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娟 郭德 曹超 彭霞
陜西高校軟實力提升策略
李月娟 郭德 曹超 彭霞
[摘要]高校軟實力是大學精神、大學傳統、大學理念等多種因素的綜合體現,是學校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校持久發展不可缺少的部分。陜西省作為教育資源大省,地理位置特殊,但也面臨如何在新世紀提升整體教育實力的問題。本文從陜西省地理位置特色、國家戰略發展策略的位置,以及陜西省文化特色等方面進行研究,最終提出陜西省高校軟實力提升策略。
[關鍵詞]陜西省 軟實力 高校 策略
1引言
自從約瑟夫.奈對軟實力進行詳細的論述后,軟實力研究不斷深化。而國家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軟實力發展。結合中國的發展,國家軟實力提升就必須考慮高等學校的軟實力。國家層面的軟實力提升需要考慮國家發展特色,而高效軟實力也需要具體考慮環境。高校軟實力的提升不能一概而論,而應該因地制宜,根據自己文化傳統、地理位置、在國家戰略發展策略的位置進行分析,然后提出適合自己的提升策略。高等教育是一個地區的資源,能夠吸引人才,培養人才,當教育成果能夠轉化為經濟引擎時,將很好的帶動經濟發展。
2陜西省高校軟實力現狀
陜西是一個教育大省,有81所普通高等學校,有軍事院校7所,獨立學院12所,成人高等學校16所,中等職業學校204所,民辦非學歷高等教育機構有40所,其中“985”高校有3所,“211”高校7所,一般本科院校32所,據2013年統計顯示,科教綜合實力位列全國第三,工科實力位列全國第二,是全國位列前茅的科教大省。但要分層次看,985院校有三所,雖然數量上在全國各省市靠前,但是綜合實力不能相當。
(1)科研能力是現在評價高水平大學的一個不能忽視的項目,在這個方面來看,陜西省高校科研能力成果突出。在2015年的國家科學技術頒獎大會上,陜西省共有39項主持和參與完成的重大技術成果獲的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數量居全國第四,其中在基礎研究方面陜西省獲獎總數為4,排名位居全國第三,而西安交通大學單獲3項,數量居全國第一位。同時在技術發明獎方面西安交通大學和西北工業大學都有收獲。除此之外,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西安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都獲得國際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由此可見陜西省高校的整體科技實力凸顯,而且在國家科技獎的三個門類中,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主要獲得獎項為自然科學獎和技術發明,而其他高校獲獎都為科技進步獎,這也側面體現陜西省各高校科技方面不同,985院校側重于基礎研究而且實力全國領先,農業院校和非985高校側重于經濟社會發展中關鍵技術難題的發展和對成果的轉化。總體上,陜西省高校科研實力突出。
(2)教學理念是高校對學生進行培養的目標體現,是塑造學生素質,知識結構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時也是體現學校軟實力中的精神建設和文化建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環。而學校的校風、校訓、辦學理念是教學理念的重點。陜西省高校眾多,只有少部分學校提出自己的辦學理念,大部分沒有明確的辦學理念,另外各個學校的校訓雖然不同,基本意思相差不大,誠實、勤奮、創新是各個高校校訓中出現最多的,三所985院校在校風上都以培養誠實、堅毅、踏實的學生為理念,這也代表了陜西省高校的教育理念的一個方面,符合陜西省高校給社會普遍印象。另外,世界知名大學如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哈佛大學以及北京大學等的辦學理念都是以生為本,追求學術自由。大學是知識聚集的場所,是繼承傳統文化遺產,創新科技文化的場所。
