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雅涵
摘 要 新課程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式學習,在付諸實踐的過程中,對教師打造更開放性的課堂提出更高要求。根據具體教學內容創設教學情境不僅有助于學生在主動的學習過程中理解和應用知識,實現知識的內化,而且有助于形成高效課堂,促進師生之間教學相長。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實際經驗闡述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情境創設的類型和方法,力求能為教師根據具體教學內容創設相關的教學情境提供借鑒。
關鍵詞 情境 教學情境 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情境 創設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1類型
教學情境是復雜多樣的,根據不同標準可以劃分為多種不同的分類:
1.1依據情境創設的手段進行分類,主要有實體情境、模擬情境、語言情境等
實體情境:以實物為中心創設相應的背景來展示出某一特定情境。例如,在講授“信用卡與支票”這一知識點時,教師通過向學生展示不同的銀行信用卡和現金支票,更加形象地幫助同學們理解兩者的異同。
模擬情境:按照教學需要,對一定的場景、事物等進行復現,從而達到形象反映事物特性的目的,如角色扮演、音樂渲染、圖畫再現等都屬于創設模擬情境。例如,在講授《民主監督:守望共同家園》時,找同學分別扮演農民劉某、歹徒和值班民警對情境導入部分進行角色扮演,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習興趣。
語言情境:教師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對某一情境進行描述,通過聲調的變化激發學生的想象,從而達到特定的教學目的。例如在講授《政府的責任:對人民負責》時,教師用聲情并茂的語言來解讀一個市長的承諾,使同學們從心里面相信政府,感恩這個時代,從而情感上得到升華,再理解理論知識如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則時就相對容易了。
1.2依據情境創設的形式進行分類,主要有:問題情境、想象情境、推理情境等
問題情境:在課堂教學中,按照教學內容需要設計出以某一問題或問題鏈為探究平臺的情境。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在學生心里產生一種懸念,認知發生失衡,從而誘發學生的求知欲,緊跟教師步伐,急于尋找問題的答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想象情境:以教材內容為依據,教師幫助學生找到觸發想象的支點,一步一步引導學生,使學生在頭腦中孕育出思維的火花,閃爍著想象的光芒,從而激發想象力,促進知識的建構與遷移。
推理情境: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借助想象對故事接下來的發展進行推理,不僅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學習內容,而且能使學生的思維日臻嚴密,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養成科學的思維習慣。
1.3依據情境創設的時間進行分類,主要有:預設性情境、生成性情境等
預設性情境:在教學準備階段,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有計劃有目的地為教學過程創設的情境,具有準備性和固定性,需要教師能夠對課堂教學進程進行良好的把握。
生成性情境:在教學過程中為了保證教學順利進行,教師根據教學實際情況因地因人因物即時創設的情境,具有機變性、即時性,需要教師高超的教學技藝和學生的密切配合。
2方法
2.1創設形象情境
2.1.1圖畫再現情境
圖畫再現情境指通過圖畫,如教材中的插圖、漫畫、特地繪制的掛圖等,把課本內容形象化。
例如在講授《政府的職能:管理與服務》一課時,在課件中展示大量圖片,讓學生自己去體會政府能做哪些事情,具有什么功能。當學生看到本市一些亮點工程建設的圖片,涉及經濟增長、公共安全、教育、衛生等各個領域,自然而然就知道了政府有組織經濟建設的職能,組織文化建設的職能,提供社會公共服務的職能等,從而起到“一圖勝千言”的效果。
2.1.2音頻渲染情境
音頻可以以它特有的旋律、節奏等,把聽眾帶進特定的意境中,從而陶冶情操,加深印象。用音頻渲染情境,并不局限于播放現成的歌曲或者視頻,教師自己的彈奏、輕唱以及學生自己的演唱等都是很好的方式。
例如在講授《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平等、團結、共同繁榮》一課時,教師提前讓會彈琴的同學準備好譜曲,上課時找兩個同學或者全班同學合唱“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支花”這首歌,使同學們在歌聲中體會中華民族的團結奮進,體會到大中國的欣欣向榮,這就是音頻渲染環境所起到的獨特作用。
2.2創設問題情境
2.2.1問題引入情境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設計有價值、有層次、有梯度的問題,以問題為線索展開對教材內容的講解。高中思想政治課,由于其內容理論性較強,觀點較為抽象,若是教師僅僅在課堂上空洞說教、照本宣科,學生必定感到枯燥古板,所以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更加注意課堂提問的技巧,要明白怎樣創設有用的問題情境,以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比如提問要做到目的明確,語言簡練,提問要圍繞教學目標進行,對提出什么樣的問題、什么時候提問、提問什么樣的學生、學生有可能的回答要進行仔細考慮、精心設計。
例如在講授《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一課時,教師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白馬非論》的故事,盡管學生對這個典故都比較熟悉,但是看完后還是會若有所思,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教師立即設疑:白馬是不是馬?白馬和馬是什么關系?學生回答后教師又逐步提問:白馬和馬誰是普遍性?誰是特殊性?結合白馬和馬的故事說說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等,循循善誘,以此來促進學生遞進思考。
2.2.2辯論激活情境
辯論激活情境指教師針對教學中呈現的一些常見問題,指導學生采取辯論的方式來思慮和探討,從而得出相關的結論。采取辯論的方式創設教學情境首先要求教師要選取教學重難點而且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作為辯題;其次在辯論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發言積極性;辯論結束后,教師應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
例如在講授《消費心理面面觀》一課時,以中學生該不該脫掉校服穿牛仔褲為辯題展開辯論。有的人認為這樣做不合理,學生要有學生的樣子,而且穿校服可以起到規范秩序的作用;有的人認為合理,中學生就應該張揚個性。針對這兩種觀點將學生分成兩組,分別闡述各方觀點并給出原因支撐,最后由教師總結。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深刻領會教材內容的內涵,也有利于學生作出合理的選擇。
2.3創設語言情境
2.3.1故事展示情境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講述一則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故事,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并產生深刻的情感體驗,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
例如在講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課時,教師可通過向學生講述《西鄰教子》這一寓言故事來創設情境。故事中談到,鄰居家有五子,其中“一子矇,一子僂,一子跛”,面對家中兒子的慘狀,如何解決生計問題?父母讓聰明者經商,憨厚者務農,眼瞎者卜卦算命,腿瘸者紡線,駝背者搓麻繩,五個兒子都不為衣食發愁,不僅解決了生計問題,還獲得了鄰居贊嘆,充分說明了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的重要性,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哲學原理。
2.3.2情感生成情境
俗話說得好“親其師才能信其道。”融洽、深厚的師生關系是教學成功的“催化劑”,如果教師不但在教學過程中對同學們進行言傳身教,而且課下和同學們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用心關心呵護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那么同學們對這位教師會產生由衷的尊重,會在潛移默化中向老師學習,這樣同學們不但學到了知識,更重要地是學會了做人。
例如在講授《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一課時,列舉幾件師生之間微小但充滿關懷的小事,告訴他們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便能實現人生的價值,從而由小見大,讓學生的思緒在感動中飛揚,信念在贊許中堅固。
教學情境創設的類型和方法有很多,具體的教學內容適合創設怎樣的情境,還需要根據現有的教學條件、教師的師資水平和學生的認知特點等來具體分析。
參考文獻
[1] 劉清林.情境教學法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學中的運用[J].中文信息,2013(12):229.
[2] 姜曉眉.創設思想政治課生活化教學情境的策略研究[D].吉林:東北師范大學,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