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崢彬+崔妮+姚潔+賀延麗+王旭
【摘要】 目的 探討個性化護理聯合健康教育在小兒手足口病感染防控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86例手足口病患兒,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 各43例。對照組給予常規性護理, 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個性化護理聯合健康教育, 對比兩組患兒治療效果、皮疹消退時間和痊愈時間。結果 實驗組中痊愈33例, 有效8例, 無效2例, 總有效率為95.3%;對照組中痊愈26例, 有效9例, 無效8例, 總有效率為81.4%;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兒皮疹消退時間為(3.1±1.5)d, 痊愈時間為(7.3±1.1)d;對照組患兒皮疹消退時間為(5.5±2.4)d, 痊愈時間為(11.3±2.2)d;實驗組患兒皮疹消退時間和痊愈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個性化護理聯合健康教育可顯著提高手足口病患兒的有效治愈率, 并縮短治療時間, 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個性化護理;小兒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感染防控護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1.099
手足口病作為常見的兒科疾病, 主要臨床癥狀為小兒手部、足底部或者臀部等部位出現皰疹和丘疹, 隨著病情持續發展還可能出現心肌炎、肺水腫和無菌性腦膜炎等并發癥。手足口病的傳染力很強, 因為其傳播途徑以唾沫和呼吸道為主, 此病在醫院內很容易發生交叉感染, 因此除了對手足口病展開積極治療工作以外, 還需加強感染防控護理工作[1]。本文選取本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兒的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探討個性化護理聯合健康教育在小兒手足口病感染防控護理中的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8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86例小兒手足口病患兒作為研究對象, 其中男44例, 女42例;年齡2~9歲, 平均年齡(4.3±1.5)歲, 發病時體溫37~40℃;患兒主要的臨床表現為發熱, 手掌、足底部甚至臀部有丘疹和皰疹的出現, 同時皰疹周圍伴有炎性紅暈, 部分患兒還表現出咳嗽、食欲不振等癥狀。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86例患兒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 各43例。
1. 2 護理方法
1. 2. 1 對照組患兒采用常規性護理, 讓患兒穿著柔軟舒適、寬松的衣物, 經常更換患兒被褥和衣物保持清潔, 同時保持床鋪干燥。治療期間為了避免患兒因瘙癢抓撓引起皮疹破潰出現進一步感染, 定期為患兒修剪指甲, 特殊情況時對患兒雙手進行包裹。針對臀部出現皮疹的患兒, 為了保證患兒在治療期間臀部的干燥和清潔, 護理人員要及時為患兒清理排泄物, 皰疹一旦破裂, 用1%的甲紫軟膏進行局部涂抹[2]。為了預防口腔皰疹的細菌感染引起的繼發感染, 護理人員監督患兒進餐后用溫水漱口來保持口腔清潔, 口腔一旦出現糜爛, 在主治醫師允許下涂抹金霉素抑制感染繼續發生。當患兒發熱癥狀屬于低熱或者中度發熱狀況時, 適當的增加患兒飲水量, 一旦發現體溫>38.5℃, 在主治醫師的允許下服用退燒劑。
1. 2. 2 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個性化護理和健康教育, 主要包括:①心理護理:針對患兒因為病癥可能出現的煩躁、焦慮情緒, 護理人員要多與患兒進行溝通, 給予心理安慰和鼓勵等, 盡可能消除患兒的不良情緒。②口腔護理:針對患兒因口腔皰疹產生疼痛感出現拒食或者流涎情況, 護理人員監督患兒飯前飯后均用生理鹽水漱口。③飲食護理:患兒受口腔皰疹和發熱病癥的影響, 食欲減弱, 飲食上要以清淡的柔軟流質或者半流質食物為主, 忌食辛辣、生冷的刺激性食物。④發熱護理:指導低溫或者中度發熱患兒多喝水, 并且隨時對患兒體溫進行檢測, 一旦出現高溫在醫囑下服用退燒藥物。⑤健康教育:首先加強小兒手足口病宣傳力度, 通過讓患兒家屬提前了解手足口病的臨床癥狀達到提前預防疾病發生的目的, 其次提高家庭衛生質量, 保持空氣流通, 優化飲食結構, 提高患兒免疫力。