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蕾
摘 要:隨著高校改革的不斷深化,高校對輔導員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就高校輔導員加強黨團建設與班級管理展開分析,首先分析了黨團建設與班級管理的必要性,進而分析了高校輔導員加強黨團建設與班級管理的對策,主要從三個方面入手,即樹立黨團建設與班級管理目標、豐富黨團與班級活動內容、強化班級內部交流。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黨團建設;班級管理
一、引言
班級管理在高校教育中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高校輔導員作為相關教育目標的主要執行者,其在班級管理過程中采用的管理觀念、管理方法,對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黨團建設是班級管理中的重要環節,高校輔導員需要給予高度的重視,充分發揮其價值作用,對加強班級管理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高校輔導員加強黨團建設與班級管理的必要性
(一)符合社會環境的變化需求
隨著人們對高等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每年的高考人數與高校錄取人數都呈現出逐年增長的趨勢,越來越多的學生都圓了大學夢,但無形中也增加了就業壓力。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學生要學會盡快轉換自身角色,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環境的變化需求,需要充分發揮高校輔導員在班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高校輔導員是伴隨學生入學、發展、成熟直至畢業的關鍵人物,在這一過程中,高校輔導員要重視黨團建設,同時要將黨團精神有效傳遞、落實到班級管理工作中,了解學生的身心發展,才能夠有效滿足社會環境的變化需要。
(二)符合高校制度的完善建設需求
高校的有效運行,離不開相應管理制度的規范作用,在管理體系中,班級管理是最基礎的組成部分,而班級黨組織也是高校管理中的基層組織。因此,高校輔導員加強黨團建設與班級管理是實現高校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高校輔導員要進一步重視對學生思想意識的關注與引導培養,進而幫助學校落實、完善相關管理制度,促進學生與學校的共同發展。另外,高校輔導員通過加強黨團建設與班級管理,能夠進一步通過建設與管理活動,強化班級與學院、學校之間的緊密聯系,通過有效的互動,能夠有效完善班內制度。
(三)符合班級文化的建設需求
班級文化對于班級管理具有重要的影響,它既是班集體的風尚,同樣也包含高校的的文化傳統,同時也是一種自覺行為方式,班級文化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等活動當中,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能夠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因此,高校輔導員通過加強黨團建設與班級管理,并在組織活動中進行有效落實,將營造班級文化氛圍作為班級管理的核心部分,引導學生從每次的黨團活動中,提取出有利于自身、有利于班集體、有利于學校整體的核心內容,進而約束自身的行為習慣。
三、高校輔導員加強黨團建設與班級管理的對策
(一)樹立黨團建設與班級管理目標
高校的黨團建設與班級管理,是高校輔導員的重要工作內容,輔導員作為班級這一基礎組織的主要管理者,在相關黨團組織、班委會組織的組建過程中,具有絕對的引領作用與相對的話語權。在高校管理中,區別于中學時期班主任主導班級管理的模式與方法,更加注重學生參與相關黨團建設與班級活動管理當中來,相關的班內工作,要在輔導員的監督與指導之下,由學生主動申請、積極完成,通過合理調配人員、科學樹立班級發展目標、增強班級凝聚力等手段,有效增強班級黨團組織的核心凝聚力,進而促進學校黨團組織的整體發展。
高校輔導員在加強黨團建設與班級管理過程中,可通過樹立管理目標,來提升管理水平,以管理目標的引導作用,促進學生以及班級整體的發展。例如,在《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的引導下,著重落實精細化管理辦法,針對學生黨員的培養,要實施量化考核的精細化管理辦法,依據學期內的培養目標制定考核內容,若黨員考核結果不合格,輔導員則要對其進行嚴肅教育引導;在幫扶之后依舊未能改善或缺乏主動改進意識的黨員,則要給予一定的懲罰與約束。在黨組織建設的先進性與純潔性的總體目標引導下,黨員考核內容要綜合其政治素質、學習成績、平時表現、以及對班級管理與發展所持有的態度與做出的貢獻等。
