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秀
【摘要】高中歷史教學是教育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新課改要求,高中教學要緊隨時代發展,進一步提升高中歷史教學效果的深度與廣度。結合教學實踐,在新課改背景下,針對高中歷史教學的創新發展,提出若干建議。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歷史教學創新發展高中歷史是素質教育體系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僅是提升學生基礎知識的重要途徑,對于拓展學生眼界和思想具有重要作用。創新是時代教育發展提出來的重要要求,創新發展高中歷史教學,也是促進高中素質教育的重要保證。
一、教學思維創新:挖掘深層規律分析歷史現象
在我們的高中歷史教學課堂上,不僅要引導學生了解、學習曾經發生過的歷史事件,還應引導學生學習、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能夠通過某些歷史事件獲得認知,從而全面的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因此,教學工作者要結合高中歷史教學現狀,不僅教授學生歷史知識內容,還應積極引導學生對所學的歷史知識進行理解、分析。從事物的發展來看,任何事物的發生、發展都具有一定的規律,歷史事件也不例外,可以根據歷史事件之間的規律引導學生分析這些規律的走向和其中蘊含的意義。例如,秦朝末年,統治階級腐敗,激起大澤鄉起義,秦朝統治滅亡。幾百年后,隋朝統治者橫征暴斂,農民起義爆發,使隋朝退出歷史舞臺。可以以此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兩次農民起義存在什么聯系?農民起義對社會和政治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農民起義對于封建社會有什么用的意義?通過以上引導,學生不僅能牢牢記住歷史河流中這兩次起義和朝代更替,對于封建社會的發展規律也能達到較深厚的理解。
二、教學形式創新:拓展興趣教學促進效果提升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雖然高中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學習經驗,積累了知識。但是在具體的歷史教學過程中,以興趣作為引導點,仍然可以收獲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歷史科目的教學內容豐富而極具趣味性,利用圖文、視頻、語言、互動等環節生動地展示歷史教學內容,能夠更好地吸引學生對歷史學科的興趣,激發學生歷史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針對教材內容,進行有目的性地解讀,尤其是對于重點內容要結合新媒體等教學手段進行著重講解,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當前網絡信息發達,接觸知識的渠道四通八達,教師可以積極引導學生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有意識地關注歷史相關知識和獲取,輔助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
三、教學細節創新:重視學生學習自信心建設
高中歷史涉及范圍廣、知識量大,會被部分學生認為具有一定學習難度,引起學生的畏難情緒。所以,要充分重視學生的心理疏導,耐心引導學生向積極、健康方向轉移,這對于穩定學生的學習心態、促進教學效果提升有重要作用。一方面,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克服畏難心理。對于歷史成績有較大進步空間的學生,應從較為淺顯的知識內容開始教授,逐步引申到較為復雜或深層的歷史知識。例如,先從某歷史階段所發生的事跡的講述,再到該階段社會現狀描述,再到當時社會與經濟的相互關系及對當時人文的影響等方面,層層遞進,逐漸挖掘學生的邏輯思維。對于具有一定歷史知識基礎的學生,幫助其尋找更為便捷的學習途徑的同時,還應引導其享受學習過程中的成就感,從而促進學生在歷史學習的道路上不斷前行。另一方面,要實施“鼓勵式教學”。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應對學生多肯定、多贊揚、多褒獎,使學生在肯定中提升自信心,在贊揚和褒獎中獲得認同感,從而形成繼續學習、攻堅克難的心理基礎。
四、教學實踐創新: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不論何種學習,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將所學知識付諸于實踐活動。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也是檢測學習效果的有效途徑。素質教育要求我們,要培養出不僅掌握知識還能準確、成功地運用知識的高素質人才。在高中歷史教學中,也應遵循素質教育和新課改原則,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改變傳統教學中的填鴨式教學,促進學生的實踐式學習。具體到實踐式學習,可以采用多種形式的引導教學。課堂上,可以采用提出問題,邀請學生上臺講解,或形成開放式教學環境,針對某一教學內容組織探討式教學。例如,針對歷史上幾次科技革命,引導學生討論怎樣看待當前社會科技的發展,怎樣促進科技進步和科技創新,橫向拓展學生的“舉一反三”思考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在課下,可以鼓勵學生以報刊或論文的形式對歷史事件和背景進行分析,在促進學生學習興趣提升的同時,還能提升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綜上所述,促進高中歷史教學創新發展,提升教學效果,必須關注教學體系中的各個細節,以培養具有綜合素質能力的學生為目標,從教學觀念、教學模式等方面進行創新,才能從根本上提升教學效果,達到最終的培養綜合素質能力人才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徐太陽.高中歷史課堂創新教學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3.
[2]朱健.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創新與有效性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