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瑞
[提要] 中國由五千年悠久歷史文化所構成,每一種文化都是我國的瑰寶。豆腐的發源地也頗受爭議。筆者通過實地調研和查閱相關文獻資料,了解淮南豆腐品牌發展現狀,并給出品牌形象提升對策,以給予淮南豆腐品牌形象提升提供參考。
關鍵詞:豆腐;發展現狀;品牌;對策
項目名稱:2016年安徽省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成果(項目編號:201610383034)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7年10月9日
豆腐問世已有兩千多年歷史,它同世間任何一件有價值的商品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一樣,它是美食文化中的一朵瑰麗的奇葩,是以豆腐為載體,以豆腐的獨特品味、豐富營養、風格品質、蘊含哲理、歷史淵源等為基礎,由飲食滲透到人類精神領域的一種文化。長久以往,人們身邊經久不衰的產品,理應被人們所熟知。然而,很多只要是在淮南生產的豆制品都會標注“八公山”豆腐,打著淮南八公山豆腐的旗號,弄虛作假。同時,相關企業與政府并沒有明確給淮南豆腐一個明確的品牌形象定位,導致淮南豆腐在淮南當地都存在一定的弄虛作假行為。所以,我們需要一個合理的品牌定位,同時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以及豆腐市場的開拓需要一個合理的營銷策劃理論依據。
一、豆腐的發展及衍生
明代大藥理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二五卷《谷部》中載:“豆腐之法,始于漢淮南王劉安”,并詳細介紹了豆腐的制作方法。公元前164年,劉安襲父封為淮南王,建都壽春。劉安好道,為求長生不老之藥,招方士數千人,有名者為蘇非等八人,號稱“八公”。他們常聚在楚山即今八公山談仙論道,著書煉丹。在煉丹中以黃豆汁培育丹苗,豆汁偶與石膏相遇,形成了鮮嫩綿滑的豆腐。劉安煉丹未成卻發明豆腐。之后,豆腐技法傳入民間。豆腐古時名稱很多,有“菽乳”、“黎祁”等。五代時的陶谷,在他著的《清典錄》中說:“日市豆腐數個,邑人呼豆腐為小宰羊”。大約到了唐、宋以后就稱之豆腐了。唐代鑒真和尚在天寶10年(公元757年)東渡日本后,便把豆腐技術傳進了日本,所以日本的豆腐業一直視鑒真為豆腐制作的祖師。豆腐,在宋朝傳入朝鮮,19世紀初傳入歐洲、非洲和北美,逐步成為世界性食品。
自從發明了豆腐后,中華民族憑借著勤勞、智慧與不斷創新的精神,在豆腐的基礎上衍生出了豆腐乳、干豆腐、鹵豆干等新的產品形態。現如今,豆腐作為一種健康食品的概念已經深入人心,當人們越來越重視健康飲食的同時,豆腐這一歷史悠久的美食已不單單滿足于僅僅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它已經以另一種形式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中——即食性質的休閑豆腐干。
二、淮南豆腐發展現狀分析(PAST分析法)
(一)政治環境。八公山豆腐作為淮南農副產品的龍頭老大,在中央提出三農政策以來,一直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在黨的十七大提出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后,淮南市政府制訂了“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策略,將豆腐作為淮南城市的名片,以實現“豆腐為媒,廣交朋友,宣傳淮南,促進發展”的愿望。自“淮南豆腐”獲封國家地理標志商標,淮南市政府便利用地理保護標志產品這個金字招牌,制定了一系列促進豆腐產業健康快速發展的政策措施,促進豆制品產業做大做強。
