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娟
近些年隨著高校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民族高等院校專業課程體系的探索在民族地區,越來越凸顯其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民族地區物產豐富、文化藝術的形式豐富多彩,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賴以生存和傳承的重要空間,如何在民族高等院校建立科學的、符合本地實際的和適應區域文化發展需求的音樂學專業課程體系是擺在地方音樂工作者面前一項具有挑戰性、前瞻性的艱巨任務,對其的探索在弘揚民族優秀文化藝術、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方面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筆者在遵循高等院校音樂學專業教育教學的總體規律,以培養符合地方實際需求,適應性強、應用型廣的復合型高級地方音樂工作者,從民族高等院校專業課程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民族高等院校音樂學專業課程建設的主要內容和民族高等院校音樂學專業課程建設的主要措施三個方面進行分析和論述。
課程建設是民族高等院校教學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民族高校教學建設和教學改革的根本任務和基本目標。課程建設主要包括:師資隊伍建設、教學內容和教學質量建設、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建設、教學條件建設、教學管理建設等五個方面。音樂學專業課程建設作為地方民族高等院校教學改革的中心環節,如何建立符合新世紀民族高等院校音樂學專業課程體系,并在遵循高等院校音樂學專業教育教學的總體規律的基礎之上,以弘揚地方優秀民族音樂傳統文化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我們要以弘揚地方優秀民族音樂傳統文化為己任,遵循高等院校音樂學專業教育教學的總體規律,以培養符合地方實際需求,適應性強、應用型廣的復合型高級地方音樂工作者為目標,以優化教學方法和手段為重點,以加強課程教學基礎條件為保障,構建融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提高素質于一體的課程體系,注重培養學生的音樂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促進課程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通過本課題的調查與研究,筆者認為,地方民族音樂工作者在音樂專業教學中應建立科學的、完善的、與時俱進的課程建設體系,增強民族院系的辦學特色,提高為本地區經濟、政治、生活、教育服務的能力。
一、民族高校音樂學專業課程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辦學目標定位不準
由于在“統一專業設置、統一教學計劃、統一培養規格、統一教材、統一要求”的辦學思想的主導下,民族高等院校音樂學專業辦學目標定位不夠準確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以青海民族大學音樂專業辦學目標定位為舉例:“培養具備堅實科學文化和藝術理論專業知識,掌握音樂學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識及基本技能,提高學生內心聽覺和藝術審美能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具備理解、分析、鑒賞音樂作品及其演唱風格特點的能力,能在專業文藝表演團體、文化館站、中小學從事音樂表演、教學的應用型人才?!边@個辦學目標定位對于音樂專業課程建設本身而言,并沒有大的問題存在,但它引起筆者思考的是,青海的省情比較特殊,地處高原但屬于內陸地區,青海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民族遷徙、民族雜居、民族融合等歷史現象一直普遍存在。在長期的生存與發展過程中,漢、藏、回、土、撒拉、蒙古等世居少數民族和其他少數民族面對嚴酷的生存環境和社會條件,團結互助、艱苦奮斗,共同創造了精美絕倫、彌足珍貴,具有濃郁地方特色和獨特民族風格的音樂文化遺產,成為中華民族文化寶庫的瑰寶之一,勤勞勇敢、淳樸善良、能歌善舞,熱愛生活、熱愛音樂成為他們共同的民族特質。作為民族地區的高等院校,與其他中原漢族聚居地區的辦學理念的差異性,主要體現在辦學目標的定位上,如何在“全球化”與“本土化”音樂教育之間達成一種平衡、統一的關系———立足本土,融合創新的辦學定位理念,既是民族地區高等院校生存與發展的核心與命脈,又是我國音樂教育理論和實踐研究必須解決的重大問題。
(二)課程設置針對性不強
2003年4月8日,《教育部關于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建設精品課程要重點抓好以下七個方面的工作:
1.制訂科學的學科建設規劃;2.切實加強教學隊伍建設;3.重視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改革;4.注重使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5.重視教材建設;6.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并重;7.建立切實有效的激勵和評價機制。
筆者對音樂學專業課程設置進行了調查和對比,發現絕大多數的音樂專業由聲樂、鋼琴、基本樂理、視唱練耳、和聲學、曲式與作品分析、中國民族民間音樂、中國音樂史、西方音樂史、合唱與指揮、藝術指導、即興伴奏、舞臺形體訓練、藝術概論、音樂美學、音樂教學法、復調、配器、中外經典音樂作品賞析、歌曲作法、MIDI音樂制作、劇目排練、名作賞析、民族音樂學等專業主干課程組成。而民族高等院校作為傳承與保護民族優秀文化藝術的重要基地和有效實現途徑,在課程設置方面除了考慮音樂專業本科學所必須達到的教學大綱要求之外,應多開設與當地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緊密相連的課程。由于青海民族大學的辦學特色是區域文化研究和少數民族文化研究等,在學校的整體辦學思路的指導下,鼓勵全校教師面向全院開設青海民族歷史、文化等相關課程,2014年起,筆者面向全校學生開設了“青海地方民族民間音樂鑒賞”課程,讓我意想不到的是,選修該門課程的學生文理科都有,且人數較多。在授課的過程中,同學們學習態度端正,并沒有因為是公共任選課而抱著“混”學分的態度,尤其受到藏族、土族、撒拉族和蒙古族學生的好評,每當講到他們自己民族的民間音樂文化時,有些同學還上臺表演或主動介紹他所了解的音樂,并引起了其他同學的高度關注,截至目前該門課程已經開設了兩學期。
二、民族高校音樂學專業教學課程建設的主要內容
(一)教學內容的擴展
