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瑞梅
[摘 要]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將學生視作課堂教學的主體,并以提高學生的興趣為教學重心,充分結合文章的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方式,通過對題目、背景、結構、情感的分析,來展開對學生的能力培養,在此過程中達到提高教學質量、深化學生思維的目的。
[關鍵詞]語文教學;支點;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7)31-0049-02
隨著新課改的逐漸深入,對實際課堂的教學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需要教師在課程內容安排中找到一個基準點,撬起高效語文教學的課堂。就像阿基米德說的那樣:“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p>
一、抓題眼——四兩亦能撥千斤
首先,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牢牢抓住文章的題眼展開教學。因為題目往往是教材的核心,雖然字數少,所表達的內容也很有限,但卻可以涵蓋整篇課文的中心思想,還能歸納文章內容的具體意義。例如,在教學《“紅領巾”真好》這一篇課文時,就可以先讓學生對題目進行分析。由題目我們可以了解到,文中所要描述的具體內容與紅領巾有關。但是,所講解的是紅領巾的形狀或者顏色嗎?顯然不是。題目中的紅領巾打上了引號,很自然地表示了這里所說的紅領巾不是我們佩戴的紅領巾,而是佩戴紅領巾的優秀少年。題目中還有一個詞“真好”,運用擬人化的手法惟妙惟肖地表達出作者對紅領巾少年的喜愛。由短短五個字的題目我們就可以提煉出豐富的信息,可見抓住題目能夠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教學效果。
二、扣背景——咬住青山不放松
背景作為交代文章內容的一種鋪墊方式,往往容易被忽視,但是背景里蘊藏的信息其實是非常豐富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背景進行課前導讀。比如,《“紅領巾”真好》這篇課文講的是“紅領巾”愛護小鳥的故事。由此我們可知,故事背景涉及了小鳥和自然。那么,在課前教學設計時就可以利用學生對自然的喜愛來激發他們對該篇文章的學習興趣。
(教師出示一些小鳥的圖片)
生:這些小鳥都好可愛?。?/p>
師:那么同學們喜歡小鳥嗎?
生:喜歡。
師:所以我們應該怎么去對待小鳥?
生:要愛護、保護小鳥!
師:那現實生活中有人傷害小鳥怎么辦?
生:要更加注意保護小鳥,還要告訴他們一起保護小鳥。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看看文中主人公是如何保護小鳥的。
緊扣文章背景展開教學,能夠提高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認識程度,為深入學習打下基礎。除此之外,在很多古詩文的講解中,教師也可以先給學生講一些作者背景、朝代知識或者是詩人寫這篇詩詞的經歷等。這既能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也能加深學生對該詩詞的熟悉度,使他們更容易理解古詩詞。
三、拎結構——悠然窺見南山景
在初步了解文章內容后,就需要對文章結構進行詳細解構了。例如,教學《“紅領巾”真好》這一課,在分析其結構時,教師可以先板書課題,然后帶領學生深入剖析文章結構。如教師先向學生提問:“看了課題后你想知道什么?”然后讓學生帶著“誰贊揚少先隊員‘真好?為什么要贊揚他們?”這兩個問題通讀課文。拎結構的基礎也是要對文章內容有足夠的熟悉和把握。在學生自主閱讀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對文中的生僻字詞進行講解,糾正學生的發音等問題,之后才能開始分析文章結構。
(教師要求學生輕聲讀課文,畫出表現小鳥快樂的詞句)
師:從課文中哪些詞看出小鳥最快樂?
生1:“嘰嘰喳喳”“蹦蹦跳跳”“一會兒唱歌”“一會兒梳理蓬松的羽毛”。
師:用一句話歸納第一節作者描寫鳥的內容。
生2:清晨,小鳥快樂地唱歌、蹦跳,它們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地生活。
師:從課文中哪些詞可以看出小鳥很活躍?
生3:“撲棱棱”(小鳥扇動翅膀飛翔)、“飛來飛去”。
師:它們這么活躍是為什么?
生4:是為了捕捉害蟲,保護翠綠的樹苗。
師:用一句話歸納第二節的主旨。
生5:講了鳥類是如何捕捉害蟲、保護樹林的。
師:第三節里又多了什么內容?
生6:第三節里出現了“紅領巾”。
師:“紅領巾”在做什么?
生7:“紅領巾”在保護小鳥。
師:歸納第三節的主旨。
生8:在第三節中,詳細地描寫了主人公是如何保護小鳥的。比如,安裝指示牌,這種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周圍人對生物的保護意識。
通過對文章結構進行分析,不僅完善了學生對文章內容的認識,還有利于他們把握文章的主旨,使他們的邏輯思維更加完整。在分析結構的同時,學生也可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從而提高自身的寫作技巧。因為,結構往往是支撐文章的一大重點,若是結構設計得不夠合理,則很容易使整篇文章表達不清晰,不能準確地表述作者的觀點。分析結構還可以從中發現更多的知識要點,有利于學生將一篇文章讀懂、吃透。
四、巧用情——情動于衷而形于外
語文學習中,學生除了要了解并掌握基本的字詞等內容外,還要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習作者所要贊揚的優秀品質。語文教學中巧用情,能夠培養學生的道德素質。如《“紅領巾”真好》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展開情感閱讀訓練。比如,“不許打鳥”是嚴厲禁止打鳥,朗讀時語氣要堅決;“‘紅領巾真好!”要讀出贊揚少先隊員的語氣;在第一、第二小節對小鳥的描述中,要以輕快的語氣,讀出對小鳥的喜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夠強化學生對文章思想感情的認識。
此外,教師還需要帶領學生進一步認識字形、字音,理解字詞的來源,知道字體的不同形狀有何意義;帶領學生一起對文中的字詞進行仔細探究和分析,細細斟酌不同字音、字形的用法,在某個句子中哪些字用得好,若是換成其他字會少了什么韻味等。這也是最基本的教學內容。在學習生字的過程中,帶著情感以及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來展開教學其實更能強化學生對字形的理解。比如,“躍”字,文中使用這個字時大多是在描寫鳥兒是如何運動的,“鳥兒飛躍起來”,“躍”是足字旁,就表示產生這一動作需要用腳。所以,在對字形的講解中,充分利用文本內容,可以進一步強化和提高講解效率,還能加深學生對生字詞的印象,給學生帶來更加生動形象的學習體驗。
綜上所述,在有關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教學指導中,教師應當明確教材內容中有幾項教學要點,并將每個要點落實到位,做到有頭有尾,這樣才能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
[ 參 考 文 獻 ]
[1] 汪小珍,吳亞華.提升“備學”質量,追求高效課堂[J].小學教學研究,2015(14).
[2] 曹海永.基于有效:語文課堂教學的走向[J].教學與管理2008(2).
(責編 劉宇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