(二)經濟環境。淮南地理位置優勢,處于三角經濟區附近,人口密集,經濟水平不斷上升,市場開發空間大,便于建立完整的經濟型營銷網絡。中國豆腐文化節的一些活動具有很強的經濟性,如投資環境說明會及項目集中簽約儀式,大型商品展銷會,其中投資環境說明會及項目集中簽約儀式活動,是自第二屆中國豆腐文化節以來必有的,最大一項經濟活動。
(三)社會環境。八公山是豆腐的發源地,豆腐文化是淮南特有的歷史文化資源。“淮南煤炭俏四方,八公豆腐甲天下”。豆腐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譽足可擔當一個城市的品牌代言。“柔容萬物,開放通達”是豆腐與淮南地域特點結合起來的成果。小小豆腐,方寸之中,蘊含著中國飲食文化源遠流長的一縷奇異流香,而且融入了現代的健康飲食理念,是傳統文明與現代文明結合的產物。自1992年以來,淮南每年都舉行豆腐文化節,并以獨特的文化內涵獲得了國內外各界人士的好評。淮南豆腐文化節充分體現了“豆腐為媒,文化搭臺,經貿,旅游唱戲”的宗旨,充分展示了淮南較好的經濟基礎,良好的投資環境,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和兩個文明建設的巨大成就。
(四)科技環境。淮南豆制品的加工過程中,由于歷史的原因以及豆制品行業的特點,大多數的小作坊、小企業、加工散戶的豆腐作坊完全是靠人工或很少的機械化,基本處于較為原始的加工狀態。但近年來機械化的趨勢比較明顯,一些大的企業豆制品工業化速度不斷加快,規模化程度不斷提高自動化的程度在不斷深入,企業品牌意識增強。
三、淮南豆腐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淮南豆制品加工產業面臨的問題。(1)淮南豆制品現代化機械化水平不高,嚴重低于全國水平;(2)淮南豆制品加工散戶多,生產條件簡陋,衛生條件差,產品質量很難保證,環境污染嚴重,影響城市形象;(3)淮南市相關企業和政府對豆腐品牌的管理和監管水平有待提高,打造品牌效應勢在必行;(4)市場準入制度不健全,豆制品生產企業在生產環境、生產設備、檢測手段等沒有達到相應的水平,不利于對整個行業食品質量的控制;(5)科研投入能力不足,生產效率低下,現代人才缺乏。當地大多數豆腐企業仍然高度依賴傳統經驗的傳承,缺乏創新,大大限制了豆腐產業的現代化規模生產。
(二)淮南豆腐文化產業的不足之處。(1)文化宣傳不到位。淮南是當今中國豆腐之鄉,這種優勢被日漸埋沒;(2)豆腐文化節內容過于形式化和表面化,淮南市政府將重要精力放在豆腐文化節晚會上面,無法將豆腐文化節的實質內涵表現出來;(3)豆腐類系列產品知名度不高,受到來自外省產品的挑戰,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地位;(4)豆腐文化節所推動的旅游資源的開發遠遠不夠。中國豆腐文化節的舉辦吸引來自海內外游客,存在著巨大的旅游市場,淮南市政府在這方面缺乏重視度。endprint
(三)淮南八公山豆腐產業開發存在的不足。(1)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如交通、餐廳、酒店缺乏豆腐文化特色,沒有專門的豆腐美食街;(2)淮南八公山豆腐旅游產品的開發力度不夠,財政支持力度不足;(3)淮南八公山豆腐文化專項游缺乏,對開發豆腐的醫療、減肥美容等作用不夠重視。
四、淮南豆腐品牌定位