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患兒治療效果、皮疹消退時間和痊愈時間。療效判定標準:痊愈:患兒經過治療后連續3 d的體溫測量正常, 主要臨床癥狀消失;有效:患兒經過治療后連續3 d體溫測量趨于正常, 主要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無效:患兒經過治療后體溫持續異常, 且主要臨床癥狀無改善甚至病情持續惡化。總有效率=(痊愈+有效)/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兒治療效果比較 實驗組中痊愈33例, 有效8例, 無效2例, 總有效率為95.3%;對照組中痊愈26例, 有效9例, 無效8例, 總有效率為81.4%;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患兒皮疹消退時間和痊愈時間比較 實驗組患兒皮疹消退時間為(3.1±1.5)d, 痊愈時間為(7.3±1.1)d;對照組患兒皮疹消退時間為(5.5±2.4)d, 痊愈時間為(11.3±2.2)d;實驗組患兒皮疹消退時間和痊愈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手足口病的傳染源就是患兒本身, 主要傳染源為該病患兒、無癥狀帶毒者和隱性感染者[1-3]。當手足口病處于急性發病期時, 患兒咽部排毒時間為1~2周, 糞便排毒時間為3~5周, 手足口病在患兒患病1周內的感染性最強, 主要通過患兒毛巾、水杯、牙刷、玩具等生活用品或者排泄物進行疾病傳播, 最常見的是小兒之間相互傳染, 也會有傳播給成人的少數情況[4-6]。另一種情況是醫源性傳染、口腔器械未嚴格消毒和門診交叉感染[3, 7-9]。因此在治療過程中患兒以及患兒家屬要注意多喝水、勤洗手, 加之手足口病引起的皰疹都是薄壁的水疤, 皰疹周圍有紅暈, 經常出現瘙癢的癥狀, 根據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特征、發病特點和傳播方式等, 嚴格的、個性化的臨床護理以及健康教育指導是非常有必要的[10]。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1.4%, 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3%, 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兒皮疹消退時間和痊愈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個性化護理聯合健康教育在小兒手足口病感染防控護理中應用效果顯著, 不僅能提高小兒手足口病治療效果, 還能縮短治療時間, 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劉春英.個性化護理聯合健康教育在小兒手足口病感染防控中的護理效果.內蒙古中醫藥, 2017(13):169-170.
[2] 彭永燕. 針對性護理聯合健康教育在小兒手足口病感染預防控制中的應用效果.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16(36):4597-4598.
[3] 鄭鳳麗, 宋溆梅. 健康教育在小兒手足口病感染防控護理中的應用研究. 當代護士:(學術版旬刊), 2016(6):39-40.
[4] 覃芳華. 個性化護理聯合健康教育在小兒手足口病感染防控護理中的效果分析. 繼續醫學教育, 2015, 29(8):118-119.
[5] 李春靜, 寧夏麗, 盧園園, 等. 個性化護理聯合健康教育在小兒手足口病感染防控護理中的效果. 醫藥衛生(全文版), 2016(5):00019-00020.
[6] 周敏. 個性化護理配合健康教育在小兒手足口病感染防控護理中的應用分析. 醫藥, 2016(4):00046.
[7] 程文芳. 個性化護理配合健康教育在小兒手足口病感染防控中的護理效果. 醫學信息, 2015, 3(43):45.
[8] 宋燕. 個性化護理配合健康教育在小兒手足口病感染防控中的護理效果.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6, 3(24):4841-4842.
[9] 楊英梅. 個性化護理配合健康教育在小兒手足口病感染防控護理中的應用.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16, 37(5):650-651.
[10] 郭芬. 健康教育配合個性化護理在小兒手足口病感染防控中的護理效果. 飲食保健, 2016, 3(6):130-1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