在班級管理當中,通過相應的管理目標引導,督促學生的班級建設工作,以班會活動為例,輔導員與班委會成員共同組織班會內容,由輔導員設定班會主題方向、開展時間、開展地點以及組織管理、效果反饋等目標方案,由班委會成員進一步選擇班會主題的相應內容,進而分配活動內容。這種組織形式能夠提升班會內容的吸引力,進而提升班會組織與開展的效果,對班委會的能力也是一種考驗,有利于其全面發展。
(二)豐富黨團與班級活動內容
在明確黨團建設與班級管理目標的基礎上,要進一步落實相關目標。高校輔導員在班級管理與黨團建設互動中,并不一定是發起者或活動落實者,輔導員是班級信念與力量的主要代表,所以在更多的情況下,輔導員是以指導者與監督者的角色參與到活動中的。輔導員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其指導與監督作用具體體現在對整個活動方向把控上,規范相應活動的落腳點與出發點切實吻合,才能將活動的組織意義最大化。例如,在寒暑假社會實踐活動當中,輔導員在明確活動對鍛煉就業能力、學習能力、適應社會等方面作用的前提下,要與相關社會實踐活動的專業指導教師、實踐單位等時刻保持溝通,有效關注學生的實踐心態、實踐狀況,適時給予其心理輔導或實踐意見。對高校學生來說,受到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學生對社會的認知存在一定的陌生感與抵觸情緒,有效的實踐活動能夠為其畢業、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在這一過程中,輔導員一定要重視學生的心理動向,進而有針對性地調整相應的指導方向。
此外,輔導員自身的業務水平對于黨團建設與班級管理的效果也具有直接的影響作用,所以要求高校輔導員在相應互動組織過程當中,要盡量尋求提升自身業務水平的方向與具體辦法。以班級制度規劃為例,管理制度是維持班級整體正向發展的重要條件,而制定制度即為高校對輔導員業務能力的要求之一,一般情況下,輔導員要以班委會為基礎,分配相應的任務目標,由班委會成員起草相應的草案,在此基礎上,組織班級全體成員對其進行改進與修成,為日后制度的執行打下良好的基礎。除此之外,在實際制定過程中,輔導員要全面掌控制度方案的合法性、合理性以及可行性,從而提升班級的管理效果。
(三)強化班級內部交流
無論是黨團建設還是班級管理,輔導員接觸的對象都是高校學生,在管理學生的過程中,交流是最有效的管理辦法。高校輔導員要了解交流的多種形式,針對不同的學生、不同的教育內容,適當選用相應的交流辦法,往往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未達到這一效果,輔導員自身先要做到與時俱進,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提升自己對新媒體、先進科技、先進管理經驗等的接收與運用能力。輔導員只有與學生保持同樣的活力與生活積極性,才能更好地參與到學生活動中,在組織傳達黨團精神與建議的過程中,才能以適合學生的方式,提升其對相關內容的認可度與參與興趣。
很多學生對輔導員持有“不滿”的態度,這種態度源于交流不深,在普通學生的心里,輔導員的眼中只有班委會成員,相應的學習資源、實踐機會、就業發展機會等也肯定優先推薦班干部,讓學生認為自身處于一種“不公平”的學習與競爭環境中。為改善這一現狀,高校輔導員要加強與班級整體的內部交流,主動參與到班級活動中去,更多地了解普通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生活困難等,通過人文關懷等管理方式,增強班級整體的凝聚力,幫助學生構建積極向上、公平、公正的班級文化。
四、結語
對高校輔導員加強黨團建設與班級管理進行分析,有利于提升高校整體教學水平。高校通過執行相關對策,組織多樣化的黨團建設活動,加強班級管理,能夠進一步促進班級文化建設,從而為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與生活創造良好的環境,推動其身心健康發展。因此,在未來的班級管理中,高校輔導員要將黨團建設的相關內容作為工作重點,不斷提升班級管理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張世兵,丁凌森,王訓兵.自媒體時代高校輔導員班級管理策略探析[J].才智,2017(16).
[2]劉鵬飛.民辦高校輔導員激勵與約束機制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5.
[3]顧瑛.高等學校輔導員工作責任制研究[D].南京:南京林業大學,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