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少志
【摘 要】語文教學是一件很藝術的工作,文言文教學更是如此。文言文的教學內容主要集中在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一詞多義,特殊句式這五個方面。當課堂從老師的“教”轉向學生的“學”時,從備學、講學、補學學習文言文,教學效果十分明顯。
【關鍵詞】文言文;教學;備學;講學;補學
從今年9月份起,中小學語文教材古詩文內容大幅增加,文言文的比重必然上升。筆者教學時,經常聽學生們講:學習語文有兩怕,一是怕作文,二是怕文言文。怕作文是因為寫不出,怕文言文則是緣于讀不懂。
為什么文言文讀不懂?主要就是文言積累太少。特別是文言實詞與虛詞的積累?,F行蘇教版中職語文教材共22篇文言文,給我們明確規定出了120個文言實詞和15個文言虛詞的學習目標和要求,倘若這個目標和要求能夠達到,那么,學習文言文應該說就成功了一半。
當然,學習文言文,讀懂文言文,僅僅有了這些實詞虛詞的積累還是遠遠不夠的。大家都知道,文言文從“言”的角度而言,主要學習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一詞多義,特殊句式這五個方面,簡稱為“文言五要”。
怎么學習這“文言五要”?筆者的做法是:
1.先讓學生預習課文,掃除文字障礙,圈出學習難點;
2.老師課堂講解,一般采取的是串講,老師按照文章的順序,從前到后,逐字逐句地給孩子們講清楚,哪個是通假字,哪個是古今異義,哪個是特殊句式;
3.串講完了,就讓學生們質疑;
4.做翻譯作業和練習冊;
5.提問所講知識,并檢查背誦默寫。
如此,一篇文言文的學習才算結束。后來筆者慢慢發現,這樣的做法也不能說不好,也不能說沒有教學效果,甚至是如果老師抓得比較緊,比較“狠”,從教學成績來看,效果還不錯。但是這種做法的致命弱點是出現在第二階段,當老師眉飛色舞生動有趣地串講課文的時候,前十分鐘孩子們的學習是勁頭十足的,十分鐘后就有百分之五的孩子打盹兒,再過十分鐘,就有百分之十五的孩子害困。隨著時間的推移,課堂上睜不開眼的孩子是越來越多,最后老師沒有辦法,要么終止講課,要么就要拿出相當的精力來提醒孩子,維護課堂紀律。
這樣的教育方式應該改一改。
到底怎么改?朝著哪個方向改呢?
仔細考慮,并和學生們座談,終于找出了孩子們課堂打盹兒害困的緣由:老師講得太多!如果老師一味的講,即使學習成績優異,自律能力比較好的同學,難免也要睜不開眼,因為大腦審美疲倦,屬于正常的生理反應,老師講到一定的程度,你想不合眼兒都不可能。孩子們如是對我講。
“教”是為了什么呢?葉圣陶先生告訴我們:教是為了不教。我認為那是一個比較高的境界,或者說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但是在達到這個境界之前,應該還有一個過度境界:“教”是為了“學”!
我們的工作是“教學”,就是既要有“教”,更要有“學”。倘若沒有了“學”,那么“教”還有什么意義。
怎樣通過我們的“教”促進學生的“學”呢?特別是對于文言文的學習。
工作中筆者發現,很多孩子在學習文言文的時候,手里都有一本和語文課本配套的文言文翻譯書,有作者介紹,生字詞處理,翻譯,五種文言現象歸納,課文結構圖解,以及文章主旨概括等。并且孩子們手中的版本很多也不一樣。
既然資料那么多,而且資料上的知識又經過專家們的精心編輯,條理清晰,覆蓋面廣,這豈不是我們在文言文學習道路上加快行進步伐的最好手杖和助手嗎?再加上版本不同,同學們如果相互交流,不是正好彼此互補嗎?一加一大于二,或許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筆者建議孩子們都準備一本翻譯書,另外把現代漢語詞典,古漢語詞典等學習工具也準備好,并嘗試按照以下三步對文言文進行學習:
(一)備學
所謂“備學”,就是按照分小組合作的方式,每一個小組在語文小組長的帶領下,充分利用手中的這根拐杖,在熟讀課文之后,能把文章通譯出來,并且大家一起尋找這篇文章中的五種文言現象,大家共同討論,互通有無,把知識用不同顏色的筆,像老師備課一樣都標注在課本上,知道其然,更知道其所以然。要在規定的時間里把“課”“備”好,每一個同學隨時都要做好被老師點名或者被同學們推薦,到講臺上給同學們“講課”的準備。這樣一來,學生們的勁頭都上來了,因為這種學習不是被動的接受,大腦要始終處于一種“做準備”的狀態,又加之小伙伴們互相討論,你說我說,你論我辯,你寫我記,大腦就沒有被“麻醉”和“休閑”的機會。甲不會的問題乙解釋,乙不會的問題丙解釋,同學們都不會的問題老師解釋。
(二)講學
大家把“課”“備”得差不多了,就讓同學毛遂自薦到三尺講臺上去“講學”。一來可以過把“老師癮”,二來可以鍛煉自己的能力,增長自己的才干,三來可以讓老師同學更好地了解自己,樹立自己的威望。
“講學”的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必講內容,就是把自己和小組“備學”的內容和同學們交流;二是答疑內容,就是面對同學們提出的學習疑問,跟同學們作出解釋,解釋不了的,提交全班同學和老師討論解決。
(三)補學
所謂“補學”,就是在同學講解釋疑的前提下,對于還沒有涉及到的問題,做進一步的補充學習,特別是對于老師而言,這個時候也應該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前邊的所講所學,重點涉及到了嗎,難點突破了嗎,孩子們還有那些疑問或疑惑存在,應該怎么解決,都要做到高屋建瓴,重難點突出,全面覆蓋。
這種方法筆者已經實施了三年,效果很好。當有的老師哭訴文言文難教,概括起來講,就是“累死老師,困(打盹兒)死學生,愁死校長”,我總是有點不解。很多時候我們老師光知道自己忙,光顧著自己“教”,而忘了學生的“學”??墒?,“教”是手段,“學”才是目的。如果我們真的做到了“教為主導,學為主體”,我們當老師的,豈不輕松加愉快,成績加輝煌?
【參考文獻】
[1]程少堂.《建構一種新的教學法:語文味教學法》[J].中學語文教學2014.2
[2]何忠.情境化語文實踐活動訓練[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