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
摘 要:在政治新課程改革教學中,存在著四種“重視”和“忽視”。本文概括為:重視三維目標中的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忽視“雙基”;重視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忽視接受學習方式;重視多媒體教學手段,忽視多種教學手段的綜合運用;重視學生主體性,忽視教師主導性。
關鍵詞:重視 忽視 教學
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主導下,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正發生著深刻的變化。但是,教改實踐和新的理念還有較大的差距,困惑、誤區常常阻撓教改的深入和實效,筆者就政治新課程改革教學中存在的四種“重視”和“忽視”談些認識并提出自己的一些拙見。
一、重視三維目標中的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忽視“雙基”
傳統課堂教學非常強調“雙基”目標,即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傳授。思想政治新課程對課堂教學提出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在新課改教學中,我們感覺到有的教師,接受新理念快,在課堂教學中追求課堂活潑的氛圍和純粹的互動,注重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而忽視了“雙基”的落實,認為新課程要淡化雙基,淡化知識。其實,有了知識不等于就能形成智慧和素養,而情感、態度、價值觀是不能獨立傳授的,只有與知識、能力融為一體才有生命力,能力本身要與知識的學習、訓練聯結在一起。所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 “雙基”是中國教育實踐的產物,是我國基礎教育的一大特色。在三維目標中,知識具有奠基性作用,離開了知識的習得,也談不上學生的能力和素質的培養,能力和素質是在知識的掌握、建構、內化、運用的活動中鑄就的,能力不過是內化了的知識的綜合體現,而素質則是活化了的知識的積淀和升華。在基礎教育這個打基礎的時期,“雙基”目標是首先要關注的,該講的還是要講,該訓練的還是要訓練,在此基礎將上知識、能力的傳授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結合起來。
二、重視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忽視接受學習方式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許多老師已經有意識地把這些學習方式引進課堂,但是有的學習方式只能在公開教學上運用,有的流于形式,還有的根本不敢談起傳統的接受式學習方式。
新課程實施后,人們往往比較多地注意到教學方式的改變,越來越多的人青睞于小組討論,把小組討論等同于自主合作學習,為合作而合作。小組合作學習確實給課堂帶來了生機,很多課堂比賽都能看到小組討論式的合作學習,這說明老師已經有意識地把這種形式引進課堂,但是仔細觀察,也發現有不少僅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師一宣布小組討論,滿教室都是嗡嗡的聲音,每人都在張嘴,誰也聽不清誰在講什么,類似問題在實際操作中也存在不少,如幾乎沒有什么思考價值的問題放在小組里討論;不引導學生認真讀書、深入思考就組織討論;沒有提供足夠的討論時間;學生不會傾聽和補充,各行其是;缺乏有效的反饋和正確的評價;時間和效率失調;教師調控、指導不及時;不善于捕捉討論中出現的新“問題”等等。比如:教師在課堂上一開始就提出幾個問題,接著讓學生自己看10分鐘書,接下來就是將全班同學分成5個小組,分別探究教材上的5個問題花去10分鐘,然后每個小組選派代表發言,最后老師用2分鐘作了總結,一堂課一個框題的教學就完成了。筆者感覺到,小組探究活動開始的幾分鐘,學生還能熱鬧地討論一下,其余更多的時間學生開始聊天,這樣的小組活動、探究學習效果大打折扣,教師過高估計了高一年級學生的自學能力,必要的講授分析被拋棄了。
三、重視多媒體教學手段,忽視多種教學手段的綜合運用
新課程實施后,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新課程改革就是使用多媒體上課。因此一種誤區便悄然產生:注重多媒體教學手段,忽視多種教學手段的有機統一。
多媒體的運用有利于教師協同備課,實現教學資源共享;有利于提高教學實效,拓寬學生視野;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性、研究性學習能力;有利于創造和諧、高效的課堂氣氛,可以增加課堂教學的容量。然而值得一提的是,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說到底只是一種教學的輔助手段,而不是教學的目的。如果濫用,就會使傳統的“滿堂灌”變成現代的“電灌”。
四、重視學生主體性,忽視教師主導性
傳統的課堂教學追求“雙基”的落實,“求實”、“求穩”是其主要特征。這種課堂教學模式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也有明顯的不足,那就是過分體現了老師的主導性,而學生學得太“死”,太封閉,缺乏主體性。新課程強調“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各項潛能的發展,所以,我們的課堂教學倡導讓學生“動”起來,“活”起來。
“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學習中學生學到什么,得到什么是任何教學都必須追問和考慮的” 。我們的課堂教學,既要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又要注重教師的主導性,要正確處理好兩者關系。老師應成為新課程的探究者與開發者,教與學的設計者和創造者,學生發展的合作者與促進者。
政治新課改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誤區遠不止這些,我們要在教中改,在改中教,以教促改,以改促教,實現課堂效率的最高和課堂效果的最大,這才是政治新課程改革的終極教育意義之所在。
參考文獻
[1] 《有效教學能力提升及課型實踐案例》中國出版集團
[2] 《教育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