豆腐是以大豆為基本所衍生的食品,大豆作為基本的谷物之一,應該是最貼近人們生活的。所以,淮南豆腐是以銷售基本食用豆腐為主體,打造高品質、高檔次淮南豆腐宴用于突進銷售,銷售商品與銷售文化相結合,衍生豆腐產業鏈(如:醫療豆腐產品、豆腐保健品等),宣傳文化,推廣淮南豆腐品牌以及文化。吸引顧客向往淮南、走進淮南、帶出淮南,以此推進淮南第三產業的發展,從而提高淮南八公山豆腐品牌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從而推進淮南發展,同時也讓八公山豆腐成為淮南對外推廣的一面旗幟。
五、提升淮南豆腐品牌形象的對策(4P營銷)
(一)產品策略。綠色健康、口感特佳是豆腐的優點。此外,豆腐能清火,肺熱痰黃、咽痛、胃熱口臭、便秘者較適宜。水土不服、遍身作癢、皮疹,每天食豆腐,可協助適應水土。益氣寬中,生津潤燥,清熱解毒,和脾胃,抗癌。因此,我們可以考慮開發有藥用功能的豆腐產品。同時,大豆的蛋白質生物學價值可與魚肉相媲美,是植物蛋白中的佼佼者。大豆蛋白屬于完全蛋白質,其氨基酸組成比較好,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它幾乎都有。所以,我們應注重豆腐保健品在市場上的流通。
(二)價格策略。鮮制豆腐成本低,價格低廉,加工后的豆腐產品和豆腐菜肴價格稍高,而一桌正宗的豆腐宴往往價格驚人。針對不同消費水平的消費者,為產品制定層次價格。推行不同品級的豆腐商品,開拓市場的全面性。小到日常使用的豆腐大到“滿漢全席”的豆腐宴。
(三)渠道策略。現在流通于市場的豆腐產品主要由家庭作坊所生產的家用白豆腐。然而現在電子商務,網上交易流行于現在的交易模式應當成為豆腐銷售渠道推廣的首要選擇。每年9月15日在淮南舉辦的中國豆腐文化節,這是豆腐文化宣傳與推廣的重要舉措。因此,加大豆腐文化節的宣傳與推廣,形成八公山豆腐的品牌影響力,對互聯網絡交易平臺大有益處。
(四)促銷策略。(1)贈送促銷:這里只附贈淮南豆腐的新產品,這不僅僅有助于豆腐的推廣,更加督促了我們八公山豆腐不斷創新;(2)買多打折:買的越多我們給予的讓價越多,誠實誠意的交易,有利于建立交易網絡;(3)豆腐文化節:豆腐推廣,新產品推出,豆腐銷售有實在意義上的好處
六、總結
淮南,是一座典型資源型城市。新中國成立以來,不斷地做大做強煤炭產業群,造成對資源的過分倚重,經濟難以持續健康發展。第三產業是淮南工業現代化的短板,但也是一個維持經濟健康發展的機遇,應當牢牢把握。利用豆腐搭建平臺,不應該只是形式上的招商引資,只有讓品牌深入人心,用高標準的產品讓顧客去了解、嘗試、肯定。以豆腐為“煤”,推動經濟健康發展,同時帶動淮南旅游業的發展,提高淮南市的知名度。
我們如今對豆腐文化的研究,應該超脫豆腐和豆腐文化本身。看到它的發明和發展以及傳承,是與一個偉大的時代、與一個偉大的民族緊緊聯系在一起的。淮南豆腐發展與傳承的同時,不僅僅單獨地是對淮南豆腐文化的保護,更應該是提醒廣大中華兒女對中國五千年優秀文化傳承的重視與警惕。這應是開拓淮南豆腐市場拓展豆腐文化研究的要義所在。
主要參考文獻:
[1]張巖麗.淮南八公山豆腐文化旅游開發研究[J].甘肅農業,2010.5.
[2]徐長春,許衛,徐州華,鄭戈.淮南市豆制品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J].農業科技管理,2015.2.
[3]丁劍.八公山豆腐研制的意義[J].學術界,1995.3.
[4]滿銘輝.淮南八公山旅游業可持續發展戰略對策研究[D].安徽大學,2012.
[5]馮燕.豆腐文化在淮南[N].中國商報,2000.10.10.
[6]陳浩,陸林.地方特色餐飲產品淮南八公山豆腐的開發[J].揚州大學烹飪學報,200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