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蓉蓉
[摘 要]助學課堂是一條能夠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的教學途徑。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站在積極語用的視角,落實助學課堂的實現途徑。具體策略有:關注實踐應用,助言語能力提升;優化教學環節,助學習方法形成;把握文體特征,助學習能力形成。
[關鍵詞]語文教學;助學課堂;提升能力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7)31-0058-01
對于語文教學來說,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是終極目標。為此,教師要根據文本內容與學生特點,致力于助學課堂的打造。唯有如此,才能使學生在賞析語言、感悟文本的基礎上,獲得語文學習能力的提升。教學時,教師可多種方法齊下手,為學生創設各種助學途徑。
一、關注實踐應用,助言語能力提升
語文是一門致力于語言文字運用的學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從關注實踐運用的角度出發,構建可助推學生語用能力提升的課型結構,從而使學生的言語轉換能力、表達能力得到不斷提升。
如蘇教版語文《莫高窟》一課,主要通過對敦煌石窟彩塑與壁畫等的描寫,使學生體會到我國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讓學生愛上我國燦爛的民族文化,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課文的表達上很有特色。在彩塑的描寫上,作者主要采取了“總—分—總”的構段形式以及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地寫出了彩塑的特點;在壁畫的描寫上,作者運用了大量的排比與比喻的表現手法,使文章顯得更加形象生動。鑒于這些表達特點,在教學的時候,筆者主要把促進學生言語表達能力的提升作為教學重點。在課堂教學中,當學生對文本內容以及表達方法有了基本了解后,筆者又安排了這樣一個讀寫訓練:敦煌石窟還有許多文書、帛畫、刺繡、銅像等,它們又是什么樣子呢?請大家盡情想象,并用“總—分—總”的構段形式和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進行練筆。這樣的教學指導,有助于學生言語表達能力的形成。
該案例中,教師根據課文的特點,以文本內容、表達方法為范例,鼓勵學生進行練筆。這樣教學,既可以深化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也有助于學生言語表達能力的遷移運用。
二、優化教學環節,助學習方法形成
在語文教學中,教學環節的合理安排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參與性有著明顯的促進與推動作用。因此,教師要善于對教學環節進行優化,以使學生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提升學習能力。
如蘇教版語文《哪吒鬧海》一課,這個故事內容學生并不陌生,在平時的電視中大都對其有了一定的了解與認識。結合這個特點,在課堂教學時,教師就沒有過多地安排教學環節,而是致力于對學生的學習助上一臂之力。教師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1)借助多媒體播放電視劇《哪吒》的片頭曲,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自讀課文,以“鬧”字為線索展開閱讀,想想哪吒是怎樣鬧海的,從中你感受到了哪吒的哪些特點。(3)學習復述課文,并把故事講給大家聽。這樣的教學環節設計簡單、輕松,有助于學生掌握閱讀學習方法,提升閱讀效果。
該案例中,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只是從學生的角度和接受知識的特點出發,通過幾個簡單的教學設計,為學生的學習助力。這樣教學,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優化了課堂教學效果。
三、把握文體特征,助學習能力形成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涉及內容非常廣泛,這就造成了語文教材中文體的多樣化特點。在語文教學中,要想使學生的學習能力真正得以提升,針對不同的文體,教師要教給學生不同的閱讀方法,以提升他們的語文學習能力。
如蘇教版語文《泉城》一課,作為一篇寫景文,主要講了濟南泉城的景物特點。在教學這一課時,為了使學生掌握寫景文的閱讀學習方法,筆者是這樣引領學生展開課堂學習的:首先,讓學生通過閱讀了解課文是采用什么方法來描寫的;然后,讓學生理清課文主要描寫了哪些景點,在這些景點的描寫上,作者主要采取了哪些表達方法。在教師的助力下,學生不僅明白了作者“總—分—總”的寫作方法,而且對作者抓住重點詞語來凸顯泉水特點的表達方法也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如珍珠泉是“涌”,五龍潭是“匯注”,黑虎泉是“噴吐”,趵突泉是“冒”。就這樣,學生習得了寫景文的閱讀方法,形成了語文能力。
該案例中,教師主要以文章的文體特征為范例,教給學生閱讀此類文章的方法。為了實現這個教學目標,教師又采取了必要的問題設計以及恰當的學習方法指導,從而使學生的學習能力不斷得到提升。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只有把幫助學生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閱讀學習方法作為自己的終極目標,并且注重采取各種教學方法致力于助學課堂的打造,才能在日積月累中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極大提升。
(責編 劉宇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