(3)大學精神是衡量這個學校的軟實力情況的重要指標。大學精神應該包括兩個部分,即對外界的態度和對內部的態度。以世界知名大學為例,哈佛大學、劍橋大學、牛津大學等無不有對外兼并包容的大學精神,就以大學設施來看,他們都沒有圍墻,許多學校資源都是與社會共享,同時與社會的交流更多更頻繁,這也體現了他們對外包容的態度。而對內學術追求上,他們無不追求學術自由、思想自由。蔡元培先生曾提出“兼并包容、思想自由”,并提出中國現代大學的三項基本原則:一是大學要獨立和自主,二是大學要保持學術自由和思想自由,三是大學學術和思想自由需要保持相應的自由社會政治環境。蔡元培先生所提原則是一體的。縱觀陜西省高校,雖然都各有自己特色,但總體上以踏實、誠懇為特點的高校培養出大批從事工程領域工作的畢業生,但缺少具有創新性的著名人才。這一點上相對于沿海和北京上海等高校有所區別,由于這些地方地理位置特點和學校大學精神更加自由、創新,所以相對于陜西省高校來說培養出更多的商業領軍人物。
3陜西省高校特點
研究陜西省高校軟實力的提升路徑,首先必須了解陜西省高校的特點,在清楚了解陜西省高校的特點之后才能因地制宜,提出更加合理適合陜西省高校的提升軟實力的策略。下面主要從陜西省高校情況、陜西省文化特點、陜西省地理位置、以及與陜西省相關的國家戰略發展來具體考察陜西省高校的特點。
首先,從陜西省高校種類分布來看,“985”、“211”高校相對于全國來說比較多,這些大學得到國家教育部直接的經費支持量比較足,所以高等教育重點大學的教育資源相對來說比較足,那么就應該嚴格制定重點大學的準人和畢業標準。另一方面,可以看到除了211院校的普通院校數量是相對來說不多。從學校類別分類來看,陜西省有7所軍事院校,這幾所高校的優勢學科以軍工為背景,所以嚴謹、踏實的學風適合陜西省高校的特點。但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陜西省高校創新力不足,創新力不只是科研能力,也指學校學生勇于冒險進行商業上的活動上的創新能力,由于經濟上的發展相對落后于沿海比較開放的城市,相應的,高校培養的新一批人才創新力的不足也影響著地區經濟的活躍性。
地區文化形象是一個地區文化傳統、文化行為、文化實力的集中體現。陜西省的教育離不開該地區的文化特點。濟南大學軟實力研究中心運用各種綜合方法對2012年15省市地區軟實力進行綜合評價,顯示出陜西省文化傳播力相對走高、區域吸引力相對走低的狀況,客觀來說這對處于該地區的高校也影響巨大。陜西文化資源來看,這里有“倉頡造字”、“蔡倫造紙”、“走西口”、“絲路起點”、“杜康造酒”、“秦統一”、“盛唐帝都”等形象資源,但在全國各地搶占文化資源的激烈競爭下,沒有能夠很好的開發,間接造成了文化資源的流失。通過查找陜西省文化相關的文獻,可以看出陜西省有厚重的文化傳統和悠久的歷史文化。陜西地處秦地,歷史上秦統一六國,靠的是重視科技、重視人才和對人才任用的“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子”,歷史上對秦國有重大貢獻的人如商鞅、張儀、白起、呂不韋以及修筑水利的“鄭國渠”無不是外來引進的別國人才。而后的漢唐共13個王朝在此建都,歷時1100多年,也在這創造了璀璨的文化。其次革命文化給陜西添上寶貴的文化資源,總體看來,陜西人有勇于奮斗、剛健勇為的人文精神,陜西民俗文化也異常豐富,有剪紙、民歌、說書、腰鼓等,可以說陜西民俗文化價值不亞于周、秦、漢、唐文物價值。endprint
考慮高校的戰略發展就要提前對高校的地理位置進行考察,陜西省高校每年培養大批的人才,而人才的去向成為高校應該考慮的問題。陜西位于全國幾何中心,承東啟西、連接南北,是重要的交通樞紐,也是古代絲綢之路的起點,面向中亞、歐洲經濟區,背靠中國中、東部廣闊的經濟腹地,在中國經濟西進過程中,起著重要的經濟橋頭堡作用。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背景下,這種特殊的地理位置為發展文化軟實力帶來難得的機遇。而且陜西輻射西北地區,西安是西北地區的中心,在西北地區的經濟發展中起到關鍵作用。同時西北地區有眾多科研研究所。這樣看來,陜西豐富的教育資源提供人才供給,廣大的西北地區提供人才消化的地方,兩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這也為陜西高校進行軟實力建設提供保障。
4陜西省高等院校軟實力提升策略
