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玉梅
[摘 要]物業設備管理是對實踐要求較高的課程,提升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很重要。本文以建筑消防系統工作原理內容為例,使用信息化教學方式,通過模擬仿真、平臺互動填補二者之間的空缺,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和特點使其真正理解教學相關知識,更好地使用相關設施設備。
[關鍵詞]物業設備管理;建筑消防系統;工作原理;信息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22.129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7)22-0-02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中指出:要依托信息技術營造信息化教學環境,促進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改革,推進信息技術在日常教學中的深入、廣泛應用,適應信息時代對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需求;對職業教育提出“職業教育要著重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造傳統教學模式,重點解決實訓教學中進不去、看不見、動不了、難再現的難題。物業設備管理是對實踐要求較高的課程,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使用信息化教學方式,通過模擬仿真、平臺互動等化解了傳統教學難題,并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和特點使其真正理解教學相關知識,使學生更好地操作相關設施設備。
1 課程基本情況介紹
物業設備管理課程是高職學校物業管理專業的專業核心課,通常在第3學年開設,授課對象是大二物業管理專業學生。此前學生學習了物業管理基礎、物業管理實務、建筑工程基礎等課程,通過了物業管理員四級考試,拿到了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本課例設計內容節選自《物業設施設備管理》中的建筑消防系統內容。教學目標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知識目標:學生要認識建筑消防系統的各個組成部分,并說出其名稱及作用;指出常用火災探測器適宜的安裝場所及位置;能夠說出火災報警系統、常見滅火系統的工作原理。②能力目標:學生通過操作仿真軟件,模擬各種報警情況下,理解報警控制系統及滅火系統的工作原理。能正確區分各式自動滅火系統的組成、常用設備的作用,熟知常見的消防設備的設置原則與維護管理要求。③素質目標: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課前自主學習,掌握相應的理論知識。在軟件操作和小組作業環節,學生能夠通過團隊分工協作強化參與意識,互相幫助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教師通過講授消防案例,讓學生了解消防系統管理維護中的常見問題,強化崗位職責及工作流程,提升其處理突發事故的能力。教學重點是建筑消防系統的組成,以及建筑消防設備設置原則和布置要求;教學難點是建筑消防系統的工作原理。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突破重點難點,課題小組采用了任務驅動法、小組討論法、演示法等教學方法。
2 建筑消防系統工作原理課程信息化教學設計
目前,各類建筑物尤其是高層建筑物都配置了消防系統,作為進行日常消防設備管理并在火災發生時最初參與救援的物業服務人員,應當理解和掌握建筑消防系統的工作原理,以便更好地使用和維護好各類消防設備。
2.1 消防系統工作原理信息化教學分析
建筑消防系統是物業管理專業核心課程,是物業設備管理中的一部分內容,也是物業管理專業學生未來從事物業設施設備使用、維護、管理等工作崗位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但教材內容抽象,設備工作工程難以觀測,給教學工作帶來了諸多困難。本文通過課前認知、課堂學做、課后拓展等環節將微課、在線平臺、仿真軟件和設備實操等信息化資源與實訓設備結合起來,解決了在傳統課堂中無法模擬火災過程與滅火過程的問題,并使用藍墨云班課、微信、思維導圖等平臺實現課堂實時互動的教學環境。
2.2 消防系統工作原理信息化教學實施
本文通過分析學生特點和教學內容,構建了以“以學生為主體、任務驅動為主線”的教學理念,通過課前自學評價、原理學做、設備實操、課堂知識總結和課后拓展5個環節進行教學。教學課時一共有2學時,共90分鐘。
(1)課前自學評價。教師在課前要發布微課自學及常見消防設備拍照調研、網絡查找消防設備設置要求等任務,資料整理后形成調研報告上傳至學習平臺。課堂上對學生分享的調研報告進行分析:對重要設備通過圖片展示、學生問答,檢驗學生的自學情況。然后,教師通過在線測試,檢驗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強化消防設備的配置、工作要求、物業消防管理的崗位職責等內容。
(2)原理學做。教師先運用仿真軟件模擬工作情境,將火災報警系統、消火栓滅火系統、自動噴淋滅火系統和氣體滅火系統等直觀、形象地展現出來,并通過鼠標點擊軟件上的相應圖標,實現手動報警、煙感報警、溫感報警等。學生通過反復觀看操作,理解各系統的工作場景、工作原理、工作要求,進而掌握物業消防系統的工作流程、維護管理要求。
(3)設備實操,即利用建筑消防實訓室進行消防設備實操訓練。教師要選取實訓室管網式的氣體滅火實訓裝置、自動噴淋滅火系統實訓裝置、通風排煙實訓裝置和火災報警控制中心實訓裝置進行操作。學生分小組根據設備啟動及操作要求,練習設備啟停并對照仿真軟件的工作原理觀察實訓裝置在各種模擬警報情況下,報警控制中心及滅火系統的工作情況,進一步理解消防系統的工作原理。
(4)總結評價。學生一方面利用思維導圖軟件,制作課堂教學收獲導圖,進行課堂知識總結及設備操作要點總結,另一方面,學生要對原理學做和實操環節在教學評價表上進行過程性評價。學生在課后應根據教學平臺上提供的社會熱點新聞,分析消防事故發生的原因并提出整改方案上傳至交流群。因此,學生的學習評價包括電腦給出的自測成績、教師對學生的總結性評價、學生自己與學生之間的主觀性評價,即由師評、自評、互評3部分共同形成。評價表如表1所示。
(5)課后拓展。對消防系統這類實踐要求較高的項目,學生在課后要利用互聯網查找各類建筑不同項目區的消防系統的設計視頻,進行分享交流以了解智能消防系統前沿信息,并開拓自己的視野。同時,學生通過在課后實地參觀物業企業、參與企業的消防演練、參與企業的技能大賽等方式提升學生物業管理綜合技能。
3 消防系統工作原理信息化教學設計思考
第一,課內外結合,線上線下融合,學生通過使用學習平臺、微課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教師通過在線測試平臺,對學生的自學效果進行分析,及時把握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為課上教學活動設計提供重要的數據支持。
第二,仿真和實訓操作虛實結合的方式。該方式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與積極性,既保證了學生的人身安全,又注重了學生學習的直觀體驗,適合在多個教學項目中進行推廣。
第三,使用信息化教學方式,特別是仿真軟件的使用。仿真軟件能夠解決傳統課堂中火災過程與滅火過程無法模擬的問題,能生動形象地模擬火災發生的過程,以及消防系統的工作情況。學生通過操作仿真軟件,可以直觀地了解消防設備的工作原理,大大提升了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化解了傳統教學難題,優化了教學流程。
主要參考文獻
[1]沈瑞珠.物業設備及智能化管理[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出版,2011.
[2]韋建猛,劉萃.淺談消防聯動系統施工信息化教學設計[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2).
[3]閆寧,遲玉娟.高職課程信息化教學設計的探索與實踐——以消防聯動控制系統課程為例[J]職業,2015(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