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毅文
【摘要】中職語文教學中職業精神的培養,對于學生今后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對中職語文職業精神教學現狀進行分析,提出中職語文教學中滲透職業精神教育的途徑,希望能對培養學生職業精神有所幫助。
【關鍵詞】語文教學 職業精神 途徑
一、中職語文職業精神教學現狀
1.職業精神教學內容涉及很少。在目前的中職語文教學過程當中,雖然也有不少的教師意識到了職業精神教育對于學生今后工作發展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的課堂教育當中還是很難將職業精神的內容貫徹到語文教學當中,因此,在語文課堂上大多時候都只能對語文的基本知識進行講解,而很少能夠與職業精神相關聯起來,難以讓學生形成正確的職業精神認識與理解。
2.職業精神教學缺乏實踐。除了在語文教學中很少涉及到職業精神教學,語文教師也極少有時間去組織學生通過實踐來加強自身的職業精神,而學生也只是側重于對基本專業知識的學習,對于職業精神并沒有過多的重視,這兩個方面都導致了學生很難通過實踐來體會到職業精神的重要性,從而使職業精神成為了口頭上的語言,不能在實際中得到應用。
二、中職語文教學中職業精神的滲透途徑
1.通過“聽”和“讀”形成正確的職業精神認識。在進行中職語文教育時,學生通常都認為進行中職教育的目的知識為了掌握相應的專業知識技能,例如舞蹈表演只需要做好舞蹈的基本功就行,服裝設計只需要掌握好專業的知識技能就足夠了,這種片面的學習觀點會導致學生職業精神認知上的錯誤。造成學生可能具有一定的職業技能,但在其他職業精神上都有所缺失,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應當讓學生對職業精神有著正確的認識。以中職語文《敬業與樂業》的課程教學為例,由于中職教育是培養學生專業知識技能以及步入社會的重要階段,因此,在進行本文的教育過程當中,教師不應當僅僅只是對文章內容進行講解和說明,更應當通過讓學生“聽”和“讀”的方式,端正自己對職業精神的認識。教師可以在根據對全文的掌握和認識上,來朗讀全文和讓學生自己進行分析和朗誦,指導學生為何要敬業,是因為人類生活和勞動都是相互作用的,凡是職業都應該被尊敬,同時也應當讓學生認識到為何要樂業,凡是職業都是有著自身的趣味,從工作當中能夠體會到職業的樂趣,因此要樂業。教師通過讓學生“聽”和“讀”的方式分析職業精神當中除了職業技能以外,還有職業態度、職業責任等因素對于自己是至關重要的,從而使學生對于職業精神有著更為正確和全面的認識。
2.通過“說”和“寫”增強對職業精神的理解。如果說“聽”和“讀”能夠讓學生形成正確的職業精神認識,那么“說”和“寫”則能夠提高學生對于職業精神的理解程度。中職學生在畢業進入到工作當中以后,“說”和“寫”的能力就顯得極為重要,無論是求職信、材料報告、職業總結等都需要擁有良好的寫作能力,而在面試、與領導和同事進行交流以及各種工作探討當中都需要良好的表達能力,因此加強學生“聽”和“讀”的能力對于學生職業精神的培養至關重要。例如,在進行中職語文《論友誼》的課程教學當中,教師可以針對“友誼”這個話題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讓具有相同觀點的學生組成一個小組,就怎樣建立良好友誼這個問題進行辯論。學生在與他人進行交流的過程當中,可以學會如何端正交流的態度并完成老師交代的任務從而履行責任,這是對學生今后職業態度以及職業責任的培養,學生在辯論中進行文明的交流這是對良好職業紀律形成的關鍵,學生在“寫”的過程中能夠反思自己表現不足的地方,從而改正團隊合作與交流中的不足之處,對于職業精神的領悟層次有著進一步的提升。
3.通過綜合實踐活動加強職業精神的全面培養。職業精神教學如果僅僅是在課堂上通過聽、說、讀、寫的及教育則很難取得實質性的效果,加強學生的實踐操作就非常有必要。例如,可以指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社區內人們的生活環境和質量問題展開調查,小組組長對各個成員進行工作內容的分配,讓成員能夠發揮自己的職能,而成員為了完成調查任務,就會和其他成員一同協商如何更好的開展社區調查工作,并與社區的住戶進行有效的溝通。在此過程中,成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機會變多,有助于學生良好職業理想、職業態度、職業責任以及職業紀律的形成,對于全方位培養學生職業精神的學習大有裨益。
三、結束語
職業精神教育對于中職學生今后生活工作有著重要的影響,針對當前中職語文教學當中存在的職業精神教學內容少,職業精神教學缺乏實踐的問題,教師應當在中職語文教學當中從“聽”和“讀”的教學當中端正學生對于職業精神的認知,從“說”和“寫”的過程中增強學生對職業精神的理解,并通過綜合實踐活動加強學生職業精神的全面培養,從而達到促進學生職業精神學習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管漪漪.基于職業精神滲透的中職院校語文教學創新研究[J].職業,2016,(15):110.
[2]張云雷.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前專業學生的職業精神[J].文學教育,2015,(05):14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