民族高校音樂學專業課程建設可從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兩個方面深化其課程體系建設,作為音樂學專業的學生而言以上所提及的課程是必修專業課程以外,應加深課程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在其課程內容上加大本土民族民間音樂文化的教學容量。例如在視唱練耳的教學中,我們就可以讓學生背唱、背寫當地特有或世居民族的民間歌曲,這樣既促進了民間歌曲的傳唱,同時促進了地方民族文化的傳承與保護,這種做法既不是強迫式的教學,又起到“潤物細無聲”的良好效果;再如,在講授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概論的課程中,可以邀請我省的著名民族音樂學家和知名民間藝人進入課堂,現場示范、現場講學,這種教學模式使得學生在課堂中走進田野,在民間藝人原生態的表演中感受民族音樂的魅力,能夠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在民族音樂學課程的學習中,教師可以選擇一些民間音樂豐富的縣、鄉、鎮,進行實地田野調查,讓學生在現場感受民間音樂文化的博大精深,從另一個角度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endprint
(二)特色課程的開設
針對民族高等院校的實際開設專業限選課程,在這方面2017年青海民族大學本科培養方案中就充分得以體現。藝術系音樂學專業開設的課程由通識通修、綜合素養、學科專業、綜合素養四個模塊組成,學科專業分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和專業限選課程,其中專業限選課程主要指導思想就是多增設地方性、區域性、民族性較強的專業核心課程,旨在讓每一位教師的研究專長相符或相近。筆者認為這是加強民族高等院校音樂學專業課程改革的重要舉措,具有前瞻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作為民族高校的音樂專業教師,架構自己的研究領域與研究專長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通過專業限選課程的開設,使得自己的研究不僅在教學中得以延伸,而且通過教學反思研究成果,達到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目的。對于學生而言,他們可以從不同教師的專業課程的教學中汲取營養,使得自己所學專業有所側重,為今后碩士研究生乃至博士研究生階段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三、民族高校音樂學專業教學課程建設的主要措施
民族高校在民族地區人才培養、民族問題及民族政策研究、傳承和弘揚民族文化方面發揮了獨特且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高校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民族高等院校專業課程體系的探索在民族地區,越來越凸顯其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如何在民族高等院校建立科學的、符合本地實際的和適應區域文化發展需求的音樂專業課程體系是擺在地方音樂工作者面前一項具有挑戰性、前瞻性的艱巨任務,對其的探索無論從弘揚民族優秀文化藝術,還是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方面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筆者認為可采取以下措施:
1.必須從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重新建立地方音樂人才培養理念
“少數民族高等教育的專業設置,既要適應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又要遵循高等教育的內部規律,符合學科發展需要和人才培養規律?!泵克褡逶盒S捎谒幍牡乩砦恢门c人文環境不盡相同,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程度更是不平衡,如何建立與其相適應的教育體系,是高校面臨的挑戰,同時為地方民族高等院校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重新建立地方音樂人才培養理念,我們必須從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出發,及時掌握本地區需要什么樣的音樂人才,根據實際制定相應的課程體系,使之為市場服務、為本地區經濟服務。
2.充分發揮區域文化優勢,加大特色課程建設的力度
民族地區高校的音樂專業必須充分利用自身的地域和民族文化的優勢,發展自己的特色教育,樹立品牌意識。“特色課程的建設是民族高校特色的主要凝聚點和載體,直接關系到高校的教學特色和人才培養模式特色,以及科學研究的特色。只有扎根于本土文化,利用好自身優勢,結合高校音樂學專業的教學規律和特點,創建自己的特色學科,才能在眾多高校的藝術專業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p>
3.重視地方民族音樂課程教材的撰寫與課程建設工作
目前,以我省為例,關于青海民族民間音樂研究的專著起步于新中國成立初期,省內外的許多專家和音樂工作者為之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吨袊耖g歌曲集成———青海卷》《中國戲曲音樂集成———青海卷》《中國民族民間器樂集成———青海卷》《中國曲藝音樂集成———青海卷》《中國舞蹈音樂集成———青海卷》《土族音樂文化實錄》《撒拉族音樂文化概論》《撒拉族傳統音樂形態研究》《青海藝術史》等著作的相繼出版,為研究青海民族音樂文化提供了大量的理論依據,但筆者通過文獻檢索,發現目前尚未有相關論著對青海民族民間音樂進行全面系統的歸納總結和分析研究,所以地方民族音樂課程教材的撰寫工作,成為我省民族高等院校音樂學專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構建民族高校音樂學專業的教學課程體系是地方高校音樂學專業教學改革的核心之一,是培養符合地方經濟和文化發展需求的應用型、創新型人才的關鍵,對教學質量的提高乃至高等藝術教育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旨在吸引更多的學者關注民族高等院校音樂學專業課程建設,為弘揚地方民族音樂文化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李英杰.本科課程建設與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5).
[2]曲木鐵西.試論少數民族高校的學科建設和專業建設[J].民族教育研究,2007(1).
[3]王靜.湖北民族學院音樂學課程中融入土家音樂的可行性分析[J].大舞臺,2013(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