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鳳
【摘要】學前教育主要是針對兒童成長階段的一種教育模式,學前教育質量直接影響到兒童的健康成長,甚至關系到國家未來的方向方向,學前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在我國學前教育發展進程中,已經逐漸形成完善的教育體系。本文在關于新時期我國學前教育課程發展歷程分析的基礎上,提出相關的體會。
【關鍵詞】新時期 學前教育 課程 發展歷程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4-0023-01
我國自建國以來,學前教育已經經歷60年的發展時間,在課程理論研究中也取得一定的經驗,并逐漸形成完善的教育體系。特別是在新時期我國學前教育更是汲取之前的研究經驗,實現我國學前教育的深化改革發展。分析我國學前教育課程發展歷程,能夠總結分析我國學前教育發展經驗及教訓,從而進一步開創我國學前教育的下一個重要發展階段。
一、新時期我國學前教育課程發展歷程
(一)學習引進前蘇聯理論階段(1949年-1965年)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由于受到帝國主義長期壓迫,從而導致自身發展能力交底,因此不得不學習及引進前蘇聯研究理論。我國在1949年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關于當時的教育工作發展現狀明確提出要:以老解放區的教育實際經驗發展現狀上,分析舊教育模式中的有用經驗,并積極學習及借鑒前蘇聯教育經驗,進一步促進我國新民主主義教育發展。在這一階段中,我國學前課程理論研究則不斷引進及介紹前蘇聯學前教育理論,同時強化學前教育課程目標、內容以及教學方式展開研究,并進一步強化學前各學科的教材及教學方式研究。
(二)學前課程研究停滯階段(1966年-1976年)
這一時期主要是我國發生“文化大革命”時期,從而導致我國不管政治文化,還是教育經濟等各方面均停滯不前。學前教育受到這一時期的影響,不但沒有任何進步,沒有取得任何成就,甚至對于之前的研究成果也有所否定,導致學前課程研究停滯不前。
(三)學前課程研究引進及思考階段(1977年-1984年)
這一階段在我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之后,迎來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人們對于學前教育的重視度也顯著提升。同時受到改革開放的影響,逐漸恢復了我國的學前教育課程研究。在此階段中不但開始積極翻譯國外學前教育學理論研究著作,其中重點針對學前課程的語言、數學、美術以及體育等相關課程教學原理展開研究,并基于不同學習教學方式加以研究,進一步促進了我國當前學科教學的發展。同時也開始分析歐美國家的相關學前課程現狀,對歐美國家的學前教育現狀,教學機構設置以及相關教學方式等詳細分析,以開放姿勢積極借鑒歐美國家教學經驗。最后也針對我國當時的學前教育思想進行反思,繼承和發揚我國近現代一些優秀教育經驗,對于存在的一些不良思想則也積極改善及擯棄,為我國學前課程理論研究奠定良好基礎。
(四)學前課程研究深化階段(1985年-1996年)
從上一階段開始,我國學前課程研究已經逐漸進入到正常發展軌道,在這一階段研究則主要集中在學前課程本質研究上,逐漸從之前的學科關注發展到活動關注,對教師的教學關注逐漸轉變到兒童的經驗獲取情況,并且學前教育逐漸從之前的靜態學習知識研究發展到幼兒動態活動研究。提出學前課程本質則是進一步拓展學前教育者事業,顯著提升關于學前課程的深入理解;學前課程結構的研究,基本上從關于角度探討學前課程結構,對于我國幼兒園教師對課程要素科學組織及應用具有促進作用,但是關于學前課程獨特性研究還不夠深入;關于學前課程設計的研究,在進一步引進及吸收國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我國研究者也開始積極探索學前教育課程設計,不但分析了課程設計中的常見問題,并且關于其具體設計提出具體的策略;最后還關于潛課程展開研究,并得到一定的成果,進一步拓展了人們關于學前教育的認識。
(五)學前課程拓展深化階段(1997年-至今)
我國學前課程在經過以上幾個階段的發展滯后,已經基本具備相應的學術研究規模。在這一階段發展研究過程中,則主要是結合當前社會發展現狀,并且結合學前課程本身的獨特性,則關于學前課程理論方面進一步深化研究,對學前教育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及新現象展開研究。首先關于學前課程論內容及體系展開研究,建構基本的學前課程理論及教學體系。關于學前課程及游戲相關性展開研究,對于整合學前教育及游戲發展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關于學前課程規模展開研究,積極結合國外研究經驗,提出河濱街模式等一系列新型教學模式;關于學前課程價值展開研究,基于理論及實踐兩方面積極開展關于學前課程價值問題研究,解決學前課程的很多現實問題。在以上研究的基礎上,也積極開展學前教育的生活化教學模式研究等不同角度研究,為我國學前教育課程深化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促進作用。
二、我國學前教育課程的發展體會
從我國學前教育的發展歷程,能夠看出我國學前教育逐漸從之前的借鑒學習,逐漸發展到自主創新階段。在此過程中,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學前教育科學化及民族化本身也就是一個發展性過程,不但包括科學兒童觀、方法論,同時也包括教育觀,科學學前教育課程則需要在適應幼兒年齡特征的基礎上,進一步促進幼兒全面健康發展,為兒童健康成長奠定基礎。另外在發展過程中還需要積極借鑒國外優秀教育經驗,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一直學習及引進前蘇聯教學制度,目前我國已經構建比較完善的學前教育體系,但是在此過程中還需要不斷學習國外優秀經驗,比如美國的“自然發生”課程等等,以能夠進一步促進我國教育體系的完善。同時在學前教育課程研究中需要進一步和兒童生活相結合,只有實現課程和實際生活的有效結合,才可以在學習過程中進一步提升兒童的體驗感受,促進兒童情感體驗、創造力及知識學習的綜合性發展。最后還需要進一步加大多元化課程模式研究,多元化教學模式本身也就是我國教育教學的主要研究發展方向。積極探索學前教育的新型課程教育模式,實現我國學前教育的多元化教學發展,則更有助于促進我國兒童的個性化發展。
綜上所述,在時代發展進程中,我國學前教育課程已經達到迅速發展,但是在實際發展中還存在教學問題,還需要廣大學前教育研究者在當前研究的基礎上,積極學習我國古代及國外先進學前教育經驗,實現我國古今及國內教學經驗的有效結合,為促進我國兒童身心健康發展提供良好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1]萬茹,莫磊.中國學前體育課程百年發展變革的歷程及啟示[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3,29(5):7-12.
[2]項建英,樊樂樂.論近代學制與中國學前教育課程的演變[C].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史分會第十五屆學術年會論文集.2014:1-12.
[3]楊恩慧.游戲在我國學前教育法規中演變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6.
[4]徐秀玲,黃乾玉.中國學前課程發展歷程及其啟示[J].新課程研究(下旬),2015,(2):48-50.
[5]王逢利.發展適宜性學前教育內容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