(1)大學精神是大學立足的支柱。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說:“大學是有精神的,唯其精神,使之經世而獨立,歷久而彌新。”大學精神是教師、學生和管理者共同傳承和創造的精神成果的總和,是學校傳統和學校作風的綜合體現,是大學文化的一種群體意識,也是群體價值觀的主要組成部分。大學精神是個隱性的指標,人可以通過學校的教學理念、校訓、校風得以探究。結合前文對陜西高校的大學精神探索,可以發現陜西省大學也存在著注重硬件的建設而忽視軟實力建設,對高校的精神建設也不夠重視。對于陜西省高校的大學精神建設,首先是要有正確的辦學理念。陜西省高校應該適當減少對硬件建設的投入而加大對大學精神方面的建設。應該堅持“以生為本”,以生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是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思想,也是大學軟實力造就過程中的重要原則。應該看到,無論現代傳媒如何發達,都不能忽視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和融合;無論各項制度多么完善,都不能替代人文關懷的巨大作用。
(2)大學管理制度是建設大學軟實力的基礎。大學制度建設就是對大學內部包括戰略、行政、協同等方面的管理。從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管理,但是學生和教師是學校的主體,沒有一個好的管理就不會有高效和優秀的學生,也不會有強勁的軟實習。陜西高校應該多強化大學與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適應性,現在社會變化快,可以發展的方向豐富多彩。所以應該以大學為原點,以社會為舞臺,自主的向社會開放,多和社會交流;要以建設企業的角度去建設好一個大學:對外多輸出自己的文化,專門成立處理和管理校友、同行、業界、政府工作的部門,管理整合自己的外部資源;對內則要提升實力,也要像培養建設一個企業一樣有良好的品牌管理、戰略管理、人事管理和協同管理。縱觀世界知名大學無不有戰略視角,而在陜西省的全部高校中只有西交大能找到關于戰略視角的自己的使命。不管是不是國家重點高校,都應該尋找自己使命,例如專科技校就應該有培養專業頂尖技術人才的使命。人事、協同管理也是相當重要的方面,由于高校的行政多壓力小,所以人事要求低,協同效率也低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要想提升陜西省高校軟實力就該對此進行改革。
(3)文化建設是軟實習建設的重點。對軟實力的研究也是從文化開始,美國是經濟強國,同時也是一個強大的文化輸出國,美國文化影響著世界各地,他也通過文化輸出吸引著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才。同樣高校建設也是如此。前文說過陜西省有自己的文化特點,陜西省高校也應該有自己的大學文化,通過優秀的大學文化輸出吸引全國甚至是世界各地優秀學子來陜西高校讀書。陜西省高校應該要結合自己吃苦耐勞的文化傳統,擯棄“小福則安”和追求安逸不愿冒險的文化弊端,再結合自己學校的歷史,定位好自己學校的文化,做好自己大學建設的總體發展規劃。當然一個前提就是必須保證有一定的文化建設投入,比如說先重點培養文化建設的骨干力量、多組織一些有助于校園文化建設的文化活動,同時也要好好利用媒體的作用。
(4)人員素質是高校軟實力建設的保證。高校中的人員包括學校的教師、學生,當然更為重要的是學校的領導。人是建設軟實力的主體,如果一個學校的教師、學生、領導沒有好的素質,那么這個學校的軟實力是無論如何也建設不好的。所以在學校對高校教師的引進時,不能只關注他以前擁有的科研和教學成果,還要考察他的素質。北大就是因為有許許多多像考上北大研究生的門衛那樣的人,才屹立于世界知名大學之林。同時學生的培養也要注重素質教育,人生是長跑,只有擁有良好的素質才能贏得最終的勝利。而對于高校領導的選拔更是關乎于學校的未來。不得不說蔡元培先生的教育家領導作用對于北大能有今天地位功不可沒。大學校長是大學獨立發展的“舵手”杰出校長往往成為大學發展史上的豐碑。大學校長肩負著大學組織和改革的任務,如果不能很好對軟實力建設有清楚的認識,一切都是無用之功。所以陜西高校進行軟實力建設的一個大前提是各學校有起到引領作用的校長。同時不僅是陜西,全國各高校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都需要這樣的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