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
【摘要】在現代小學數學課堂中,現代化的科技理念也被加入到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中,而1∶1課堂作為一種從國外引進的新型課堂模式被很多小學數學教師應用起來,為了使學生在數學課堂的思維更加活躍,教師需要對在這種課堂條件下的教學資源使用以及設計方案進行制定,使小學數學課堂能夠給小學生提供更多鍛煉思維能力的機會。
【關鍵詞】1∶1課堂環(huán)境 小學數學 教學活動 資源設計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要認清自己的定位以及在教學中的角色,為了使教學的價值被充分挖掘,教師需要對原有的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改進,不僅可以在課堂中提升學生解題的能力,同時還要幫助學生將潛在的力量也開發(fā)出來。美國教育學者提出了1︰1課堂這種全新的課堂設計理念,建設這種課堂教學模式,需要借助現代科技的力量,將信息技術引入常規(guī)的小學課堂,尤其是對數學教師而言,這種借助計算機開展的教學可以給學生創(chuàng)設更好的數學學習氛圍。
一、1︰1教學模式下的資源設計的主要價值
創(chuàng)建1︰1的現代化課堂,可以給小學數學帶去很多新的改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回顧舊的知識。數學這門學科擁有很強的知識邏輯體系,在小學深度教學中所運用的學習資源中經常提供針對學生所學知識進行檢測的問題及練習,能夠在幫助學生回顧舊知的同時為新知識學習進行有效鋪墊。在此進程當中,教師能夠充分了解學生實際學習水平,并結合實際情況針對各個層次教學目標實施合理調整。
2.有效對知識進行探究。在小學數學深度教學中所使用新知識探究學習資源需具備有較強的生成性以及交互性、科學性等多重特征,要求探究問題及活動設計應努力遵循學生認知規(guī)律,在課堂教學中強化人機以及師生、學生相互之間關系神深度,有效的資源能夠促進其使用效率的顯著提升,使得課堂資源利用程度實現最優(yōu)。經過一系列多元化評價方法的應用,使得學生能夠及時完成問題發(fā)現,完善修正自身知識結構。
二、模式下的資源設計方法
1︰1課堂與常規(guī)課堂的教學程序是一致的,教師需要借助計算機等多媒體,首先創(chuàng)設與課堂內容相符的情景,在情景中將教學的核心問題提出,然后對教學活動進行設計,引導教育對象開展自主性的探究,將探究的結果記錄下來,讓教育對象互相交流探究得到的信息以及結果,并對不同的記過進行討論,完成全部的講授內容之后,可以進行鞏固性的訓練,以保證授課效果。
1.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數學知識無論在哪一個階段都是抽象化比較高,因此將抽象知識放到具體的情景之中,會使知識理解難度有效降低,如在對圖形的變換進行講解時,教師需要向學生講授的主要內容包括旋轉、平移以及軸對稱的相關概念,過去的數學教師在講授這方面的知識時,一般會用實物來模擬這些數學概念以及行為,但是在1︰1的課堂之下,教師可以借助計算機技術來用一種較為現代的方法來展現圖形變化的情況,主要需要借助畫圖軟件來實現這個圖形變換的教學內容的設計,使學生在觀看圖形變化的過程中培養(yǎng)空間意識,同時也可以對變化的過程進行了解,最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在計算機的屏幕上展現一些美麗的變幻圖案,使學生在欣賞圖案的過程中對《圖形的變換》這一課的所有重要知識點進行鞏固。
2.進行課堂實踐性活動。優(yōu)秀的數學課堂是與實踐相聯系的課堂,對于數學課堂來說,探索精神是一種極其重要的數學精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也是小學數學的難點,如在進行《分數與除法的關系》這一課時,由于小學生剛剛接觸到除法這一概念,因此教師想要讓學生進行除法運算,難度極大,教師可以在計算機上呈現出一些與除法相關的實際問題,如幫助老師將油餅分給學生,一共有6塊油餅,需要分給11個孩子吃,那么老師應該如何分配這些油餅呢?教師可以這個教學案例做成視頻,以視頻的方式呈現給學生,給學生營造更多的實踐真實感,使學生樂于去解決問題,從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既能學習到新的知識,同時還能獲取學習產生的樂趣。
3.教師進行合理引導。即使采用這種全新的1︰1課堂授課模式,教師也不可忽視學生的定位,無論在哪一種形式的課堂上,學生都是主體,教師要借助計算機對學生進行有效并且合理的引導,不可通過計算機直接給學生灌輸知識,如果教師仍舊沒有將學生當作教學的主體,那么1︰1課堂反而會使教學失去本應存在的價值。
三、結束語
將常規(guī)性的數學課堂與先進的信息技術結合,可以使教學資源的獲取范圍被擴展。教師在對1︰1課堂這種比較新的教學概念進行理解的時候,不要只依據給定的概念,將新型的教學模式僵化,無論是哪一種科學的教學模式都只有在被改進之后,才能應用到教學實踐中,這主要是由于教育對象是存在差異的,教師的教學活動設計的根本依據就是教育對象的主要特點,因此教師還要對1︰1課堂的開展方法進行研究,使其與小學數學教學的契合度更高。
參考文獻:
[1]余勝泉.從知識傳遞到認知建構、再到情境認知——三代移動學習的發(fā)展與展望[J].中國電化教育,2007,(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