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彩琴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1-0168-01
泉州市豐澤區小學科學教師總體上存在一些問題,應從意識上明確小學科學課程的重要性,并加強對小學科學教師的在職為續教育培訓,加強教育科研活動的鼓勵和引導。
一、豐澤區小學科學教師素養現狀
(一)科學素養總體水平偏低
摸底調查發現,全區只有約一半的小學科學教師真正具有基本的科學素養。這種現狀的形成與此前的應試教育之風不無關系。長期以來,應試教育觀念占據主導地位,作為小學科學課前身的《自然》課雖然在小學課程體系中一直存在,但卻一直作為“副科”而存在,不僅教學時間上經常被《語文》《數學》之類“主科”占據,而且在師資安排上,學校往往是隨意為之,確保有人承擔教學就行,從不實際考慮所排教師是否具有相應的科學素養,承擔小學科學教學的教師往往也沒有提升自身科學素養的意識。在這種背景下,全區小學科學教師科學素養水平偏低就在情理之中了。
(二)科學素養水平具有校際不平衡性
摸底調查發現,全區各學校間小學科學教師科學素養平均水平并不平衡。總體而言,城區小學科學教師科學素養高于郊區小學,重點小學高于一般小學。這種現狀與人才流動有很大的關系。城區小學(或重點小學)受關注度高,在引進教師時,有更多的師資人才競爭涌入,而且這些學校往往內部競爭大,教師個人提各自身科學素養的意愿較強且往往有較多的實際行動,而郊區學校(或一般學校)則恰恰相反。這種現實造成校區不平衡也就在所難免。
(三)科學方法掌握不足
摸底調查發現,全區小學科學教師科學方法的掌握與應用上總體上不足。這與國家整體社會現狀有一定關系。若干年來,人們的觀念中,科學研究都是作為少數精英人才的科學家的事,與自身似乎關系不大,自己最多是作為科學成果的應用者。較少有人想到自己也應當作為科學探究者。廣大小學教師雖然為教育者,但也存在著同樣的觀念,對自己的科學素養尚且不重視,更不用說對科學方法的學習和應用。
(四)教育科研能力不足
摸底調查發現,全區小學科學教師教育科研能力有待提升。許多教師從事小學科學課程教育年數并不算少,但對該課程的教育教學均無理論性的思考,更沒有有價值的科研學術論文產生。從其每周的生活安排來看,這些教師上課之余的時間,一般被學校非教學活動安排占據較多,很多教師課余更有其他休閑安排,而與此同時學校層面或教研組較少組織專門的教育科研討論,所以幾乎沒有多少時間集中思考分析和研究小學科學課程教學問題。
二、改善豐澤區小學科學教師素養的建議
(一)明確小學科學教育的重要性
在21世紀這個信息化的時代,懂科學,用科學成為最基本的素質,而這樣的素質需要從孩子抓起。小學科學就成了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課程。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適應未來社會建設和發展的人,而不是簡單地把過去的經驗知識傳授給學生,更多地是要讓學生懂得根據經驗知識進行創新,具備科學創新精神。小學科學課程正是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科學創新精神的重要課程。
當前小學全體教師,特別是小學科學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到小學科學課程對于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和科學創新精神的重要性,并積極調整態度和方法,對小學科學課程給予應有的重視安排。
(二)加強在職教師繼續教育
對小學科學教師進行必要的在職繼續教育培訓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門應根據本地實際,制定好培訓的計劃;另一方面,各學校應根據本校科學課程安排情況,積極委派教師外出學習,然后返校傳經;再一方面,各相關教師應當主動積極申請參與培訓,提升自我科學素養。除了這種外出繼續教育的形式,還有“請進來”的繼續教育方式,即請有關科學教育方面的專家到本地或本校對小學科學教師進行集中培訓。各地各校可根據情況,兩種方式結合使用,可在較短時間內實現小學科學教師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發展。
(三)加強教育科研鼓勵引導
教育科研,本身也是一種科學研究。小學科學教師積極投身小學科學課程教育科研活動,有利于對課程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研究思考,加上相互之間的科研交流,可以有效促進學科教學的發展,這對小學科學課程的發展以及對學生的科學素養的提升,都將是富有積極意義的。所以,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應當積極采取措施,對小學科學教師的教育科研活動進行鼓勵和引導,吸引廣大教師積極投身與教育科研活動。
綜上,泉州市豐澤區小學科學教師總體上存在系列問題,應從各方面積極介入處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