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俊娥 李 萍
馬克思關于農業現代化的思想研究及當下啟示
惠俊娥 李 萍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和支撐,也是我國實現十三五目標的關鍵環節,但與相工業化、信息化和城鎮化相比,農業現代化一直較為薄弱。馬克思關于“農業現代化”思想是指導實踐的基石,也是我黨各屆領導集體思想脈絡發展的理論依據。本文通過對馬克思關于農業現代化的思想的探究,結合當下實際,以期待對我國目前農業現代化發展提出建議。
馬克思 農業現代化 社會主義大農業
“中央一號文件”連續十二年將“三農”問題作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八屆五中全會部署了需取得突破的十大領域之一就是農業現代化。重溫馬克思關于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思想及在中國的傳承,對于解決當下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面臨的難題具有重大意義。馬克思關于農業現代化的觀點對學術研究和當下的農業現代化發展均具有重要意義。其主要觀點如下:
首先馬克思認為農業是人類進行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我們首先應當確定一切人類生存的第一個前提,也就是一切歷史的第一個前提,這個前提是:人們為了能夠創造歷史,…… ,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東西。因此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生產滿足這些需要的資料,即生產物質生活本身。”[1]其次馬克思認為農業的勞動生產效率制約著工業和農業間社會分工的發展水平[2]。馬克思指出,社會發展的一個首要條件是高于勞動者個人需要的農業勞動生產率。最后馬克思認為農業勞動生產率決定著農業人口向城市和非農產業轉移的速度和規模。農業勞動生產率決定了農業剩余勞動和剩余農產品的大小和規模,進而決定了農業人口向城市和非農產業轉移的速度和規模。
馬克思在分析西方主要國家農業發展道路時,科學分析并預見了社會主義農業是社會主義大農業,即走一條集約化、科技化、商品化、資本化、市場化的大農業。
首先,馬克思認為商品經濟取代自然經濟是歷史的進步,同時也是農業現代化的過程。農業商品經濟的產生是資產階級革命的結果。資產階級革命中,農奴或封建依附奴轉變為擁有小塊土地的所有權或者租佃權的自由人;土地成為可買賣的自由商品;土地使用者和土地所有者關系由人身依附關系變為純粹的“單純的貨幣關系和契約關系”。馬克思認為商品經濟取代自然經濟是歷史的進步,它促進了勞動力的自由競爭和國內市場的形成,提高了勞動力、土地和資本要素的產出效率,改變了農業社會市場不發達,產業結構單一和農產品自足自給的狀況。因此,農業商品化過程就是農業現代化的過程,發展現代農業就是要提高各生產要素的生產效率,充分發揮市場在農業發展中的作用。
其次,馬克思認為農業企業化、資本化促進了農業現代化的進程。“農業企業企業家階級”是農業商品經濟化的產物。新生的農業企業家為了獲得可以補償預付資本同時賺取不低于其他行業平均利潤而投資農業生產。在利潤的驅使下,農業企業家會采取提高產量的辦法在價格不變的情況下增加總利潤,或者降低生產成本來增加利潤,進而間接提高農業生產率,加速了農業資本家資本積累的進程。而資本的積累又促進了企業家對農業的投資。所以,農業的企業化和資本化無疑加快了農業現代化的進程。
最后,馬克思認為科技化、商品化、產業化、資本化、一體化的大農業是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馬克思指出,“機器是提高勞動生產率,即縮短生產商品的必要勞動時間的最有力的手段”[3],“大工業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學并入生產過程,必然大大提高勞動生產率”[4]。該觀點同樣適用于農業。大工業思維在農業發展中的應用加速了小農經濟的解體。馬克思發現西方資本主義農業是一條商品化、產業化、資本化、一體化的農業發展道路,該發展模式促進了農業的生產力進步,充分發揮了各生產要素在農業發展中的作用,符合生產力發展要求。雖然資本主義具有剝削性,但其符合生產力的方面卻是可以拿來借鑒以促進社會主義農業發展的。故馬克思關于社會主義現代化農業的思想便是一條科技化、商品化、產業化、資本化、一體化的大農業發展道路。
馬克思認為農業是基礎,要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石。在當下,隨著技術的發展,農業發展的重點從滿足人類基本需求向農業市場開發、土地要素效益最大化以及富民轉變。馬克思農業思想的核心是走一條集約化、科技化、商品化、資本化、市場化的大農業。目前我國的農業現代化建設便是沿尋這一思想脈絡進行。比如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很多地區通過土地流轉實現土地資源集中,并引進資本大戶進行市場化、機械化和資本化運作,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和農民的收入。同時由于我國自然地理狀況多樣性,社會主義大農業的實施應因地制宜,要依照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指示依據當地的資源稟賦因地制宜地發展農業經濟。
[1]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8~79.
[2]何增科.馬克思、恩格斯關于農業和農民問題的基本觀點述要[J].馬克思主義和現實,2005(5):49~59.
[3][4]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資本論(第2版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63.
(作者單位:江蘇省行政學院)
惠俊娥(1991-),女,漢族,河南商丘人,碩士研究生,江蘇行政學院,研究方向:三農問題;李萍(1992-),女,漢族,河南洛陽人,碩士研究生,江蘇行政學院,研究方向:三農問題。