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克宇
【摘要】小學德育對于提高學生道德認識、初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具有重要意義。分析了新形勢下,小學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新的德育內容,并對德育途徑和德育方法做了進一步探索,以期能為當前小學德育教育提供參考。
【關鍵詞】德育內容 德育途徑 德育方法德育是青少年、兒童身心健康成長的重要保障,也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基礎。小學時期的學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和向師性,是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因此小學德育對于提高學生道德認識、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具有重要意義。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我國的小學德育教育面臨著許多新的問題,亟待開拓新的教育途徑和創新教育方法。
一、新形勢下小學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
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由于傳統的教育思想、網絡的沖擊,當前的小學德育工作受到很大沖擊,也暴露出一些問題。
1.重智育,輕德育的現象普遍
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尤其是應試教育,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都把智育放在了首要的位置,傾注了較大的心血。比如教師重視學生的文化課成績,甚至將其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家長會給學生報文化課的補習班,注重智力培養,輕視品德教育。
2.德育目標脫離實際,雜亂無序
德育目標應該建立在科學的客觀的基礎上,既要依據國家的教育方針和教育目的,又要考慮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發展規律,既要考慮社會的發展需要,又要兼顧民族文化和道德傳統。學校的德育目標既要符合實際又要考慮可行性、可操作性。
3.知行分離,重視德育理論,輕視德育實踐
學校開設德育課程,作為傳輸德育理論知識的載體。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普遍存在知行分離,重視知識灌輸、輕視實踐鍛煉的現象。不能把理論知識和道德實踐很好的結合起來,沒有在學習中、生活中貫徹實行德育知識,道德行為的培養投入很弱。
4.形式主義和極簡主義盛行,方法和途徑缺乏新意和吸引力。
在網絡形勢下,學校的德育課程形式單一,缺乏新意。沒有與新的社會發展需求結合,沒有與新的教育媒介結合,許多教育者對德育的認識還不夠深入,不夠重視,往往流于形式,方法和途徑都有待進一步探索。
二、新形勢下小學德育發展的新內容
新形勢下,小學德育內容不同于傳統的德育內容,擴展了更多新的內容。傳統的德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隨著社會的發展,尤其是互聯網的普及,網民普遍低齡化,由此也引發了許多新的問題,特別是對小學生而言,由于其自身信息辨別能力不足,更容易沉溺網絡,心理健康教育也呈現了新內容。在新形勢下,小學德育的內容出現了一些新的主題。
1.安全教育與生命教育
安全教育指樹立安全意識,自覺維護生命安全、財產安全,遠離毒品,嚴防危及生命安全的犯罪。對小學生而言,一方面,提高安全意識;另一方面,鍛煉和培養自我保護能力。生命教育指教育學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愛護生命。
2.生存教育與生活教育
當今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生存技能是每一個必備的基本技能。包括基本的生活技巧、對環境的保護意識、基本的人際關系協調能力等。生活教育是教育學生熱愛生活,積極樂觀、健康向上,正確看待生活中和學習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難。
3.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是德育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性別角色認識方面。一方面,由于我國小學的教育現狀,特別是師資力量配備方面,女教師比重比較大;另一方面,如今的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發育較早,不適當的、不及時的引導可能會引發小學生性別意識模糊甚至偏差。再比如網絡的沖擊,智能手機的普及。一些學生過度依賴手機,出現網癮。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強預防和及時救助,確保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三、新形勢下小學德育途徑與方法的探索
1.小學德育途徑的探索
(1)德育與各科教學相結合
將德育工作滲透到其他學科的教學過程中,充分挖掘各科教材包含的德育因素,在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將德育與各科教學相結合,不僅拓寬了德育的途徑,也體現了德育的思想性和深度。
(2)德育與生活實踐相結合
著名的教育學家杜威提倡“從做中學”,要讓我們的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感知到德育的重要性,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在生活實際中進行德育工作,也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能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比如在開展植樹活動、親子活動、組織晚會、甚至做游戲的過程中,能夠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寓教于樂。
(3)積極展開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工作是學校進行德育工作的一個重要而特殊的途徑,通過開展有針對性的班主任工作,學校可以強有力的管理基層學生群體,更好的進行德育工作。班主任是最接近學生和家長的教育者,積極開展班主任工作,既有利于增進對學生的了解,使各學科的教學順利開展;又有利于對家長進行及時的反饋,對學生的家庭教育予以適當的指導。
2.小學德育方法的探索
(1)合作學習法
以小組或者隊為單位,組織小組內或一隊內的協作學習或競爭學習等,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成就感以及溝通協作能力等。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充當引導者和示范者的角色,注重對每一個學生的觀察,以便提出有針對性的意見。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合適的指導和發展。
(2)開設德育教育專欄。
學校應充分利用網絡,創建德育教育專題網站,一方面向學生、教師和家長展示德育理論知識、良好的榜樣等資源;另一方面,開設互動窗口,鼓勵學生、教師、家長以及其他人員提出意見和建議,以不斷改進,使專題網站成為德育的主要陣地之一。
(3)設置班主任信箱
通過設置班主任信箱,讓學生能大膽的、真誠的、坦率的說出自己的想法,使得教師能深入全面的了解學生。這樣做,規避了面對面溝通帶來的尷尬和保留,有利于因材施教,實施針對性的有差異的教育。同時,有利于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增進師生感情,形成平等、友善的新型師生關系,也有利于教師更好的開展教學,實現教學目標。
(4)創新德育形式,注重多元化發展
德育不僅僅依賴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更是要注重聯合社區、注重社會力量的投入,創新德育的形式,包括但不局限于家庭和學校。因為學生不僅僅在家庭和學校之間學習、活動、交往,將來還要走向社會,適應社會。積極引入社會的力量,通過開展社區教育、到當地的紀念館等文化機構參觀學習,通過學習榜樣的優秀事跡,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樹立遠大的志向,對自己、對未來有清晰的、正確的、全面的認識,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四、結語
當今的教育理念和社會形勢對小學德育教育的內容、途徑、方法都提出新的要求,只有學校、家庭、社會各方面共同參與,才能使德育取得實效,才能使小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在開展德育的過程中,要特別注重調動多方力量,形成正確的德育理念,注重德育途徑和方法的創新,與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以及時代背景等實際情況緊密結合,確保小學德育教育的高質量。
參考文獻:
[1]楊淑霞.小學德育教育在網絡形勢下的新方法[J].信息技術與教學,2012,(10):192.
[2]曾雪輝.淺談新形勢下的小學德育教育[J].人才資源開發,2016,(10):216.
[3]何立波.淺談新形勢下小學德育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5,(11):18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