅持使用“統一戰線”這一偉大法寶。
5 堅持《共產黨宣言》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習近平指出:“我們要以更加寬闊的眼界審視馬克思主義在當代發展的現實基礎和實踐需要,堅持問題導向,堅持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聆聽時代聲音,更加深入地推動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發展的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開辟21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習近平總書記這段話說明,在中國堅持馬克思主義就是要深入地推動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發展的具體實際相結合,使之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及其以后的著作里均沒有提到在遙遠的中國應該怎樣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怎樣用馬克思主義去指導中國的革命和建設?中國有中國的特殊國情,就不能照搬書本而陷入本本主義,更不能照搬蘇聯、東歐的社會主義模式,否則,就陷入了經驗主義泥潭。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史同樣告訴我們,辦中國的任何事情,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更要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做到與時俱進,不斷探索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才能永葆馬克思主義的青春與活力,才能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順利推進。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要使馬克思主義在內容和形式上具有中國的民族特點和民族形式,成為有著中國特色的科學理論。在內容上,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和解決中國革命、建設與改革的實際問題,揭示中國革命與改革發展的客觀規律,并把中國人民在長期實踐中所積累起來的豐富經驗加以科學總結和概括,使之上升為理論,成為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從而以中國特有的獨創性的內容,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在形式上,它把馬克思主義從歐洲的形式和語言,變成中國的民族形式和語言,深入淺出地闡述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闡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理論和政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先后有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總書記的“中國夢”思想,這些產生于不同時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有力的指導了中國革命和建設。可以這樣說,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歷程,本身就是一個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現理論突破的歷程。
馬克思主義時代化,是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的“時代化”,是指馬克思主義在與中國國情相結合的基礎上,在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在理論和實踐上正確回答和應對中國與世界、現實與未來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并在此基礎上不斷彰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世界意義的歷史進程。馬克思主義時代化是一個動態發展過程,突出了堅持與發展的統一,體現了民族性與世界性的交融,強調了發展程度的徹底性。
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明確指出:“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這就說明,馬克思主義時代化是馬克思主義生命力的關鍵所在,也是無產階級政黨的使命追求。馬克思主義時代化強調馬克思主義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從而使馬克思主義成為緊跟時代步伐、把握時代主題、回答時代課題、應對時代挑戰的具有時代特征的科學理論。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是通過宣傳普及活動,使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及理論創新成果由抽象到具體、由深奧到通俗,不斷為廣大人民群眾所理解和接受,成為人民群眾的思想指南和行動綱領。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將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與人民群眾現實需要結合起來的重要機制,是貫通黨的領導作用與人民群眾主體作用的一根紅線。馬克思主義認為,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理論一旦掌握群眾,就會成為強大的物質力量。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不僅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格和本質要求,而且是我們黨帶領人民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內在需要。
《共產黨宣言》作為馬克思主義的奠基之作和全世界共產黨人最早的黨章,直至今天,依然閃爍著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光輝。直至今天,實踐仍然證明《宣言》的基本思想特別是核心思想仍然是正確的,仍然是指導中國共產黨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仍然需要我們認真學習、研究、領會。
【參考文獻】
【1】鄧欣欣. 關于推進國有企業黨建工作創新的幾點看法[J]. 改革與開放,2011(16):51.
【2】甘世紀. 淺析新形勢下國有企業的黨建工作[J]. 改革與開放,2010(14):18+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