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偉男
【摘要】文章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相關分析,以長沙師范學院2016年現代教育技術專業學生必修課程《多媒體課件制作》為例,采取對比實驗法,結合相關科學調研統計,對新模式的教學應用效果進行分析與總結,對研究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一線教師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微課 翻轉課堂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4-0240-02
引言
近年來隨著教育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滿足學習者自主化、個性化學習的現實需求,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成為許多一線教師的全新實踐嘗試,尤其是始終走在教育信息化改革前沿的高校專業教師。本文主要闡述短小精悍的微視頻結合翻轉課堂模式在《多媒體課件制作》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探究與總結,并指出今后的發展思路。
一、微課與翻轉課堂
在這個快速傳播變化的信息時代,時間的碎片化導致現代學習的碎片化及微型化。當微電影、微信、微營銷等“微系列”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的時候,教育領域的微課時代也迅猛發展起來了,更因為具備了可觀看性強、技術門檻低、實用性強等特點,很快就形成了微課的廣泛應用。
隨著微課應用的不斷推進,其內涵也在不斷發展和豐富。結合國內外專家學者對微課的定義,本人以為微課(Micro-course)是以微視頻為主要載體,對課程教學內容的相關知識點與技能點,或者結合其中某些教學環節(如學習活動、實驗任務)和某種學習方式(如自主學習、協作學習),而精準開發的一種微型化數字化學習資源包。根據其定義分析,微課資源主要由微視頻、微設計、微課件、微清單與微反思等五個方面要素構成[1]。一項基于edX的大數據統計表明,單節微課的時長最好控制在6到8分鐘左右,最長不能超過10分鐘[2]。
翻轉課堂(Converted Classroom)是指以課堂面授教學為基礎,再利用多種教學信息技術手段來實現教學結構顛倒重組的一種新型教學組織形式[3]。學習者在課前通過觀看以微視頻為主要載體的教學課件資料,課中回到教室與教師和同伴進行面對面答疑解惑、討論交流與學習再反思。傳統課堂與翻轉課堂各要素的主要特點對比如下[4]。
傳統課堂(基于教材):教師是知識傳授者、課堂管理者;學生是被動接受者;教學形式是“課堂講解+課后作業”;課堂內容是知識講解傳授為主;技術應用是以內容展示為主;評價方式是傳統考試形式。
翻轉課堂(基于微課):教師是學習指導者、促進者;學生是主動研究者;教學形式是課前“自主微課學習+課堂互助探究”;課堂內容是以問題探究為主;技術應用是以自主學習、交流反思和微課程為主;評價方式是多元化考核方式。
二、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在總結國內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優劣基礎上,本文結合現代教育技術專業“多媒體課件制作”課程特點,設計出了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該模式中,整個教學活動過程分為五個遞進且循環的階段,詳述如下:
(一)課程資源階段
本階段是翻轉課堂能否成功的關鍵步驟。根據相應課程開發含微視頻、學習文檔、PPT課件和相關輔助學習包的微課程。在多媒體課件制作課程中,主要制作以下十個微視頻如多媒體課件設計思路、課件美學基礎、素材處理技術、PPT課件制作要領、PPT課件制作案例、Flash技術要點、簡單動畫制作、填空題課件制作、單選題課件制作、游戲型課件制作等,每個微視頻不超過10分鐘,短小精悍,直接講解設計思路與制作方法,然后由主流微課視頻軟件Camtasia Studio9.0編輯處理。
(二)E-學習
第二階段就是將設計制作精良的課程資源上傳到課程微信公眾平臺“小麥課堂”,學生通過手機、電腦、U盤等載體進行無處不在的泛在學習[5]。此階段要注意監督學習者的學習行為,確保課堂教學前每個學習者都認真完成課前學習。
(三)課堂活動
第三階段主要是課堂內化階段,師生在傳統課堂內進行學習交流、答疑解惑、同伴互助、個別化指導、情感價值觀升華及小組協作學習解決問題等活動。
(四)學習測評
在前面三個階段基礎上進行教學效果考評,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如學生交流情況、作業完成情況、試卷作答情況、情感態度價值觀情況等。
(五)提煉升華階段
通過分析考核結果,對教學進行深度反思,優化課程設計方案和制作效果,多與相關專家老師交流教學心得,適時修改教學過程設計。
三、新模式應用效果分析
本人實驗對象為兩個學習基礎相當、班級人數一致的平行班一班和二班,其中一班還是采取傳統教學模式,二班采取的教學模式,在保證其他變量不變情況下,經過一學期教學,通過科學測試統計后,發現兩個班教學效果產生明顯差距,整體上二班教學效果明顯好于一班,具體效果分析如下:
一班:平時作業平均65分;期末作品平均70分;交流互助40次;學習態度1/2積極;情感態度一般提升。
二班:平時作業平均80分;期末作品平均85分;交流互助90次;學習態度4/5積極;情感態度較大提升。
四、實施過程中的挑戰
通過一輪教學實驗對比后,認真開展教學模式及實踐應用反思,除了本人教學模式和組織實施能力有待加強外,還有一些因素對實施過程形成挑戰,具體如下三點:
(1)學校時間問題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需要學生在課外花費大量時間,由于相關專業課程較多,一天到晚都排課,學生課前自主學習時間不太充裕,就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很多學生晚上要上課或參加活動,周末要參加各種社團活動,所以屬于自主學習時間不是很多,尤其是大一階段和大四階段學生,學習時間問題尤其突出。
個人認為在不耽誤其他學習活動情況下,學生應該盡量充分利用微視頻短小精悍的特點進行碎片化課前學習如排隊等車、講座前夕、吃飯間隙等時間可以用來學習微課,晚上睡覺前復習和反思當天教學內容。
(2)學生素養問題
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需要學生能自覺參加學習活動,學生的語言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小組協作能力、信息技術素養等都制約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個人認為在教學前應該對這些能力進行前期摸查并有針對性的開展能力培訓,確保新模式所需的基本能力和素養達標,能滿足新模式學與教的現實需要。
(3)課程資源問題
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取決于課前課程資源的質量,尤其是微課的設計與開發環節。個人認為教師需要參加專業培訓,學習、設計與開發微視頻及作業設計,熟練運用最新設計開發軟件,同時學會借鑒同行的優秀成果和經驗為己所用。
五、結語
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形態,猶如一場颶風席卷整個教育領域,顛覆了傳統的教學方式,促進課程教學改革邁向新高度。然而由于受教師認識水平及專業能力、學生基本素質及信息素養及學校軟硬件的制約,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等為代表的新型教學模式在具體教育教學中還沒有得到廣泛應用。基于此,本文作者經過多年課程教學模式實踐,積極構建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新模式,并詳細闡述教學過程及教學應用效果,以期為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等現代教學模式的設計與開發提供一定的實踐參考。
參考文獻:
[1]胡小勇.設計好微課[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7.5
[2]胡鐵生.我國微課發展的三個階段及其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2013,(08)
[3]趙國棟.微課、翻轉課堂與慕課實操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9
[4]張金磊.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08)
[5]林秀瑜.泛在學習環境下微課的學習模式與效果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