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慶軍
【摘要】家校合作教學方法的運用旨在學校和家庭之間建立一種雙向溝通、和諧交流的長效聯系方式,以此雙方共同努力致力于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與提升。心理教育作為現今學生綜合素質培養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強化家校合作教育方法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對于實際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工作的改進有著必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小學生 心理健康教育 家校合作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B84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1-0037-01
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起步和發展開始于1980年代,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我國教育界致力于能夠探索出適合我國教育工作發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教學方法。縱觀長期的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可以分為宣傳階段、嘗試階段以及普及階段三個時期的發展,在這三個階段的發展中,諸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不斷的探索、研究,到現今所探索出的家校合作方法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成為現今普遍采用的一種新型的、有效的教學方法,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心理健康教育效率的提高起了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
一、家校合作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應用的意義分析
1.有效的減輕學生學習的壓力
通過家校合作模式的應用,能夠通過學校和家庭之間所建立的持續、有效的交流合作關系的存在,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學習環境和休息環境,并且家庭和學校能夠就學生在兩方環境中的表現進行積極的互相反饋和溝通交流,以此能夠及時的發現小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家庭和學校扮演好各自的角色,積極的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良好的心理狀態,在家庭和學校的幫助下調節因壓力重而帶來的負擔,尤其是部分同學所出現的厭學心理,有效的幫助學生減輕學習壓力。
2.小學生健全人格養成的必要應用方法
家校合作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能夠改變我國過去一直倡導的教育模式,打破學校占據主導地位,家庭放手不管的教育模式,通過家校合作,通過雙方良好關系的建立,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引導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式,促進學生在家庭和學校的引導幫助下養成正確的行為習慣、情緒導向和心理狀態,能夠在家庭社會化和學校社會化兩方面的共同協作下,促使學生在接受社會事物、學習新事物的過程中,培養健康的心理素質,養成健全的人格。
二、家校合作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策略分析
1.首先,家庭和學校之間應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雙方都應有積極主動的合作意識
我國在致力于現代化教育工作進行的過程中,應深刻的意識到小學階段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進行,需要家庭和學校雙方共同肩負教育的責任,而且對于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家庭和學校應轉換主次地位,家庭應認識到其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所應發揮的主要作用,始終是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行的主戰場。那么,基于這一方面分析的基礎上,家庭應首先接受現代化教育觀念,秉持一切為了孩子好的角度出發,主動合作、尋求合作的機會,多與學校教師交流,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更新、理論學習和行為實踐等方面家庭能夠積極主動的與學校合作,共同商討致力于小學生心理健康素質提升的教育方法。
2.學校與家長雙方應積極的加強實際互動
家校合作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應重點加強家庭和學校之間的互動,通過切實有效的實際互動工作的進行發揮雙方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具體如下:確定及設立家長開放日,保持家校雙方良好溝通、合作,實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進行家訪工作,與家長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能夠在生活化的家庭環境中了解學生的日常家庭行為和學習環境。
3.積極利用互聯網
現今,快餐化的社會生活中,導致部分家長參與到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很大的困難。那么,為了能夠有效的解決這一問題,為了能夠促進家長和學校雙方之間有效的溝通和交流,學校可以強化對互聯網信息平臺的利用,通過交流互動平臺和公眾號等的創立,隨時隨地的向家長了解或告知學生的狀況,以此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通過雙方信任度的提升,有效的促進家校合作教育方法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
綜上所述,家校合作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應用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在實際進行的過程中,能夠從強化合作意識、加強雙方的實際互動行動以及積極利用互聯網等方面切實的促進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效率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李恬靜,劉小杏,楊國藏.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5(15).
[2]李妍.淺談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J].教育:文摘版,2016(5):00031-000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